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8-25吴金娟白丽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益气活血神经功能

吴金娟 毛 婷 黄 苗 白丽君

1.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北京 102206;2.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2206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的比例高达70%~80%。IS 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供血动脉由于粥样硬化导致管腔阻塞,血液供应受阻,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而由于血供障碍,使得局部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异常,从而发生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障碍。随着诊疗水平的提升,近年来IS 的致死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其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据调查统计,约70%的IS 在急性期治疗后会残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完全无法生活自理。而IS 恢复期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也是修复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时期,因此IS 恢复期康复治疗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医康复治疗对于IS 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效果有限。而中医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的优势。诸多医家认为IS 的发生多与气虚血瘀、经脉阻滞有关,应用针对气虚血瘀的方药能改善恢复期患者的症状。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收治的86 例IS 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康复治疗对IS 恢复期患者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收治的86 例IS 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9~78 岁,平均(64.8±5.1)岁;IS 病程15~91 d,平均(46.9±8.7)d。研究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50~80 岁,平均(65.1±5.3)岁;IS 病程14~94 d,平均(46.7±8.5)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伦理批准文号:2021050133),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符合IS 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③患者的IS 病程在10 d 至6 个月。排除标准:①既往有IS病史者;②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③存在意识障碍者;④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IS 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使用药物进行抗血小板、降脂、降压、降糖、营养脑神经,并进行床上主动训练、床边平衡训练、床下行走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研究组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益气活血方的组方如下:黄芪35 g,地龙、红花、党参各15 g,当归、桃仁、赤芍各10 g,川芎8 g、牛膝8 g。对于下肢瘫软无力者加以独活、桑寄生各15 g;对于肢体麻痹者加以伸筋草10 g;痰瘀阻络者,加以茯苓10 g、白术8 g;对于言语不利者加以制远志、石菖蒲各15 g。每日一剂加水煎服,早晚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清指标水平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

1.3.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其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 总分42 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重。

1.3.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

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FMA)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佳。FMA 量表包括上肢和下肢两部分共17 个条目,总分100 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的肢体运动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 以及BDNF 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s-CRP 以及BDN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 均低于治疗前,BDNF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 低于对照组,BDN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 以及BDNF 水平的比较(±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数据统计至2017年,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有近200 万,IS 在内的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IS 患者急性期对症治疗后也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其日后的正常生活。恢复期的有效康复治疗能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以药物营养神经,抗血小板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动力学状态,并通过肢体康复运动激发脑神经元的重组,发挥代偿作用,但是效果不够理想。

中医理论认为,IS 属于“中风”的范畴,病机多在于气虚血瘀,病位主要位于肺、肝以及肾,由于气机不畅,瘀血内阻,脉络阻痹,无法上荣于脑而发病,恢复期的治疗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益气活血方是中医传统名方之一,主要由黄芪、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组成,对于胸痹等气虚血瘀之症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在益气活血基础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减,以黄芪、地龙、红花、党参、当归、桃仁、赤芍、川芎以及牛膝为主要构成,其中作为君药的黄芪是补气圣药,能入肺经,益气升阳,与党参配伍,能补中益气,对于痹症的治疗效果显著。红花和桃仁性温,两者皆有活血散瘀的功效,而当归除了能补血还能活血,川芎是活血、行气的常用药,赤芍微寒,有较好的活血散瘀功效,三者通用,能有效改善血瘀之症。而牛膝入肝肾经,可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对于腰膝酸软、筋骨不利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以上诸药合用,能共奏补中益气、活血散瘀、强筋健骨之功效。有学者发现,黄芪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减少局部炎症因子浸润对神经元的损伤。益气活血方能有效降低机体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脑部血流量,增强脑细胞营养代谢作用,有助于促进脑缺血后的内源性修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hs-CRP、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DNF、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hs-CRP、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DNF、Barthel 指数以及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孟祥博等的研究结论相符,显示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康复治疗,能标本兼治,一方面能逐瘀通经、强筋健骨,促进四肢肌肉和关节功能的逐渐康复,另一方面能活血化瘀、补中益气,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增强脑细胞营养代谢作用,促进营养神经相关因子生成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进一步改善IS 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王养和等的研究也发现,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IS 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与本研究结论一致。不过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也没有进行后续长期的治疗效果随访,且益气活血方提升IS 恢复期患者疗效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还需后续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对IS 恢复期患者而言,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有助于营养神经相关因子生成,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益气活血神经功能
糖尿病肾病早期给予养阴益气活血汤的疗效评价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益气补肾化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
养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