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病人并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评估

2022-08-25

健康之友 2022年17期
关键词:开颅抗凝血肿

王 魁

(金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 济宁 272200)

对于脑出血而言,主要因为非外伤原因导致患者脑内血管发生破裂现象而呈现出的出血情况[1]。其呈现出症状重、发病急、预后差以及进展快等系列优势。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情形下,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概率显著增加,对应导致抗凝抗聚药物应用量显著增加,但此种药物长时间应用后,会导致脑出血出现概率显著增加。一旦呈现出脑出血情况,并且因为凝血功能限制,导致临床治疗困难度呈现出显著增加[2]。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0例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患者并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获得应用效果,为达到促进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合并脑出血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高目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0例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各20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时间>3年;②患者一般资料齐全;③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表现出其他重要器官病变现象;②存在脑出血手术史;常规组男、女各150、50例;年龄43~82(59.29±2.29)岁;服用药物:氯吡格雷、华法林以及阿司匹林患者例数分别为48例、90例以及62例;研究组男、女各152、48例;年龄45~83(59.33±2.35)岁;服用药物:氯吡格雷、华法林以及阿司匹林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93例以及58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服用药物类型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将系列抗凝抗菌药物应用停止,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监测。情形需要,准备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进行输注。对患者血压平稳加以维持,采用维生素K进行静脉注射,采用甘露醇(20%)对患者实施脱水降颅内压治疗,以将脑组织肿胀有效减轻,对于止血药物适当应用,对患者头颅CT进行定期复查。

1.2.2 研究组

采用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完成全身麻醉后,对患者弧形切口采取进行协助,于头骨位置开一孔,对硬脑膜制作十字形切口,针对脑组织以及蛛网膜实施分离,对血肿腔位置加以明确后,于显微镜引导下,将血肿症状进行有效清除。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缓解程度>90%,血肿表现为基本清除;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缓解程度>45%,血肿获得缓解;无效:不满足上述治疗标准;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再出血、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感染)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9.00%)高于常规组(79.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再出血、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感染)总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19.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当前针对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手术治疗方式获得广泛应用,通过有效清除血肿,而将患者继发性损害有效降低,从而将病情有效改善[3]。对于长时间选择抗凝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其血液长时间表现出低凝现象,在表现出脑出血情况后,会表现出较长血肿成型时间,从而导致再扩大机会显著增加。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保守治疗,会导致因为脑出血造成的系列症状呈现出进一步严重情况,更为严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具体治疗期间,首先需要将抗凝抗聚药物应用停止,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将血压低凝状态进行有效纠正,从而将再出血风险降低,为后续治疗安全性做出充分保证。在此种情形下,开颅手术实施,呈现出可视以及直观特点,可将患者安全性显著提高[4]。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9.00%)高于常规组(79.00%)(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再出血、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感染)总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19.50%)(P<0.05)。从而发现,传统保守疗法运用,会导致脑出血引起的系列症状有所严重,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具体干预期间,需要将抗凝抗聚药物停止,有效监控患者凝血功能,将血液低凝状态有效改善。传统在实施凝血检测期间,表现出局限性特点。PT只能够对初级阶段凝血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提倡选择血栓弹力图参数中最大振幅,以对患者血小板凝集功能进行有效反映。急诊手术期间,需要将创面尽量缩小,将功能区以及血管损伤有效减少,并且合理展开及时止血干预。对于急诊开颅需要充分避免,对患者输注血小板、凝血功能以及FFP等情况进行了解,观察凝血功能获得改善后,依据具体表现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同保守疗法运用比较,开颅手术方法有效应用,可将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患者并发脑出血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将再出血、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感染等系列并发症有效减少,可促进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合并脑出血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高。

猜你喜欢

开颅抗凝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