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容易“出海”难
2022-08-24陈惟杉
陈惟杉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今年上半年强势出口延续,同比增长47.1%。这叫人难以置信,毕竟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均出现下滑,政府因此还出台了政策刺激汽车消费。
汽车是象征一国工业实力的产品,中国汽车出口能逼近日德,多少有些意外。2021年超过200万辆的汽车出口数据中,既包括自主品牌,也包括合资品牌和独资品牌,其中自主品牌的占比是多少,尚未可知。
我曾走访过一家小家电企业,在某个细分领域,这家企业的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但其仍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代工厂。当我们对中国汽车出口寄予厚望时,我们更期待中国的自主品牌在海外占有一席之地,会像BBA那般具有世界影响力,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有受访者多次向我表示,不要刻意强调中国汽车出口量逼近日德,因为差距“显而易见”。
出口一辆汽车远比出口一台家电更难,从车型设计,到销售网络的搭建,再到售后服务的配套,以及新能源汽车需要的充电、换电服务,汽车出口前期投入大,短期内难见盈利,只能奉行“长期主义”。蔚来原本计划到今年年底在欧洲建设20座第二代换电站,但截至年中仅建成一座,足见车企出海配套服务跟进之困难。好消息是,其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的主要用于换电站制造与售后服务的工厂,将于9月投入运营。
显然,摆在中国车企面前的问题不只是出口,而是“出海”,后者远比前者困难。“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曾迅猛增长,但在2008年戛然而止,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俄罗斯、巴西等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打击。中国车企深知整车出口可能面临的汇率、货运、贸易政策风险,纷纷将“出海”设定为远景目标。而当中国车企到海外建厂,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出海”时,我们或许也不再需要出口数据佐证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或强大。
这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课题。中国经济起飞的路径与日韩类似,如今已建立起齐全的工业门类,出口数据在疫情下仍在飙升,但真正“出海”者仍是少数,不然曹德旺美国建厂的故事不足以拍成纪录片。
近年来,各国强调制造业回流,产业链外迁固然成为让人忧虑的事;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如果不在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与当地深度融合,中国如何打造出真正的国际品牌?
封面反馈
29/2022 總第1055期
@半夜汽笛:三四线城市找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都难,续航能力冬天也不大行。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豪华列车“试水”高端游:万元票价值吗》
去年有幸体验过甘宁的环西部火车游专列,是一种很新奇的长途旅行体验,不过个人不太能接受列车上人员密集的嘈杂环境。(@PEK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