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报新闻摄影作品创优策略

2022-08-25严龙

中国记者 2022年7期
关键词:天一阁新闻奖摄影记者

□ 严龙

地市报记者积年累月深耕一隅,也可以获得许多相对竞争优势。近年来,宁波的摄影记者在作品的提质创优上勇于探索,取得佳绩,多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当时旗下的《余姚日报》的作品《农民工子女圆梦“红舞鞋”》获得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实现了全国县市报摄影作品在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

一、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展现大情怀

地市报的摄影记者不可能像央媒记者那样接触很多关联全国甚至影响世界的宏大题材。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学会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展现大情怀。对有价值的新闻人物,可以跟他们走得更近、聊得更深;对有意义的新闻事件,可以调查更全面、跟踪更持久。在这基础上,以平凡的人物展现时代的风貌,从局部的小事捕捉时代的足音。

组照《沉重的海岸线》反映了靠海为生的“拾海人”群体的命运。生活在海滨城市,海鲜是宁波人餐桌上的家常菜,而小海鲜则是其中的珍品。每天潮水退去,海边渔民都会去捡拾被海水遗留在滩涂上的小海鲜,以及生活在其中的贝类,滩涂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摇钱树”。

而近二三十年间,大片的海洋和滩涂逐步被城市发展的衍生物所驱赶和污染,“拾海人”的生存线在退缩,曾经靠海为生的渔民,不得不一退再退。

这组照片讲的只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群普通人的小故事,揭示的却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大主题,从一条“海岸线”展现的是呵护人类生存“生命线”的大情怀。它是作者戚颢5年关注、思考、不断拍摄产生的佳作,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展现大情怀,对一名地市报新闻摄影人来讲,尤其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什么样的小切口可以展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主题,什么样的小故事可以反映时代变迁的大画面,考验的是摄影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一方面,记者必须胸有全局、站位高远,这样才能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具有普遍性意义,对其他地区是否具有借鉴价值;另一方面,记者要在所在的地域内努力寻找有特色亮点、鲜明个性的独特故事。只有两者兼具,才能使小切口、小故事与大主题、大情怀完美地融合。

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展现大情怀,就是要做到诗人歌德所说的“从特殊中显出一般”,在个别事件中展现出普遍意义,在充满个性的人物中折射出时代精神。这就需要摄影记者不仅会“看”,更要会“思”,通过深入思考挖掘事件的意义,提升新闻内涵。对于新闻摄影来说,思考产生主题,主题决定构思,构思决定构图。

郑石明提出新闻摄影要注重四个“视”,即视界、视域、视角、视觉,其中视域针对的是地理之“域”。地市媒体受报道范围局限,其“视域”远不及央媒宽广。一个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用时间的长度弥补“视域”的宽度。这也符合当今纪实摄影的发展趋势。2015年开始,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便设立了长期项目奖。我国2019年举办的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也首设“长期关注单元”,鼓励摄影人“学会在喧嚣躁动的现实之外,以一个宏观的、成长的视角审视拍摄对象”。对于新闻摄影来说,这样的“长期关注”无疑能够大大增强题材的厚度、提升报道的深度。

二、穿越古今让历史文化鲜活起来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浙东文化的渊薮之地,也是明清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前沿阵地。丰厚的人文底蕴给了我们取之不竭的新闻矿藏。但是,从历史文化到鲜活的新闻,需要有一种穿越古今的“激活”能力。

《天一阁里修书人》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张培坚拍摄。

南国书城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收藏明代的地方志、科举录著称。

天一阁每年会举办数不尽的文化、艺术、旅游、民俗活动,所以每年各媒体对天一阁的各类报道也是不计其数。与其他记者报道角度不同的是,当张培坚从采访中得悉作为文化部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在天一阁博物馆收藏的30余万册古籍中,有超过10万册古籍因虫蛀、鼠噬、絮化、酸化等病害亟需修复。于是,他巧妙地将镜头聚焦于为保护人类文明的瑰宝而每天与时间赛跑的古籍修复师队伍,又从中择选了颇具时代特色的“80后”谢龙龙作为拍摄对象。古籍修复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就成了张培坚穿越古今的绝佳桥梁。

