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8-24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心小学吴锦娜

天津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思达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心小学 吴锦娜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导向,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培养。站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角度上来说,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加强其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对“读思达”教学模式的运用,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一、“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

“读思达”教学模式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使其完善学习过程,深入探究学科知识,逐渐将所学内容转化为相应能力,以此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工作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采用“读思达”教学模式,意在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其构建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数学知识架构,从而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来说,采用“读思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思达”教学模式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授课环节,教师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素养层面的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加强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全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小学数学运用“读思达”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精准阅读,由疑问到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深入阅读能够加强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意识到精准阅读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教学流程,制定出更适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案,而非代替学生理解教材,试图将教材内容一味地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精准阅读意味着将所学内容与数学问题进行连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从而逐步形成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打好阅读基础,才能为后续的“思”与“达”提供助力。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时的阅读,不仅是对问题字面的理解,而且是要站在学生自身经验基础的角度出发,在精细化阅读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架构,并对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形成精准阅读的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加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阅读,找出问题核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往往被数学教师所忽视,片面地认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该属于语文教师的职责范围。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抽象、问题复杂等特点,随着年级的提升这些特点会更加明显,因此,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这是加强学生解题效率,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种类型题讲过很多遍,可是还会有学生做错,或是部分学生常在单位换算、简单运算等方面由于马虎而出错。虽然教师不断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但常常越是简单的题,越有学生因答错而丢分。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读题、解题能力的匮乏,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引导学生重点阅读,优先找出数学问题的核心所在,就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三)思考质疑,确定核心问题

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数学的思考更要重视整个推理过程。学生在思考时能够准确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期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数学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四)深度思考,明确表达内容

阅读是对数学问题的初步了解,思考是对数学问题的深入分析,而表达则是表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思考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没有疑问和困惑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那么围绕问题进行的思考就只能停留于表面,从而无法达成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深度思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不断挖掘出问题的内涵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连接,是深入解读教材文本的重要助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困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探究数学问题。想要保障学生对于问题更为透彻的理解,就要让学生优先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知识完全内化,转变为自身技能。学生思考期间不仅要了解“是什么”,而且要深入分析“为什么”“怎么来的”。当学生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就会逐步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五)规范表达,构建数学架构

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应具备优秀的建模能力,力求通过图形、线段等形式表达出数学中较为复杂的定义和数量关系等,这也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能力之一。表达的过程就是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考流程。规范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架构,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讲解“速度时间路程”一课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乐乐从家到学校用了5 分钟,笑笑从家到学校用了7 分钟,谁走得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解决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怎么办?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不仅可以借助算式“比较相同1 分钟走多少米?”,而且可以借助画线段图,取图中“都是1 分钟走的路程”进行比较,殊途而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关注、需求的把握,而且使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快慢跟时间、路程有关,为新课“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学习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六)准确表达,促进“读思达”联动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至关重要。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想,修正日常经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数学概念和相关表达方法。准确表达建立在精准阅读与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是将“读”与“思”进行充分内化的过程。“读思达”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实现“用表达促进思考、以表达深化阅读”。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包括学习经验、解题思路等。学生可以通过正确的表达方式不断完善数学知识架构,建立数学思维逻辑,从而创建知识体系。想要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注重相关练习和积累环节,从“照着做”着手,利用模仿性表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现“接着做”“独立做”,这样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读思达”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解题思维,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我。通过精准阅读学生能够找出问题核心,明确解题方向,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内化,而清晰且规范的表达,则帮助学生将思考成果进行传递。教师在实际授课期间应将侧重点置于“表达”层面,力求通过落实“读思达”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思达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