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实训平台的开发设计与教学实践

2022-08-25吕永峰陈艳艳

电视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转码实训模块

吕永峰,陈艳艳

(1.武汉体育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郑州广播电视台 技术部,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 言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蓬勃发展,吸引了受众大量的注意力,改变了整个传媒业的生态。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进行了集中和全面的部署[2],标志着我国的媒体融合正式进入2.0阶段。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出台,对传媒业界与学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媒类院校应主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拥抱新业态、迎接新挑战,创新相关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新闻传播学等)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比重[3]。

1 目前传媒类专业教学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实训闭门造车,学界业界“空-地”分离

在媒体融合国家战略及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传媒业界,特别是国家级媒体与一线卫视纷纷通过用户画像、云端计算、流程再造、融合生产、多渠道发布等技术与手段进行内容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发布,从而实现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的提高。而很多传媒类院校没有敏锐地感知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态势,仍将自己置身于媒体生态变革的大潮之外,闭门造车,“忠实守护”传统媒体时代的教学思维,实验教学系统仍按传统媒体生产流程构建[4],没能及时引入“媒体融合”的理念及相关内容,学生在“象牙塔”中习得的知识技能与真实的市场环境不相吻合[5],导致学界和业界的“空-地”分离。

1.2 教学内容因循守旧,融合实践“蜻蜓点水”

一些院校意识到媒体融合的趋势与市场的需求,除了常规的“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外,对教学、实训内容进行了调整,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融媒体新闻报道”“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课程,但囿于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课程内容以理论为主,技术实操讲解“蜻蜓点水”、无法深入,教学实训无法高效进行。有些院校聘请业界从业人员如报社记者、电视台编辑来校讲座,但所授知识相对零散,无法形成体系,学生的集体实训难以有效进行,融媒体思维及其相关技能更是难以习得。

1.3 实训设备各自为战,集群效能发挥受限

部分传媒类院校经费较为充裕,实训设备(如摄像机、导播台、4G通信背包、媒体资产系统等)及实训室(如虚拟演播室、电视演播厅、集群渲染实验室等)建设比较完善,但这些实训设备和实训室机械地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训任务,各自为战,没能实现整体化集成,集群效能难以发挥,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融媒体思维的形成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综上,在媒体融合业态下,传媒类院校应与行业紧密互动,将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模块集成于融媒体教学实践体系之中,重点进行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实施融媒体系统教学与实训,培养融媒体专业人才,促进学界与业界的“空地对接”,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就业的“无缝连接”。

2 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1 总体思路

在系统诉求方面,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参照和对接行业、企业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设计仿真的“中央厨房”,实践扁平化的媒介运营机制。平台要能够充分汇聚、挖掘、利用各种媒介资源,通过资源的统配调度,进行高效率、强质量的内容制作、管理与分发,实现融合媒体传播与经营的仿真实训。

在技术运用方面,可采用4G/5G无线通信、云编码等新技术,轻松实现云直播,增强用户体验,促进用户与内容之间的互动;引入4K/H.265编解码和多屏分发技术,结合Sim4K等算法,进行超高清(Ultra High Definition,UHD)资源的多屏分发和传播,扩大、增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与第三方积极进行接口对接,进行用户画像分析和用户需求分析。

技术因素不能决定一切,但如果无视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固守传统传媒思维和工作方式,那么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终将变得越来越被动[6]。

2.2 实训模块的设计与部署

从电视内容生产角度看,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不论规模大小,都是由“输入”“制作”“存储”“管理”以及“输出”等五类不同属性的要素群(业务模块)所构成[7]。

(1)输入要素群,汇聚海量全媒体素材、线索等资源的能力要素。包括演播室PGM信号、4G/5G无线SDI信号、IP流采集、文件上传、互联网汇聚、微信、微博等移动终端采集等。

(2)制作要素群,对内容资源进行编辑制作、加工处理的能力要素。包括全媒体稿件编排与审核、云编辑制作以及多屏文件编码转码服务等。

(3)存储要素群,对内容和节目资源进行存储、编目、分类等管理和展现的能力要素。包括编目分类、元数据录入与集成以及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

(4)管理要素群,配合业务运行对资源、流程、任务等进行协调管控的能力要素。包括资源调度、流程管控及用户管理等。

(5)输出要素群,对内容产品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分发的能力要素。包括业务适配、流发布、文件类发布以及社交类发布等。

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根据融媒体业务要素群能力要求和媒体融合业态的市场需求,对常规教学内容和最新引入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构建“1+8+24”(即1个平台、8个实训模块、24项实训内容)的实训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实训模块与主要实训内容

