夏县:无边光景一时新
2022-08-26王亚晶
文 王亚晶
仲夏时节,夏都如新。中条山西麓峰峦叠嶂、苍翠摩空,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与瑶台山上的文峰塔动静相宜,映衬着绵延无尽的青绿。提升改造后的莲湖公园焕然一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夏县段)坦荡如砥,南关村东关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前期工程渐近尾声,大道通衢指日可待……
无边光景一时新,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夏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锚定基层治理新支点,立足乡村振兴新高点,发力四个强县新起点,着力描绘“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夏都”日新月异的别样图景。
以治促兴:基层治理新支点
三级联动——以城带乡,互动互联
从夏县县城出发,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夏县段)往泗交镇、祁家河乡方向行驶,一路上,瑶峰镇张家坪村、神岭河村、郭家河村白墙灰瓦的农家院落,演绎着别样的晋南风情;游客服务中心里,“夏都四贵”“夏县十宝”等地方特产匠心独具、美不胜收;在神河岭村,路旁晋南民宿建筑风格的根雕展示馆、农产品展销点令人驻足……
自今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夏县段)修通以来,夏县对沿线15公里的所有村庄进行了立面改造,沿路视野范围内3000余平方米的院墙全部被喷绘成灰白相间的仿古砖面,并将村民原有的店面提档升级为农产品展销点,既展示了地方品牌形象,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此外,夏县还计划将村集体闲置资产进行重新规划,新建休闲馆、生活体验馆。
县乡(镇)村三级以点带面、以主带副融合发展,激活基层治理“一盘棋”。夏县县委、县政府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开辟“城乡统筹、城乡融合、以城带乡”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促进县乡(镇)村同步一体化发展。
四支队伍——全面动员,共管共治
基层治理,关键是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夏县大胆破题,率先把基层司法调解员、全科网格员、综合执法队、巡逻员“四支队伍”工资保障全部纳入财政,以此提升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要让“小网格”发挥“大效能”,财政保障是内生动力“激活器”,管理机制则是外力约束“紧箍咒”。在夏县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下,夏县胡张乡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管理架构,制定各村网络结构图,建立台账,构建管理适度、就近方便、就亲就熟的“网格化+邻里圈”模式,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在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该乡40名全科网格员,每天两名、每20天值班一次,询问、登记、化解矛盾,无一缺席。
十大工程——问计于民,共建共享
2021年以来,夏县开始实施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这十大标志性工程均是在广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完全是民情民意的集中体现。工作落实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成效的“试金石”。东关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之一,在工作落实上贯彻“一村一策”、问计于民的理念。
从征集村民意见到开会研究,再到项目部工作专班开会研究后再反馈给居民,方案制订的前期程序如此反复6个来回,最终以“不让群众吃亏”“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给了群众一个满意的“宅基+单元楼”的拆迁方案。
领导带好头,干群有劲头。为全速推进夏县“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夏县县委、县政府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建立项目调度机制,明确牵头领导、项目包联领导和包联单位,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重点项目落到实处。
多维发力,以治促兴。夏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新支点,立足打造“盐临夏一体化运城后花园”,全县上下多维发力,紧扣“三级联动、四支队伍、十大工程”,奋力勾勒出特色鲜明的基层治理“夏县图景”。
特优兴农:乡村振兴新高点
农产品品牌效应趋显
2021年,夏县宏伟瓜业专业合作社凭借“夏乐”西瓜这一品牌上榜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名列146位,位居山西省5个上榜合作社之首。事实上,“夏乐”西瓜只是夏县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坚持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夏县把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作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重点打造尊贵的宇达青铜、高贵的格瑞特红酒、金贵的厚民晋茶、名贵的夏乐西瓜组成的“夏都四贵”和以中条山泉鲟鱼、夏鲜蔬菜、四季飘香花椒、祁家河柿饼、泗交黑木耳、鲁因手工空心挂面、卤汁土杂鸡、青龙河熏醋、永辉蜂蜜、金丝皇菊为主的夏县“十宝”,坚持品质引领,突出品牌带动。
目前,夏县的西瓜、葡萄、板栗等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泗交黑木耳”获评全省首批功能农产品品牌,“夏县西瓜”被评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运城城市名片”。同时,夏县充分利用亚果会、果博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积极宣传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夏县农产品品牌效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粮食生产量稳质优
近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禁止粮食主产区耕地随意抛荒、撂荒。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夏县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守住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之一。
夏县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导向,通过示范推广强筋小麦、黑小麦、糯小麦等专用功能性小麦品种,规范小麦探墒沟播、增施有机肥等有机旱作节水增效集成技术模式,延伸小麦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有机旱作小麦基地。同时,加大对种植大户的种粮奖励力度,在种子、化肥、农技、农机、市场等方面加大服务和投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和专业化水平,解决农户种粮的后顾之忧。
