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中晚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2022-08-25齐宝琴
齐宝琴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中晚期胃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在全身癌瘤中居首位。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检查方法,能够有效的判断胃癌情况,本文就对35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超声诊断进行分析并与胃镜结果、病理结果相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资料来自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5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其中男性27名,女性8名,患者的年龄范围3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岁。全部患者均通过胃镜、手术及病理进行确诊。
2 方法:
使用美国HP5500超声诊断仪器,以3.0-10MHZ为探针频率,检查前禁食水8-12小时,在患者空腹时观察胃的情况及周边器官,检查时饮用400-500ml,沿胃体表面和超声切面,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从贲门开始,全面进行扫描,通过胃的形态,选择不同角度、不同的切面。在胃壁损伤的范围、局部浸润深度、胃蠕动状态、是否排出受阻、胃周围脏器转移及有无腹腔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对胃内充盈和排空时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进行仔细检查,并与胃镜结果、手术结果及病理结果比较[1-2]。
3 结果
3.1正常人胃音
饮前上腹横切,胃部呈现圆或椭圆形,轮廓规整,中央强烈回声,周围回声较低。在胃粘膜下层、肌层、粘膜下、肌层、浆膜层,可以清楚地显示胃的正常五层结构。喝水之后,见明显的液性的暗区,测得胃壁的厚度在215mm,幽门处胃壁不超过6mm。粘液层、粘膜下层和浆膜层有明显的回声,粘膜肌层和浆膜层回声较低[3]。
3.2胃瘤超声图像
饮水前胃部轮廓清晰,疾病位置胃壁明显增厚,以5mm为标准,边缘结构不清,不整齐,胃前和胃前、后、左、右壁薄、不对称、不对称、气体在胃腔内强烈回声偏心,多数表现为“假肾征”或“靶向性”[4]。喝水后,胃腔中出现较少的胃内容物,表现为强烈回声,从胃底部到胃体部至幽门方向,病灶蠕动变弱甚至消失,当正常的组织消失,两壁增厚的时候,这时就会引起胃腔狭窄,并伴有幽门梗阻现象,胃内物的排出受阻,但未完全阻塞的时候,胃内容物排出减缓,可见胃内容物返向蠕动。
3.3胃癌的超声诊断标准:
(1)胃壁増厚或为肿块状;(2)蠕动波减弱或消失;(3)病变处内腔变窄,内膜不光滑,中心区位置偏移。(4)幽门狭窄吋胄腔扩张;可见血流信号充盈[5]。见图1-2
图1 胃癌的超声图像
图2 胃癌的超声图像
3.4超声结果
35例,胃壁增厚者22例,占63%,块状8例,分别为23%、5例溃疡型、14%、4例位于胃底。胃体部病变4例,幽门窦部病变20例,胃底体病变3例,胃体窦病变4例,前壁病变18例,后壁7例,前、后壁上均有病变10例,肌层浸润3例,浆膜层浸润23例,浆膜层穿行9例。本组幽门阻塞22例,完全阻塞1例,无梗阻12例,肝转移存在2例,胰腺受累存在2例,淋巴结转移存在25例,其中肝胰腺转移存在4例,无淋巴结肿大10例,其中35例位于胃底,胃体部病变4例,幽门窦病变20例,胃底体病变2例。胃窦部病变4例。
表1 声像图、胃镜检查病变部位的对比(N,%)
表格1可见,经过超声检查病变位置与胃镜诊断病变位置相一致,X2=0.067,p>0.05,诊断方法无差异。术中发现:前全部患者依据国际抗癌联组织在1988年发布的新PTUM分期,浸润粘范膜下2例(T1),浸润肌层2例(T2),达浆17例(T3),穿浆膜层14例(T4)。有淋巴结转移27例,肝胰脏转移2例,无淋巴结转移8例。
表2 超声、外科诊断病变浸润深度的对比(N,%)
从表2中可看出超声对粘膜和粘膜下病变的诊断为0,而对浆膜层和穿透性浆膜层的诊断不准确,说明超声诊断与手术诊断有一定的缺陷,经统计学分析,P值<0.05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在35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有淋巴结转移25例,脏器转移4例,淋巴结转移27例,器官转移4例。所有病例中35例经病理诊断为胃癌,与超声诊断一致。
