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流程管理法对提高急救时间的影响
2022-08-25李大伟
李大伟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560)
引言:当前很多的医院都存在胸痛中心,而胸痛中心主要是为了给重症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常见的胸痛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等。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有着发病快、病情重的特点[1],严重的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进行了比较重的体力活动等等,这些都会造成患者的发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意识不清、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等[2]。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死亡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堵塞、无法为心脏提供足够的氧气,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急救的时间对患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将我院胸痛中心急诊科在2020年1月—2020年11月所接受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在2020年12月—2021年8月所接受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的患者命名为常规组,通过常规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对2020年12月—2021年8月所接受的患者命名为实验组,通过流程管理法进行急救,观察两组的急救时间、病发率以及治疗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胸痛中心急诊科在2020年1月—2020年11月所接受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在2020年12月—2021年8月所接受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组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47—7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4.81±7.58)岁;在实验组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48—7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3.77±8.02)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并且ST段均有抬高的情况;②第一次发病;③患者及其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的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或者家属有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沟通;②有严重的内分泌疾病;③凝血功能有障碍;④未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常规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急救方式,主要表现为接到急救中心电话后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急救,当患者首次接触医学时进行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措施[4]。
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流程管理法进行急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首先在接到120急救中心的电话之后,与患者的家属立刻取得联系,而且要了解到患者的发病原因,询问具体的临床症状,指导家属为患者采取仰卧位,这样可以保持呼吸的通常,防止有体内的其他分泌物让患者窒息。在这个过程当中,救护车立刻出发,以最快的时间到达并发现场,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治疗和干预;②给予患者生命支持,改善患者的缺氧情况,在救护车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一般在提供氧气的时候,氧气量为5L/min左右,为患者提供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在救护车形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平稳,尽快的将患者送到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与负荷双抗,采取静脉溶栓,双绕(急诊、CUU)、单绕(CUU)致导管室PCI,严重的还要为患者提供药物支持,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与此同时,与相关医院取得联系,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接诊;③患者在救护车尽量避免大弧度的运动,患者的头部要偏向一侧,对患者的心电进行时刻监护,到达医院之后要向工作人员说明病情,以便于后续治疗的开展。
1.3判定指标
本文将患者的首次医学接触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简称FMC,FMC-to-B,D-to-B,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作为判定指标。①FMC,从接到120急救中心电话到患者首次医学接触的时间,时间越短越好;②FMC-to-B,首次医学接触时间到血管打开、血流恢复的时间,时间越短越好;③D-to-B,患者进入医院到血管打开、血流恢复的时间,时间越短越好;④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了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等,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④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满意度当中主要包括了抢救措施、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技能,对各项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FMC,FMC-to-B,D-to-B时间结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FMC,FMC-to-B,D-to-B时间的结果进行比较。经过结果的显示后发现,实验组的FMC,FMC-to-B,D-to-B的时间都低于常规组,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FMC,FMC-to-B,D-to-B时间结果比较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其中主要包括了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统计总发生率。经过结果的显示后发现,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与常规组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2.3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治疗满意度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分,其中包括了抢救措施、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技能。经过结果的显示后发现,实验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常规组,并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治疗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病情严重的特点,急救的时间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出现了胸骨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很有可能会出现休克的情况。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救中的常见病种。具体的病因是因为冠状动脉栓塞,无法为心脏提供足够的氧气,从而导致供养中断,造成了供血中断。随着近年来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精神造成了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发率在每年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胸痛中心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部门,要尽可能的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前我院胸痛中心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录入、时间自动采集系统等等。在收到了救护车病人时,在院前进行接诊,并且分诊到胸痛中心,对患者进行24h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是胸痛中心的常见病症,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症。胸痛中心与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主要涉及到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影像科、检验科、胸外科、导管室等等。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概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保持着较高的医疗质量。胸痛中心主要是针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更快,更高效的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将患者的FMC,FMC-to-B,D-to-B,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作为判定指标。并通过常规急救的方式与流程管理法的急救方式观察急救时间。在结果中显示,实验组在FMC,FMC-to-B,D-to-B时间上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少首次医学接触时间、首次医学接触时间到血管打开、血流恢复的时间、患者进入医院到血管打开、血流恢复的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关键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并且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