目前,全县小麦面积常年保持在30万亩以上,玉米和杂粮在37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全县集中连片达到2万亩以上的粮食种植片区共有5个,先后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余家。小麦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有5家,500亩以上的有16家。
特色农业势头正猛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蔬菜产业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是夏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渠道。
作为蔬菜生产大县,夏县不断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优化蔬菜产业布局,稳步提升蔬菜作为“菜篮子”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和保障能力。2021年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6.76万亩,产量61万吨,总产值16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约9.4万亩,产量38.8万吨,种植户近5万户,设施类型主要为日光温室和中拱棚,形成了以“夏鲜”蔬菜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智慧园区,年育苗可达三千万株,主要繁育西红柿、辣椒、黄瓜等3大类40余个新品种。2022年,夏县共投资1500万元新建蔬菜溯源系统、电商平台、交易市场、培训中心,对育苗棚和新品种展示棚进行提档升级。
目前,夏县露地蔬菜面积共计7.36万亩,亩产量达到22.2万吨,主要品种为白菜、萝卜、大葱、菜心等,形成以供港蔬菜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并致力于打造华北地区叶菜种植面积最大、作业标准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出口蔬菜基地。
近年来,夏县以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为主线,立足农业“特”“优”战略,加快形成以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鸣条岗绿色产业示范带为主的四条特色农业和乡村发展示范带,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在夏都大地铺展开来。
产业融合:四个强县新起点
文化+旅游
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品质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夏陶窑火,薪火相传。素有“北方窑璀璨明珠”美誉的夏都陶,是人们领略魅力无穷山西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开地处夏县庙前镇西村的夏都陶国际文创园大门,步入展厅,藏青色的茶杯、暗红色的茶壶、深紫色的礼器……一股夏商时期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冲击着人们的感官。
夏都陶文化产业园项目是夏县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的省校合作项目,整个园区占地15亩,投资200多万元,内设展厅、体验室等,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展厅里现有展品200多种,均就地取材使用西村的泥和釉烧制而成。此外,每年还会定期举办夏都陶艺术研讨会。通过挖掘当地陶泥艺术价值,经过古炼泥、手拉胚等多道传统工艺,再现远古与现代纹饰相融合的夏都陶产品。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相信每一个来到园区的游客都会有一场不虚此行的陶文化体验。
农业+旅游
夏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夏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强龙头、拓市场、塑品牌,倾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开发区,极大提高了产品效益和农民收入。特别是今年5月18日,夏县举办了主题为“只此青绿,美丽夏都”的特优产品推介会暨夏乐西瓜开园仪式,吸引各方游客投身瓜园,品美味、看演出,把农旅融合演绎到极致。
近年来,夏县西村依托生态优势,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农家乐旅游,对老村原有的50孔土窑洞进行改造,建成“朝阳沟”休闲娱乐中心,吸引游客品味山区生态文化大餐,激活了山区经济发展。目前,假日经济已成为西村的主要收入,成为村里的支柱型产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30万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内有园林,巷道绿成荫,村周有林带,村外经济林,现在的西村是一幅和谐、富裕、文明的新画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日西村强村富民的转型跨越,就绘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康养+旅游
夏县温泉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华夏第一药汤”。毗邻县城的瑶台山、春燕山一带富锶温泉由来已久、远近闻名,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且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借此,夏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全国温泉产业经济发展的宝贵机遇,立足重塑“运城后花园”的战略定位,邀请中国温泉行业领跑者——天沐集团以温泉康养经济为龙头,深耕地方特色文化,打造集温泉康养、特色旅游、特色文化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夏都文旅新城。
唱温泉大戏,建文旅新城,围绕康养和文旅主题的项目投资如火如荼。从夏都温泉水疗中心一路向东,在滨河东路以北、康杰路以东,一座横空出世的圆形建筑引人驻足。这是正在建设的夏都体育中心,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建设分为综合体育馆、体育场、室外配套工程3个部分,建成后将实现体育场馆智慧化科技化信息化。
夏都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是山西省重点项目,是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以承担省级联赛、国家级单项赛事等。值得一提的是,体育中心的游泳馆设计,充分发挥夏县温泉优势,设计两道水系,比赛时按规定使用自来水,休闲健身时使用温泉水,让人同时享受到游泳的快乐和温泉的保健功能。
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无疑是夏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必要途径。夏县坚持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推进实施一批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耕文化传承体验等新业态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今后,夏县将全力建设“四个强县”和中心县城,为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厚植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