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线照射仪联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08-25李满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6期
关键词:腧穴红外线盆腔炎

李满春

江西省峡江县中医院妇产科 331400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器官以及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可累及邻近的组织或脏器,且易反复发作,对女性身体健康影响显著,需及时诊治。常规西药疗法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并不显著,需寻找其他有效治疗方式。相关文献指出[1],红外线照射法可控制感染并改善盆腔器官和组织的病理变化,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也有研究认为[2],采用中医对该种疾病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在中医中,盆腔炎属于“带下证”“腹痛”等范畴,主要因情志抑郁、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等因素引发,因此主张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进而达到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加快疾病恢复的目的。本文为进一步观察红外线照射仪联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选取21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1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107)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5.21±10.1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44±1.17)年;中医辨证分型:湿热瘀结证57例、气滞血瘀证30例、寒湿凝滞证11例、气虚血瘀证9例。观察组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35.23±10.1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45±1.19)年;中医辨证分型:湿热瘀结证58例、气滞血瘀证31例、寒湿凝滞证10例、气虚血瘀证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3]中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存在增粗、压痛现象,存在盆腔炎性包块或宫旁积液等);(2)经妇检、盆腔B超等检查确诊;(3)认知清晰,配合度高;(4)育龄妇女。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或哺乳期;(2)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3)治疗依从性不佳;(4)患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知情研究过程与目的。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红外线照射仪治疗:采用由元孝美迪太公司所生产并提供的红外线治疗仪(型号:WONHYO SOLMEDIRH-3100)对双附件区进行照射治疗,2次/d,30min/次。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选择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等腧穴,分别按照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4个步骤依次实施艾灸操作,具体为:先回旋灸3min,达到局部气血温通效果后,雀啄灸2min,再实施循经往返灸3min激发经气,然后进行温和灸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只要有其中1种或1种以上的步骤出现了灸感反应则代表该腧穴发生了热敏化表现,治疗1次/d。疗程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临床治疗效果: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评判: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妇科、B超检查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显示改善明显,B超检查显示包块缩小1/2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妇科检查显示有改善,B超检查显示包块缩小1/3以上;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临床症状积分:主要包括带下增多、神疲乏力、下腹坠痛3项,采用4级评分法(1~4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外阴瘙痒、恶心、头晕。炎症因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来自上海恒远科技有限公司,每个样本检测3次,取得平均值。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728,P=0.017<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群体常见疾病,与免疫因素、病理改变、衣原体感染、手术或者分娩手术因素等有关。慢性盆腔炎会影响患者的生殖系统健康,致使出现腹部疼痛、月经异常等症状,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其生育能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5-6]。常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虽起到杀菌作用,但长期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红外线照射具有较强穿透力与加热均匀等治疗优势,在治疗慢性盆腔炎过程中可直至病灶组织,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此强化组织营养代谢,可起到消炎、镇痛等作用[7-8]。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与邪热余毒残留、虚实错杂等有关,因此,大多采用活血化瘀、利湿祛邪等治疗方法,可起到显著治疗效果。本文就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此进一步探究其实施价值。

本文中,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与单一红外线照射法相比,联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性较强,深度>30mm,所产生的强大穿透效果引发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振动,从而达到激活细胞的作用,进一步为细胞内提供更多的能量,并且可直达血管以及皮下组织进行作用。同时相关研究指出,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对血管生成以及创伤修复十分有益。因此,红外线照射法可提高药物的吸收率,疗效确切,并可起到松懈粘连、消炎和镇痛等作用。研究显示,人体腧穴一般处于静息状态或者敏化状态。当机体内部有炎症发生时,腧穴一般会处于敏化状态,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腧穴热敏化艾灸则属于腧穴敏化的新型治疗类型。通过艾灸进行热刺激是进行腧穴热敏化的最佳方式,较易达到激发感传的效果。腧穴热敏化艾灸的主要机理在于通过激发或者诱导内部系统功能,而对已失调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以此帮助其恢复正常运转。据现代医学资料显示,艾灸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次腧、子宫、中极、阴交、足三里等腧穴可有效促进盆腔组织内部血液循环,并改善组织营养情况,进而起到清热利湿与活血化瘀的效果[9-10]。将红外线照射法与腧穴热敏化艾灸法联合应用可达到协助互补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中,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数据显示,红外线照射法与腧穴热敏化艾灸法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机体炎症反应,但联合治疗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腧穴热敏化艾灸法在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显著应用优势,不仅可清热利湿,还利于炎症因子更快消散,且通过艾灸的热刺激过程既能够达到软化盆腔粘连组织的作用,同时还利于消除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症状[11-12]。此外,本文结果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红外线照射仪联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法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且操作简单易行,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弊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红外线照射仪联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且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腧穴红外线盆腔炎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旅途止泻按脾腧
物品寻找器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