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湿地公园评价可视化分析

2022-08-25尚虹桥高祥斌

绿色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分析法景观文献

尚虹桥,高祥斌

(聊城大学 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1 引言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宣传和建设重点。学术界对湿地公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逐渐加强,湿地公园的评价目前已经成为湿地公园研究新的热点[1]。有学者对湿地公园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分析[2,3],这对湿地公园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由于湿地公园评价的研究缺少系统分析,有必要对其研究脉络、内容与方向等进行梳理,以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Citespace是一种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主要用于发掘学科中的潜在知识,直观地展示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为整体把握该领域研究内容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湿地公园评价数据库来源,文献检索条件限定为:主题=湿地公园,在检索结果中再次检索,主题=评价或含评估,搜集截至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共得到相关文献564篇。对检索结果人工逐篇筛选,删除资讯、新闻、访谈等非学术性文献、重复文献及和主题无关的等无效文献,最后得到336篇有效文献。

2.2 研究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Citespace 5.7.R2版本),作为湿地公园评价研究的分析工具,在Citespace中将节点分别设为作者、机构和关键词,时间范围为2000~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其他设置保持默认,运行软件[4],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生成可视化图谱。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文量分析

湿地公园评价的文章从2006年之后在中国知网能查到相关文献,总体来看,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文献数量呈现先缓后急的增长趋势。由图1可知,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10年,2004年《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及2005年《加强湿地公园发展建设有关问题通知》的发布,使湿地公园的相关研究开始出现,这时期发文量较少且平稳,关注度较低,主要针对湿地公园相关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第二阶段2011~2015年,2008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和2011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使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由于2017年《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出台,文章数量增长速度尤为明显,说明湿地公园评价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3.2 作者分析

根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可得出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者及其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作者可视化图中,得到节点304个,连线284条。由图2可知,湿地公园评价作者合作呈现出整体关联性不强,核心研究团队有以吴明、邵学新、蒋科毅等为首的团队,主要研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水环境状况和生态工程效益[5]以及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6];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等组成的团队,主要研究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家湿地公园从生态、社会、经济和可持续性等成效方面构建评价体系[7];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等为主的团队主要对北京市的湿地公园管理和建设进行评估[23],在2008年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8];宋爽、田大方等,主要研究黑龙江省的国家湿地公园的社会功能[9]。发文量较多的研究者有吴明4 篇、黄琰4 篇,湿地公园评价发文量≥3篇的作者发表文章主要在湿地科学、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文质量较高。

图2 湿地公园评价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3.3 机构分析

机构合作网络图共得到,节点数261个,连线数158条,由图3可知,该领域研究机构间离散性较强,缺乏合作交流。从研究机构发文量来看,发文量较高的机构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3 篇,研究内容是主要用层次分析法、美景度法、使用后评价法对湿地公园从景观质量[10]和植物景观[24]、游憩价值[25]等方面进行评价;四川农业大学11 篇,主要研究方向是对湿地公园的使用状况[11]、生态、地域文化景观[12]等进行评价;东北林业大学9 篇,主要对湿地公园社会功能和价值[9]、动植物资源进行评价;南京林业大学8 篇,主要研究方向是湿地公园的适宜性[13]、生态敏感性[26, 2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 篇,主要从景观质量[28]和植物多样性上对湿地公园进行评价,表明这些高校近年来在该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研究机构类型分布来看,湿地公园评价的研究以高校为主,其次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设计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

图3 湿地公园评价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3.4 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领域的热点常用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来确定。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提炼与概括,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得到各关键词出现频次、中介中心性等信息。在Citespace中,节点中介中心性的数值越大,说明该节点在整体网络中的影响越大。中介中心性≥0.1的节点,常被称为关键节点。Modularty Q是网络模块化的评价指标,Q的取值范围为[0,1],Q值>0.3就说明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其最佳取值区间为[0.4,0.8]。Siltouette值评价聚类效果,S值越接近1,说明网络的同质性越高,S值>0.5时,认为聚类结果合理,S值等于0.7时聚类结果具有高信度。