在采访中,张培坚不仅记录了谢龙龙每天早晨8点半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从宿舍到天一阁这两点一线间平凡且枯燥的生活,以及作为一名古籍修复师从爱好到责任的转化,同时又拍摄了他喜欢弹电钢琴、喜欢玩赛车游戏、喜欢“SNH48”女子偶像团体,甚至会专程赶去上海看偶像演出和赛车比赛等年轻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让新闻顿时有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温度。

穿越古今让历史文化鲜活起来,其实就是需要我们从今天的视角不断地重新审视历史文化,用今天的眼睛赋予历史文化时代的色彩。

三、用新理念让老题材讲出好故事

地市报的摄影记者因为年复一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遭遇老题材的概率比较高。出于主题宣传的需要,一些持续推进的工作、跨越很多年份的重大项目,乃至已经反复报道的老典型,都会经常出现在摄影记者的采访人物单中。面对这些老题材,如何拍出新意,甚至创作出优秀作品,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用新理念让老题材讲出好故事,《农民工子女圆梦“红舞鞋”》就有种“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所未见”的境界。

长年以来,围绕外来务工人员的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选题,宁波不但是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市,外贸强市,也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重要的集聚之地。以往涉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报道,大多会集中在扶贫帮困、子女就读、技能培训、社会关爱、讨薪维权等提高其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层面展开。

□ 《沉重的海岸线》组照之一。(戚颢/摄)

□ 《农民工子女梦圆“红舞鞋”》组照之一。(陈斌荣/摄)

《天一阁里的“修书人”》。

左图为一本古籍虫蛀严重,等待古籍修复师妙手回春。右图为谢龙龙喜爱书法、绘画,下班回到宿舍会写上几笔。(张培坚/摄)

2012年6月26日,由余姚市青少年宫举办的面向农民工子女的首期新小市民“红舞鞋”夏令营开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名8至12岁孩子。《余姚日报》摄影记者陈斌荣得知这一信息后,开始奔走于舞蹈教室和农民工子女租住地,全程跟踪采访,用镜头记录了孩子们从刚到舞蹈房时表现出的胆怯,到后来充满自信地在观众面前起舞的蜕变,让读者通过生动的画面,感受到艺术给孩子们带来的力量。

难能可贵的是,从担任摄影记者开始,陈斌荣近20年间持续关注当地农民工子女这一“小候鸟”群体,推动社会关注其人身安全、文化教育、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农民工子女圆梦“红舞鞋”》获得中国新闻奖,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用新理念让老题材讲出好故事,关键就是要“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所未见”。因为作品里只有包含着丰富的人所未见的新元素、新故事,老题材才能焕发出新的吸引力。为此,我们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无论是面对老话题、采访老项目、报道老典型,还是反映某项持续推进的工作,记者的第一个念头,应该就是千方百计地挖掘新信息。只有掌握了事件或任务的最新动态,拥有了许多以前不曾报道的新信息、新故事,方可进入作品的具体构思阶段。

新闻背景对于人们准确、深刻地理解新闻意义十分重要。当我们遭遇老题材时,要努力把自己的视界打得更开阔些,然后认真地分析梳理一下,有哪些重要的新闻背景是以前的报道不曾关注的。找到了,就是作品提质创优的重要突破口。

无论是一件事还是一个人,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其意义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当采访一个老题材时,就要善于紧密结合当前的工作大局和时代精神,对人或事的精神实质进行崭新的提炼,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作品就能拥有新内涵、新境界。

[1] 歌德.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朱光潜.谈美书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 郑石明.中国“最一线”的影像力量——从中国新闻奖作品看地市报摄影作品的视界、视域、视角、视觉[J].城市党报研究,2018(4).

[3] “艺术围城”公号.摄影国展新增“长期关注单元”意味着什么?[OL/EB].2019-5-25.

猜你喜欢

天一阁新闻奖摄影记者
冯登府与天一阁
天一阁知见录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天一阁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