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打造市级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路径

2022-08-25吴全军

电视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吉林市广播融合

吴全军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吉林 吉林 132011)

0 引 言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以及智能云端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新闻媒体行业的信息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为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媒体融合趋势越来越强。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平台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介而言,打造新媒体平台既是转型的机遇,又是面临的挑战[1]。吉林市广播电视台作为市级媒体,在国家大力实施东北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将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每个角落,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智慧化广电的需求,是摆在吉林市广电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搭建集采、编、写、评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媒体平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媒体。

1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伴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演进,吉林市广播电视台以先进技术为先导,以打造新媒体平台为路径,以传播优质内容为根本,全面落实《吉林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三年工作行动计划》,坚持先行先融、边融边建的原则,建设了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功能定位围绕“新闻+政务+服务”三大领域,注册建立了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推进市级媒体传播平台逐步融合向纵深发展,让新闻产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加快构建媒体融合新模式,成为区域内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尽管融媒体中心已经搭建完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吉林市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际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新媒体多维度互动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渠道仍然依赖传统媒体,没有针对新闻素材开展新媒体采编,造成移动应用场景还没有完全建立,新媒体内容生产的能力不足,传播平台没有实现策、采、编、发等各个环节一站式智能服务。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新媒体传播平台媒体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还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传播系统,打造视频专题、短视频、长图、Html5、海报等新媒体产品,使新闻传播的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鲜活,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新媒体传播体系。

2 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设计思路

2.1 整合数据资源,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势,搭建信息智能抓取平台,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挖掘、分析,实现平台对网络热点、大众关注焦点信息的自动抓取,为新媒体内容选题、信息采集,提供立体式、多角度、快速便捷的数据来源,提升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质量,实现策、采、编、发各个环节数据资源的智能管理[2]。

2.2 拓展传播渠道,打造多元矩阵传播

技术的进步一直为媒体融合发展赋能,为信息传播提供根本保障。吉林市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必须要打造多元矩阵传播渠道,利用App、抖音、微信、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发布平台,对生产的新闻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内容共享、集中处理、分散发布的方式,针对同一素材内容制作出不同的新闻产品,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发布渠道传播给公众,进而形成多元传播的合力,进一步提升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传播力。

2.3 对接用户需求,重建媒介传播渠道

平台要进一步抓取用户情感倾向和行为偏好,实现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重新构建新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渠道,与公众进行有效互动,使用户可对文章进行评论、点赞、转发等;通过互动数据分析,准确掌握新闻信息发布的实际效果,精准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有效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有效衔接[3]。

2.4 搭建技术平台,构建节目应用场景

融媒体传播平台要具备构建节目应用场景的能力,借助5G+4K+VR组合,主动探索、发展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视频以及全景直播等应用,实现超高清直播、多屏互动、多视角等全新场景,提高用户体验[4]。如在遇到抗击疫情、暴雪、大风等紧急情况和极端环境,可与现场记者进行实时连线,准确、及时地对现场人物和重大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实现资源共享、指挥调度功能。

3 吉林市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的路径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必须重构技术研发和平台架构,以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为引擎,创新打造聚合、优质的全媒体传播平台,打造涵盖融合生产、信息采编、审核发布、智能传播等媒体业务环节,形成一套云端策、采、编、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策、采、编、发内容生产全过程智能化、信息化管理[5]。本平台采用弹性计算架构+开放性微服务化框架体系,操作更为便捷,使用更加安全,传播更为高效,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传播平台系统设计图

3.1 云计算服务设计

吉林市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为依托,建设高性能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可提供性能卓越、稳定可靠、弹性扩展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级别云计算服务,严格按照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标准、服务器准入标准执行,确保整体系统在运行安全、数据可靠、传播高效的云服务器下运行,支持多种视频以及直播的码率,从低清到高清到4K需求,支持计算弹性、存储弹性以及网络弹性,满足不同场景、不同业务的动态管理需求。该平台建立标准统一的衔接接口,特别是在与现有系统的衔接上,需要有一套的完整的数据交互体系和交互格式约定,保证高效灵活的扩展机制,保证后续的升级方便以及二次开发。

3.2 高并发处理机制

该平台架构使用异步IO技术作为后台管理场景,采用一连串“非阻塞”库来保证信息正常循环,为数据接收、信息发布、内容存储提供快速接口。当文件发送请求指令的时候,不需要等待硬盘反馈检索信息,非阻塞接口就会发出Node指令。该技术采用快速的扩展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对慢资源对接的效率,不需要额外新增新的线程,就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同步处理,最后再根据事件轮询方式来满足信息反馈需求,避免信息出现阻塞,可有效地帮助提高处理高并发请求。

3.3 融合CDN架构设计

结合吉林市新媒体传播平台业务需求,按照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高可用架构的设计需求,要确保多个网络CDN运营商同步运行状态下,对分发网络实行融合管理,以保证快速调配网络和调度,实现不同运营商节点的全面覆盖。以往单一CDN运营商信息资源相对局限,整体运行调配的空间十分有限,造成管理运营难度增加,管理费用加大,系统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本系统设计的平台,改变了此架构的单点故障问题,基于智能动态切换技术,多家运营商实现了优化运行,确保系统服务畅通无阻。

3.4 平台安全系统设计

吉林市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规定以及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针对吉林市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规定,底层架构依托于云平台服务支撑,严格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系统进行规划和建设。三级等保与新媒体App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确保平台相关业务符合国家网络安全要求。平台分布于两个可用区,相互同步备份,所有服务请求均可在两服务区得到响应和处理,如图2所示。平台架构分别有以下入口:双100 Mb·s-1带宽用于App/媒体平台/管理平台的请求响应处理,10 Mb·s-1带宽用于后台运维管理,动态带宽用于视频的上传播放。所有与前端的数据连接均采用Https协议,全站数据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在互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减少系统被攻击的机会,保护用户信息不被窃取。

图2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传播平台安全架构图

3.5 应急响应系统

新媒体传播平台在遇到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时,可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影响范围等因素,系统应急响应分为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一般)共三级。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技术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和处置,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研究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4 结 语

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吉林市融媒体传播平台建设要以技术引领作为长期战略,从技术层面进一步完善,从管理制度上进一步优化,推动新媒体技术在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坚决守好新闻传播的主战场、打好主动仗,搭建起资源整合、多元应用、信息分发的融媒体传播平台,准确评估融媒体账号的传播效果、运营趋势与商业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舆论引导、思想传播、信息传递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吉林市广播融合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Impact of IEC61850 Based Digital Substation on Busbar Protection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