整套实训体系与当前产业链紧密对接,充分发挥云计算、4G通信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优势[8],设计了8个实训模块,分别为前端信号汇聚实训模块、云直播实训模块、新闻指挥调度实训模块、云编辑制作实训模块、多屏编转码实训模块、内容库管理实训模块、用户统计分析实训模块以及多屏渠道分发实训模块,以电视媒体内容产生为载体,通过部署网络协议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通信,使各模块能够协同工作,满足媒体融合业态下机制革新、流程再造、内容创新以及多屏互动等要求。8个实训模块包含的24项主要实训项目融合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操作,让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接触、实践行业最新的前沿技术,能够将常规教学实践内容与新业态、新内容相结合,使专业实训充满活力。

2.3 实训模块的业务实现与集成

在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中,实训模块和实训项目的部署处于概念设计层面,而实训模块的业务实现与集成处于应用设计层面。通过技术策略实现相关实训设备集成的同时,部署各实训模块的业务能力,实现流程通畅,才能让各实训模块“活起来”,让实训模块之间“互动”起来,从而实现融媒体业务的全流程实践,进行融媒体内容产品生产。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总体业务集成如图2所示。

图2 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总体业务集成图

2.3.1 前端信号实训模块

前端信号实训模块的业务集成包含一级汇聚、二级汇聚、素材上载及直播流等4部分。此模块同时是整个内容生产流程的起始,主要对学生进行融媒体前端信号采集技术方面的实训,主要的实训项目有互联网汇聚与通联、SDI信号通信与调试、IP信号通信与调试等。

一级汇聚指互联网汇聚,业务实现方式为:利用第三方公有云服务或网络爬虫技术定向抓取主流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的高点击、高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9]。该实训模块通过与当虹云合作,订制包含来源、关键字及汇聚时间等条件的汇聚服务,抓取互联网热点内容,在指挥大屏上统一呈现不同来源的资讯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汇聚

二级汇聚指手机报片及通联,业务实现方式为:记者通过NewAuto报片App(如图4所示),使用4G网络进行新闻素材的报片和通联,将素材传输入NewAuto全媒体内容库[10]。

图4 NewAuto手机报片App

素材上载是指记者外采资源的上载操作,业务实现方式为:通过与百度云合作,利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与全媒体内容库进行接口级交互,实现在异地将挑选后的文稿和视频上载到全媒体内容库,如图2所示。

直播流主要由SDI信号、IP流以及4G/5G无线信号构成,集成了虚拟演播室、电视演播厅及高清导播台等实验室与相关视频设备。其业务实现方式为:直播流与当虹直播编码系统ArcvideoLive直播编转码单元对接,经过编转码后,进入Arcvideo内容库。IP流通过系统中的公有IP地址主动寻址推流,虚拟演播室、电视演播厅、新闻演播室的导播台、摄像机等设备的PGM信号通过数字分量串行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DI)输出后,通过视频同轴电缆(CANARE l-5DFB 50Ω)方式接入ArcvideoLive直播编转码单元。

通过该实训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互联网汇聚、网络爬虫、手机报片、SDI/IP采集以及公有云上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3.2 云直播实训模块

云直播实训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云端高清直播的信号调试、设备集成及电视导播技艺方面的实训,包含高清多讯道电视导播、4G/5G无线通信、直播编转码与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加速等实训项目。其业务实现方式为:部署从各演播室到中心机房的视频同轴电缆,各演播室的PGM信号通过SDI输出后,接入ArcvideoLive直播编转码单元。室外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FP)大型活动或室外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ENG)新闻采访的SDI信号通过TVU ONE无线背包将直播信号以4G无线传输方式传回机房,经ArcvideoLive后,同步至Arcvideo内容库,经当虹公有云智能CDN加速后,将直播内容同时分发到网络电视台、手机台、微博、微信、学校的官方网站以及户外大屏上,如图5所示。通过该实训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ESP)、EFP及ENG方式下的信号调试、信号发射、多讯道导播、直播编码、公有云通信以及CDN加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图5 云直播实训模块业务集成图

2.3.3 新闻指挥调度实训模块

新闻指挥调度实训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融媒体新闻及内容产品的统一策划、统一调度、统一发布运营等方面的实训,包含中央厨房流程、手机报片、资源统配调度等实训项目。其业务实现方式为:在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中集成Newsphere新闻指挥调度系统,部署资源调度与指挥模块、线索提交与筛选模块、指挥决策模块以及调度监控模块,如图6所示。该系统以“中央厨房”和“大编辑部”机制为基础,根据汇聚过来的新闻线索以及发布渠道的特点,统一决策事件报道的渠道和角度。同时,对所有的人员、设备等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并且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实现各种决策的快速签批和任务下发,提高决策和调度效率。

