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8-24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周凤菊

天津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育人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 周凤菊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双减”的关键要点在于“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减轻学生负担。政策要求推动教师及时转变理念,在课堂做出准确回应。

英语是一门基础课程,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英语面临的局面是教育质量不能降低,课堂效果必须保持高水平,同时学生课业负担还要尽可能降低。这样的情况无疑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满足时代的需要,完成育人使命。

本文主要探讨“双减”背景下关于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教师寻求积极的改善措施,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力争提高课堂效率,并以有效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让优等生变得更好,让成绩不好的学生能保持进步。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的教学需求

1.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双减”政策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重要条件是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通过教师的课堂指导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英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目的。英语教师应按照英语学习的要求,设计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英语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实践性教育,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中低年级举办“英语小短剧大赛、我是小小演说家、谁是班中百灵鸟、最佳配音演员、垃圾先生请回家”等活动,在中高年级举办“争当最佳辩手、我的社区我做主、模拟联合国”等小组合作项目。这些活动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英语表达过程中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实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英语表达的自信心。

二、“双减”背景下,建构趣味课堂

当一个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就会主动去接触、去探究,哪怕别人不让他去,他也不会理会;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哪怕别人说得很好,他也不会去触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趣味课堂并不仅仅是以学生的爱好为基础而进行的,它还包括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My friends”一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紧密相连,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突破点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出两个小人手牵手的简笔画,请学生猜想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回忆起那些能牵起手来的人,像是father and son、mother and son、grandfather and grandson、friends,他们想到然后说了出来。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你们说得对!他们就是朋友关系。”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致和参与意识就会更强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What happened between you and your best friend?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回答,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当气氛变得热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地停止议论,并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说出来,但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各位同学放学后可以找我分享,我会等着你们,倾听你们的一些小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短篇故事里的一对好友经历了什么事情,看看能否给他们一些建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修改,让他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活泼有趣,学生积极性很高,并从游戏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探究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种技巧。好的问题能激发人的思考,能让人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并建立起对应的知识系统。提问也是师生沟通的一根重要纽带。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在“My family”课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仔细地设计几个问题,比如:Are there any members in your fami⁃ly?What do you call your dad's dad? What do you call your father's mother?尽管这几个问题看上去都很容易,似乎并不困难,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问题足以让他们理解课文内涵,了解相关的知识点。鉴于小学生思想活泼、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向他们展示童谣、儿歌、背诵等三种选项,并根据他们的选择进行相应的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由于有些知识没有明白,就会提出问题,而这正是教师掌握学生困惑的主要方式。例如:有些学生对称谓问题有疑问:英语中父亲的父亲为何叫做grandpa,母亲的父亲也是grandpa?而在中国父亲的父亲为什么要喊爷爷,母亲的父亲要喊外公?很明显,问题很有深度,而且可以看出提出问题的那个学生已经做过很深的考虑。身为教师,我们既不能忽略学生所提的深度问题,也不能忽略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将问题的答案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他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得到教师的解答后,学生会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很高,从而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从对英语老师的喜爱升级为对英语的热爱。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来调整教学方式,进行有目的的课堂教学。通过这一实例,说明了“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特别突出,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期内解答各类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

四、“双减”背景下,达成情感目标

人类是高等生物,对待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特点入手,运用某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在讲授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时,我们不仅要对中西方新年文化进行比较,而且可以从饮食入手,对比我国南北方过春节的差异。教师出示大量的美图,北方吃饺子、南方吃米糕等,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还可以结合天津本地民俗特色,出示杨柳青年画、剪纸、古文化街庙会等视频、图片,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快速地融入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Colour”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设计开展小型调查活动,调查内容为“我最喜欢的颜色”。调查结果统计好后,教师可购买一些相关颜色的绳子,借助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调查结果将准备好的绳子分发下去。在拿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绳子后,学生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教师此时顺势引入英语单词,便可顺利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教学效果,是因为教师分发下去的绳子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而拥有了情感的学生将知识学习当作自己的事,认为不是教师在给自己讲知识,而是自己需要这些知识恰好教师在讲,所以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

“双减”减负不减质的核心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更好的课堂效果,更高的课堂质量,更佳的育人成效。在这条路上,一线教师需要聚焦课堂,不断钻研琢磨,在“双减”政策引领下推陈出新,革新育人手段和育人理念,成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执行者和监督者,用心育人,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