3.5 中晚期胃癌的超声表现特点。
1.肿块型:表现为局部性低回声肿块向胃内或胃外突出,表面不平整。病灶通常累及粘膜下层。浆膜侵犯少,周围胃壁结构正常[6]。
2.溃疡型:溃疡较大,基底有局限性或弥散性低回声,与正常组织的分界线不清楚,有胃旁淋巴结肿大。
3.浸润型:胃壁呈低回声弥散性不规则增厚,分层消失[7]。病灶累及一部分或全部胃,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在部分胃粘膜仅累及时,病变胃壁增厚,并向腔内凸出,胃腔变小,呈“鼠尾状”狭窄。当全部或大部分胃壁累积时,胃腔变窄,胃壁变厚、僵硬,呈革袋胃。这种类型以胃窦部多见,易造成幽门阻塞,同时病变易深入到胃壁,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以往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伴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以及超声仪器的更新超声检查越来越普及。超声诊断胃癌病灶与胃镜检查结果基本一致,针对于深层位置的病变,其诊断效果远远优于胃镜的诊断,超声能够对病变周围的器官和淋巴结进行诊断[8-9]。 B超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其不能直接取病理组织,可能会降低诊断准确率。为弥补超声诊断的缺陷,有报道称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胃部肿瘤的活检,从而弥补这一不足。然而,超声对胃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肿瘤的诊断并不准确。在胃镜下观察到的小型胃癌(小于1cm)在超声显像下无法检出(小于0.5cm),通过与已有文献报道相比较,手术前利用超声对病变周围的组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诊断,判定其符合手术要求。浆膜层和穿透性浆膜层的诊断尚不准确,超声还有一定的间距,其原因是多方面引起的,其中包括人为因素[10-11]。由于病人自身情况、机械性能等原因,诊断错误也需要超声医师不断改进,提高诊断水平,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对于延长病人生命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简单、有效、便宜,临床医生和病人都能认识到无疼痛和直观的优点,并且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浸润深度,当邻近器官被破坏时,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结合其他方法,可以使诊断方法更加完善,它能更全面、客观地提供临床资料,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有效参考[12-13]。
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两者都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也有局限性,因为只能看见粘膜层病变,因此很难评估病变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由于超声仪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检测手段的改进,现阶段胃癌应用超声已经普及,准确率达97%,本组准确率为95.7%。不但可以确定病变的位置以及病变的情况,特别是对浸润深度、临近器官和周边的淋巴转移情况的判断,可以弥补胃镜、X线检查的不足[14]。
本研究认为,中晚期胃癌的超声特征对本组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最常见的是胃壁局限性增厚,伴有不均匀的低回声,胃壁厚度>16mm可确诊;形态不规则;胃壁分层不清。胃癌浸润深度时,若仅侵犯一、二层线状回声,则第三层粘膜下层强反射层的持续完整,三个强烈回声没有被破坏,属于早期胃癌;第三个强烈回声被破坏,提示胃癌侵犯粘膜下层可能是进展期胃癌,病变位置胃蠕动变弱或小时。胃体贲门部病变多伴随逆蠕动及幽门梗阻,疾病内血液具备较高的频谱,阻力指数为0.5~0.7,胃左动脉体现为增粗;胃旁淋巴肿大或相邻器官有转移灶,侵害腹膜后表现为粟粒样癌转移,特别是高频率探头探察肝表层小的转移灶,更有益于疾病诊断和医治;盆骨有少量积液[15]。
超声波是一种较好的胃镜前检查诊断胃癌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年老、年幼儿童等不适合作胃镜检查的病人,有很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