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拱桥病害分析与加固设计
2022-08-25张彩娟
张彩娟
(黑龙江龙高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世纪90年代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快速发展,限于当时技术水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悬吊桥面系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横梁与矮T纵梁体系,高强吊杆与系杆容易由于腐蚀和疲劳引起破断,悬吊桥面刚度与整体性较差,如四川宜宾小南门大桥、新疆孔雀河大桥均由于吊杆断裂导致桥面系断裂坠江事故。
1 原桥概况
六景郁江桥采用净跨220 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净矢跨比为1/5,拱轴线采用无铰悬链线,拱轴系数m=1.543,矢高44 m。1999年建成通车,原设计荷载:汽-超20级,挂-120。
主拱肋为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横断面由4-Φ820 mm钢管组成,管内灌注50#混凝土,主拱肋间设5道钢管桁架横向联系。吊杆有35组,相邻吊杆间距5.1 m。桥面系吊杆横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梁,纵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矮T梁。
2 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自1999年通车以来,该桥主要经历7次病害检查,该桥的典型病害为主拱钢管混凝土脱空、吊杆锚头积水、桥面预应力横梁U型裂缝、纵向矮T梁U型裂缝,与国内同类型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横梁与矮T纵梁桥面系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典型病害一致。
2.1 主拱肋钢管混凝土不密实
(1)病害描述:主拱肋钢管混凝土不密实、脱粘情况较为普遍,管内混凝土不密实面积约占检测面积的55%~60%。
(2)病害分析:由于受施工技术限制,曲线钢管内灌注混凝土很难达到绝对密实,且钢管与混凝土膨胀系数有一定的差异,受日照温差等影响,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脱空不可避免。钢管混凝土不密实会降低主拱肋有效截面面积,降低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箍效应,导致截面刚度和强度削弱。
2.2 吊杆锚头积水
(1)病害描述:吊杆上、下锚头存在66处防水盖缺失、松动、积水。
(2)病害分析:锚头积水主要是由于防水罩开裂导致雨水渗流至锚头保护罩内,雨水长时间积存会造成锚头锈蚀,导致吊杆的安全性降低。
2.3 桥面横纵梁跨中U型裂缝
(1)病害描述
①桥面横梁:2007年4片拱上横梁出现大量U型裂缝,于是粘贴钢板加固,2011年这4片横梁又出现87条裂缝,2014年新增90条裂缝,裂缝均从梁底向上发展至下钢板下边缘。
②桥面纵梁:2011年8片纵向矮T梁跨中存在U型裂缝,最大裂缝宽度0.1 mm,2014年纵向矮T梁共存在2 220条裂缝,主要表现为:横向、L型、U型及竖向裂缝,最大裂缝宽度0.25 mm。
(2)病害分析:拱上横梁、桥面纵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0.25 mm,未超过规范限值,该裂缝属正常受力现象,但构件开裂现象在逐步加剧。
3 加固设计要点
3.1 设计标准
原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加固设计荷载:公路一Ⅰ级。
3.2 设计思路
(1)吊杆锚头积水,容易造成内部钢丝锈蚀,吊杆承载力很难准确评定;
(2)拱上横梁2007年已加固,但裂缝不断加剧,再通过加固的手段限制裂缝和提高承载力的空间有限;
(3)桥面纵梁开裂,且裂缝逐步加剧,容易造成内部钢筋锈蚀,耐久性和安全性逐步降低;
(4)原悬吊桥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横梁与矮T纵梁体系,桥面整体性刚度与稳定性较差。
为提高桥面系整体刚度及稳定性,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吊杆、桥面系结构全部拆除更换,并对不密实主拱肋注浆加固。
3.3 加固设计
(1)新桥面系结构
新桥面系结构选择钢-混叠合梁形式,桥面系自重略有减少,不会影响拱轴线,且沥青混凝土铺装与混凝土桥面板粘结性较好。
新桥面系由桥面铺装层、预制桥面板、纵横钢板梁组成。横、纵梁采用焊接工字钢截面。
横梁为桥面主受力结构,纵梁采用栓焊结合的方式连接于横梁上,形成格子结构,减小桥面板区块的同时将全桥横梁联为整体,增强桥面整体性。纵梁与横梁顶板焊接,腹板及底板通过剪扭型高强螺栓栓接。
纵、横钢板梁上安装20 cm厚钢筋混凝土预制桥面板,预制板间通过湿接缝连为整体,与纵横梁通过湿接缝处顶板剪力钉连接,形成钢-混叠合截面共同受力。
(2)吊杆更换
①强度要求:吊杆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短吊杆的安全系数应大于其他吊杆,新设计吊杆最大索力990 KN。
②耐久性要求:吊杆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15年。
③便于生产,且有利于再次更换的要求。
新吊杆钢丝强度等级1 670 MPa,吊杆破断载荷3 535 KN。
(3)钢管混凝土不密实修复
对主拱肋钢管内不密实混凝土采用注浆加固,采用渗透性优良的环氧类浆液。注浆施工前,先结合前期检测的结果,采用锤击法或超声波法测定缝隙的位置及大小。
4 结构分析
4.1 有限元建模
对原结构进行新更换桥面系的计算,按新桥面系更换实际施工步骤模拟成桥过程。主拱肋按钢管和混凝土联合截面模拟,叠合梁混凝土桥面板用板单元模拟。
4.2 主要计算结论
(1)主拱肋上、下弦杆基本满足《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GB 50923-2013)的强度要求,富裕不多;新桥面系钢-混叠合梁结构满足《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GB 50917-2013)的强度要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钢管混凝土主拱肋钢管应力不大于0.8fy。
(2)纵、横梁钢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的要求。
(3)全桥弹性特征值分析,计算失稳系数为5.1,满足《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JTG/T D65-06-2015)不小于4的要求。
5 施工控制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误差影响,吊杆索力会偏离理想状态,当偏离量超过允许范围后就要通过调整索力纠偏。
吊杆调索的总原则是确保结构在调索过程中应力、变形与稳定状态在允许范围内,从而确保吊杆的索力、桥梁的线形最大限度符合设计目标状态。
5.1 吊杆索力分析
吊杆安装施工完成后,实测调索前后吊杆索力,并与目标设计索力对比,见图1。
由图1可见,吊杆调索完成后,吊杆索力分布较均匀,与目标索力最大偏差6.31%,偏差控制在10%以内。
图1 调索前后吊杆实测内力与目标内力对比
5.2 桥面线形分析
实测调索前后桥面线形,并与设计线形对比,见图2。
由图2可见,调索过程中桥梁位移在正常范围,调索后桥面整体线形较为平顺,两侧也较为对称。
图2 调索前后桥面实测标高与设计标高对比
6 结 论
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桥梁加固施工过程,以成桥吊杆索力、桥面线形为控制目标,得到以下结论。
(1)近年来,个别早期中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断裂引发事故,反映出早期悬吊桥面系结构在设计理念、施工工艺及养护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在役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及桥面系结构应定期检测,监控病害发展情况。
(2)早期悬吊桥面系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横梁与矮T纵梁体系,桥面刚度及整体稳定性较差,病害发展较快,可考虑吊杆与桥面系整体更换,桥面系结构更换为整体性较好的钢-混叠合梁形式。
(3)本桥吊杆及桥面系更换后,各主要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成桥实测吊杆索力、桥面线形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4)该桥吊杆及桥面系结构更换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可供同类型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设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