图6 Newsphere业务场景图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辅助决策、辅助调度的数据信息、内容生产进度以及人员车辆位置信息等,均可以在平台的中心大屏上集中、可视化呈现,如图7所示。通过该实训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中央厨房“扁平化”流程机制、全媒体报片、线索审定、工作内容指挥决策以及工作进度调度监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图7 新闻指挥调度大屏可视化呈现

2.3.4 云编辑制作实训模块

云编辑制作实训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汇聚素材编辑、内容产品的制作与包装等方面的实训,包含私有云编辑制作、公有云编辑制作以及在线图文包装等实训项目。其业务实现的方式为:在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中部署内容生产子系统,由当虹快编软件ArcvideoEdit(基于私有云与当虹公有云)和在线非编网(基于新奥特敦煌在线图文包装系统)组成,可以让学生无论在办公间内还是办公间外,都可以完成内容的快编、精编和串编制作。

具体业务流程为:由网络汇聚、手机App报片、4G/5G信号回传的素材经NewAuto媒体中心整理后,根据Newsphere新闻指挥调度系统的指令,将审核通过的素材释放到内容生产制作系统;编辑制作人员利用ArcvideoEdit(分别部署在私有云与当虹公有云上)或敦煌在线图文包装系统,分别进行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内容的编辑操作;编辑制作完成后,将产品摆渡到NewAuto全媒体内容库待下一步编转码处理。通过该实训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对全媒体素材进行公有云编辑、私有云编辑以及在线图文包装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3.5 多屏编转码实训模块

多屏编转码实训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直播流编转码和内容库产品编转码方面的实训,包含在线编转码、离线编转码、云编转码等实训项目。其业务实现的方式为:在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中部署Arcvideo Live在线编转码单元、Arcvideo Core离线编转码单元以及Arcvideo Cloud云转码单元,分别对直播流、NewAuto内容库中的内容产品进行不同码率、不同像素的编转码操作,以适配LED大屏、PC屏、手机屏等多屏发布与传播,如图8所示。通过该实训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灵活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直播编转码、离线编转码以及公有云编转码。

图8 Arcvideo编转码业务

2.3.6 内容库管理实训模块与渠道分发实训模块

内容库管理实训模块与渠道分发实训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媒体资产内容管理与多终端(两微一端一网)分发方面的实训,包含媒体资产编目、权限分配、安全策略、微博微信分发运维、网络电视台分发运维以及手机台分发运维等实训项目。其业务实现的方式为:在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中架设“曙光DS200-SI10存储阵列+Arcvideo CMS”的媒体资产系统与媒体分发系统,采取“NewAuto全媒体内容库”与“Arcvideo内容库”数据交换互通的方案,使用开放API接口的方式实现数据的相互调用与交换。通过Arcvideo内容库,实现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类型的线索、素材的统一共享,为多渠道内容生产、发布提供内容支撑;通过Arcvideo CMS系统的布设,实现分类入库、智能检索、快速调用以及多渠道发布。

将Arcvideo内容库进行“后台显化”,审核通过并归类的内容在网络电视台页面上显示,并设置评分系统、留言系统及直播弹幕系统,增强内容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网页内容支持一键转发到微博、微信和QQ,增强了相关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手机台App下载模块,方便用户下载手机客户端,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手机台设置“首页”“直播”“活动”“点播”“我的”等5个主栏目,内容与网络电视台同步,实现用户的移动收看,拓展了内容的传播渠道,如图9所示。网络台、手机台与微博、微信一起,实现内容产品的“两微一端一网一屏(户外大屏)”的立体传播,成为“集内容生产、集成和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传播体[11]。通过该实训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量媒资管理、网台运行维护、手机台运行维护以及两微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图9 网络电视台与手机台(App)

2.3.7 用户分析统计实训模块

“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围绕用户的需求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12]。用户数据分析的核心是数据收集和数据挖掘,精准获取目标用户[13]。用户分析统计实训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两微一端一网”触达用户数量和用户画像分析方面的实训,包含内容流量统计、用户画像分析、用户与内容关联等实训项目。其业务实现的方式为:使用Arcvideo CMS后台统计网络电视台、手机台、微博、微信的内容点击量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为节目策划和制作提供反馈;用户数据分析方面,通过与官方微博、微信后台的API接口通信,Arcvideo CMS后台对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网络电视台等多种渠道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构建基于ID的会员管理中心,实现对用户行为的实时监控,以此分析用户画像和用户喜好,为内容的精准推送和分发提供依据。通过该实训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多终端用户管理、用户画像分析以及基于用户喜好的内容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结 语

融媒体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是传媒类院校主动适应业态变化、与业界一道探究融媒体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尝试,也是实验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设计与实践为师生开展融媒体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业务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转码实训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天津台新闻云系统外来视频文件转码方案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视频转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视频转码软件的需求和框架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