图4中Q值0.88,S值0.97,N值350,E值536,说明共计出现关键词350个,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共计536个。图中每一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连线越多代表关键词间相互联系越紧密[4]。本研究热点的判断依据是将频次和中心性统合起来看。由图4和表1可知,合并同类关键词除去与主题无关的关键词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词是“城市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层次分析法”“价值评估”“景观评价”“使用后评价”“生态旅游”“综合评价”“景观生态”等。

表1 湿地公园评价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十的关键词

图4 湿地公园评价关键词共现图谱

3.5 研究方向分析

探究研究热点变化的规律,分析研究趋势有助于把握该研究领域脉络发展,为以后研究提供方向。聚类是在关键词网络图谱基础上通过提炼总结形成研究主题,直观展示主要研究方向。其原理是通过谱聚类算法生成知识聚类,表征对应研究领域[4]。

由表2可知,0~5#号聚类S值均>0.5,聚类值可信,选取每个聚类下排名前五的聚类标签。由图5可知,湿地公园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城市湿地公园”“层次分析法(AHP)”“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等。

表2 湿地公园评价聚类值

图片来源:Citespace 5.7.R2版软件运行结果

(1)层次分析法(AHP)。湿地公园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使用后评价、美景度法等。根据检索到的有效文献发现部分研究者会选择某两个评价方法去评价某一湿地公园,例如把层次分析法和使用后评价法或者美景度法一起用,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有效避免其单一评价的弊端[14]。有学者运用美景度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准确;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运用使用后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明确规划设计的重点[29];运用使用后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明确了海绵城市背景下湿地公园设计策略。

(2)湿地景观。运用SolVES模型、熵权法等方法从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30~33];对湿地景观质量从科学价值、整体风貌、科普宣传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评价[10];对景观格局从斑块密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指数反映景观破碎化程度[34];运用AHP法和德菲尔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进行评价[35]。

(3)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及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方面对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16];从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健康、区域条件和开发潜力方面建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18];探寻湿地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对湿地资源保护、恢复与利用的方法进行分析[17]。

3.6 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变是指某段时间内关键词突然出现或使用频次突然增加,根据突现词出现的时间可以找出某段时间内的研究主题,根据最近年份出现的突变词可判断当下的研究热点、预估研究趋势。

由图6可知,2000~2010年湿地公园评价主要从生态方向考虑,主要有景观生态、景观格局[36]、生态旅游[1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8,19]、生态评价;2011~2015年湿地公园评价主要从生态系统、健康体系[37, 38]、效益评价[5]、生态风险评估[36]、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研究;2016年至今,湿地公园评价主要从模型[18]、地理信息技术[26]、使用后评价、健康评价[22,39]、社会价值和功能[9]、社会绩效[20]、综合评价[21]等方面研究。2019年绩效评价在湿地公园评价中出现并应用,主要是从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21]进行评估。近年来,通过借助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使得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已成为湿地公园评价的一种趋势;对生态的研究是湿地公园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湿地公园评价研究的深入,逐渐由生态单一研究领域向健康评价、综合效益评价多方面发展,近年来对其可持续发展及效益量化分析成为一个研究趋势。

图6 湿地公园评价关键词突变

4 结论与讨论

检索过去20年中国知网文献后,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公园的评价从年文献量上可分3个阶段,年文献数量呈现先缓后急的增长趋势。湿地公园评价作者合作整体关联性不强,作者间存在合作关系的主要是以吴明、吴后建、崔丽娟、田大方等为首的团队;研究机构合作整体较为分散,研究力量以高校为主,主要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研究热点是“城市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价值评估”“层次分析法”“景观评价”“生态旅游”等;主要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美景度法和使用后评价法。

随着该领域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健康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针对研究结果,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看法:①目前,湿地公园评价研究方向上生态居多,主要对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生态旅游等关注较多;从近5年研究趋向看,湿地公园对社会和经济的价值被研究者关注,发掘湿地公园更多潜在价值,有助于对湿地公园多维度认识;②在研究方法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各评价要素分析处理,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使受访者全面快速了解所需评价景观,减少问卷调查中受访者对景观的片面评价,增加调查的可信度。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使用后评价法、美景度法等评价方法,做到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科学;③在今后可再结合湿地公园健康评价、综合效益评价构建更加全面的、多方位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分析法景观文献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景观平面图》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创意涂鸦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