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全身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值的比较

2022-08-25马桂芬王婷婷高慎强

关键词:全麻丙泊酚诱导

宋 健 马桂芬 王婷婷 高慎强

泰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山东 泰安 271000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已广泛应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1-3]。BIS 值处于40 ~60 之间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麻醉深度,但是此数值是基于丙泊酚麻醉而得出的,并不适用于所有麻醉药物[4-5]。瑞马唑仑为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代谢迅速、不易蓄积和安全性好的特点,目前已应用于无痛内镜诊疗的麻醉与全麻的诱导与维持[6-12],但是关于瑞马唑仑全身麻醉过程中BIS值变化的研究数据较少。在这项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中,本研究比较了丙泊酚与瑞马唑仑全麻诱导与维持过程中BIS值的变化,为临床使用BIS监测瑞马唑仑麻醉深度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泰安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或精索静脉结扎术等短小手术患者100 例,其中86 例进入随机分组,最终79 例纳入统计分析。纳入标准:年龄18 ~65 岁;ASA 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患有神经、精神疾病;长期滥用药物或者酒精依赖;合并有试验相关药物禁忌证,对相关药物不耐受或者过敏;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妊娠状态。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根据SPSS生成的存储在密封信封中的随机数字表,患者按1∶1 随机分配成两组:P组(对照组,丙泊酚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负责收集数据的人员及患者均不清楚分组情况,麻醉及手术医师知晓。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饮食,均不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常规开放左侧上肢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h)。使用Aspect A2000 型脑电监测仪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连接迈瑞(MINRAY BENEVIEW T5)监护仪连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血压(BP)。在给予患者舒芬太尼0.5 μg/kg 后,P 组:丙泊酚2 mg/kg 进行麻醉诱导,然后以3 ~6 mg/(kg·h)麻醉维持。R 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生产批号:200211AK,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6 mg/(kg·h)的输注速率进行麻醉诱导,直至意识消失,然后以0.6 ~2 mg/(kg·h)进行麻醉维持。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0.9 mg/kg,90 s 后行气管插管,吸入氧浓度为70%,调整通气参数,维持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 ~45 mmHg。麻醉维持:各组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 ~0.20 μg/(kg·min),间断以0.15 mg/kg 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根据患者血压、心率、流汗、流泪等临床症状综合判断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率。术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可选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各时间点BIS值,记录基础值(T0,指入室后5 min,开始各项操作前)、意识消失时(T1,从诱导开始至呼之不应:每隔10 s,呼唤患者“睁开眼睛”,直到无反应)、诱导开始至插管时最低值(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气腹后5 min(T6)、手术开始后20 min(T7)、手术结束时(T8)、意识清醒时(T9)、拔管前即刻(T10)、拔管后1 min(T11)的BIS值。

次要指标:BIS 值大于60 的发生率;T0、T3、T4、T6、T10、T11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值。起效及恢复指标:意识消失时间、从诱导开始至插管前BIS达最低值的时间、清醒时间(停药至意识清醒时间)。观察并记录诱导时瑞马唑仑的使用剂量、麻醉维持过程中瑞马唑仑使用剂量、需要补救镇静药物的次数、术中体动的次数及术中知晓/回忆的发生率(使用改良的Brice调查问卷,分别于患者离开复苏室时、术后第1天、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估,每次问卷调查均无术中知晓及术中回忆发生认为是有效、成功,只要有一次知晓或回忆就是无效、不成功[8])。记录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或者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长、ASA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短小手术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ˉ±s)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BIS值变化

与P 组相比,在T1、T2、T3、T4、T5、T6 时间点,R组BIS值升高(P<0.001);在T9、T10时间点,R组BIS 值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短小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变化[M(IQR)]

2.3 两组术中BIS值大于60患者占比比较

与P组比较,术中除手术开始后20 min以外,其余各时间点,瑞马唑仑组均有更多的患者BIS 值大于6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短小手术患者术中BIS值大于60患者占比比较[n(%)]

2.4 两组意识消失、清醒时间及插管前BIS达最低值时间

与P 组相比,R 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延长(差值0.57,95%CI:0.44 ~0.69,P<0.001);R 组插管前BIS 达最低值时间延长(差值1.30,95%CI:1.06 ~1.54,P<0.001);R 组意识清醒时间延长(差值3.20,95%CI:2.60 ~3.8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短小手术患者意识消失、清醒时间及插管前BIS达最低值时间(min,xˉ±s)

2.5 两组术中MAP、HR变化

与P组相比,R组在T1、T2、T4时间点MAP升高(P<0.05),在T1、T2、T3 时间点HR 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短小手术患者术中MAP、HR变化(xˉ±s)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P组相比,R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使用补救镇静药物,均未出现术中体动、术中知晓/回忆。见表6。

表6 两组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短小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瑞马唑仑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而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7-8]。本研究观察到,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体动,也均未给予补救性镇静药物,并且均未出现术中知晓/回忆,这说明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均能有效地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而且,瑞马唑仑组血压、心率较丙泊酚组更平稳,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低,这与前述研究结果类似。

BIS 已广泛用于麻醉、镇静深度监测[1-2]。当患者无应答时丙泊酚BIS 值为62 ± 12,而咪达唑仑BIS值为77±9[13]。本研究发现,当意识消失时瑞马唑仑组BIS 值[中位数为80.0(6.0)]高于丙泊酚组[中位数63.5(20.7)],丙泊酚组有更多的患者BIS值处于40 ~60 之间,瑞马唑仑组有更多的患者BIS值大于60。并且,瑞马唑仑组诱导过程中BIS 值降到最低值的时间及其达到的BIS最低值均高于丙泊酚组,意识清醒及拔管前的BIS值均低于丙泊酚组。这可能与瑞马唑仑诱导过程中意识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长于丙泊酚有关(BIS 值取决于意识清醒水平与药物对大脑的直接作用[4])。

当丙泊酚复合其他药物镇静、麻醉时,BIS 值会发生变化,单独使用丙泊酚镇静时,对命令无应答的BIS 值为66,而复合芬太尼为75[14];还有研究认为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麻醉期间BIS 差异很大,在使用这两种药物组合时,BIS 不能准确地反应麻醉深度[15]。本研究发现,瑞马唑仑在安全有效地完成麻醉诱导与维持过程中,诱导用量为(0.26 ±0.03)mg/kg,术中维持用量为(1.01 ± 0.19)mg/(kg·h),除手术开始后20 min 以外,其余各时间点瑞马唑仑组BIS 值均高于丙泊酚组,而且,在这些时间点,瑞马唑仑组均有更多的患者BIS 值大于60。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在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瑞马唑仑诱导和维持麻醉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并且可以维持较高的BIS数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全麻丙泊酚诱导
隧道智能逃生诱导系统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不同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的诱导率评价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