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2020—2021年清博WCI指数及年度最佳推荐文章大数据分析

2022-08-24彭启洋王茜偌达月珍袁玉侯炜

广东气象 2022年4期
关键词:关注度发文政务

彭启洋,王茜偌,达月珍,袁玉,侯炜

(1.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云南昆明 650034;2.云南省气象学会,云南昆明 650034)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科技的摧生下,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了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3.6亿用户会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1]。新媒体传播信息及时快捷的属性赋予了微信公众号及时传播信息、精准定位用户的功能[2]。天气瞬息变化的特点以及特定社会公众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天气变化,尤其是灾害性天气变化信息的现状,决定了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天气信息已成为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履行部门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碎片化、传播渠道广、“短时效应”特征明显等特点[3],使得传播平台在泛化同质化信息,甚至是谣言等泡沫化信息干扰下,难以针对某一问题形成强烈的社会共识[4],对于气象公众号便是造成社会影响力不高、重要气象信息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的功能有限等问题[5]。

媒体舆情平台、清博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微信传播力指数(WCI)是目前业内和学界进行微信公号评价的权威标准[6],WCI数值越高说明公众号社会影响力越大,公众的关注度越高,信息传播效果越佳。本研究利用清博平台提供的2020—2021年全国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WCI及各公众号连续两年年度最佳文章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全国(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通过分析现状,指出问题,为未来提升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及社会影响力的业务能力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研究对象:2020年涉及全国30个省市(海南省平台无数据不涉及)及中国天气网、深圳天气共32个公众号;2021年涉及全国31个省市、中国天气网,以及深圳、大连、宁波、厦门4个单列市共36个公众号。

数据来源:本研究气象微信公众号WCI及年度最佳推荐文章大数据均来自于清博大数据运营商,其中2020年通过清博大数据平台(http://www.gsdata.cn/)获得,2021年数据由清博运营商后台提供。

研究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及Excle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图表生成,通过大数据统计归纳,结合相关内容和个例进行实证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信传播力指数(WCI)

统计可知,2020年WCI 1 000以上的公众号仅有1个,为中国天气网;2021年上升至3个,分别为中国天气网、广东天气和深圳天气;2020年WCI 800~1 000的公众号有2个,2021年上升至6个;2020年WCI位于600~800的有6个,2021年上升至11个;WCI在400~600期间的公众号由2020年的17个下降至15个;WCI 400以下的公众号,2020年有6个,而2021年仅有西藏气象。

由于2020和2021年统计的公众号数量不一致,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这2年全国各省市政务气象公众号社会影响力的变化情况,对两年WCI各区间占比进行统计,得到图1。

图1 2020—2021年全国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清博WCI分段占比分布

图1表明,2021年全国气象公众号WCI比一年前整体在提升,但仍然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2021年全国气象公众号的社会影响力普遍在提升,清博平台数据商也提供了相应的佐证:在清博大数据平台2021年实时监测的1 982个政务微信公众号中,人民网以WCI 2 010.58列首位,全国36个省市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WCI榜首的中国天气位列110名,末尾的西藏气象位列694位。这说明,相比于其它管理部门,气象部门的政务微信公众号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二是将WCI与地区分布关联,发现区域性特征明显,具体表现在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公众号社会关注度高,而欠发达地区则关注度要弱。

2.2 年度最佳推荐文章

清博平台结合阅读量、点赞量和在看等影响因子,在公众号所有推文中提取一篇影响力最佳的文章作为该号年度最佳推荐文章。通过归纳和分析,根据气象信息类型对全国政务气象公众号2020—2021年度最佳文章主题内容进行归类,得到表1和表2。

表1 全国32个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2020年年度最佳文章主题内容分类

表2 全国36个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2021年年度最佳文章主题内容分类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2020年度32篇最佳推文中,有27篇主题内容为预警、梅雨、台风、强降雨等重要天气信息,占比84.38%;2021年36篇推文中,28篇主题内容为台风、大暴雨和强降温等重要天气信息,占比77.78%。这表明与重大天气过程关联的信息公众关注度最高。

1)公众对灾害性天气关注度高。由于我国气候存在着区域性特征,冷空气、台风等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也会呈现出区域性。通过对2021年年阅读量最大的推文具体的发布时间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公众号主题内容也同样呈现出区域性特点。例如在中国2021年10大天气气候事件中,台风“烟花”两次登陆浙江,在我国陆地上滞留长达95 h,为1949年以来停留时间最长的台风,影响了我国中部以东多个省份,其外围系统造成了河南“7·20”大暴雨事件。直接受“烟花”影响的浙江、宁波、江西、大连和辽宁5个公众号标题中含有“烟花”;另有中国天气网与河南气象内容关联“烟花”,7个公众号的发布时间在7月20—29日期间,在台风影响的范围之内,中国天气网和河南气象年度最佳同出现在7月20日。这说明,当重大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过程来临时,公众的关注度高度一致。

2)公众对极端天气和重大转折性天气关注度也极高。2021年度最佳推文中有11个公众号涉及与强冷空气相关联的强降温和暴雪等天气信息,1月6—8日中东部的强寒潮天气被列入了2021年中国10大天气气候事件中,河北、山东等北方多地最低气温创历史新低。山东天气、云南气象、西藏气象发布于1月3—6日的年度最佳推文主题内容均为强降温天气信息。对转折性天气关注度骤然提升的莫过于重庆天气公众号。大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天气年平均阅读数仅有1 157人次,但年最佳文章阅读量却为10万+,差距十分显著。年最佳文章出现日期为8月6日,标题为“暴雨二级预警!7日夜间到9日夜间昆明市有暴雨到大暴雨,高温天气将缓解”。因为8月3至5日,重庆出现了持续性接近40℃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连续3 d发布高温预警。8月6日发布的转折性天气信息中,有暴雨预警和缓解前期高温的提示性内容,面临重大转折性天气,阅读量立刻飙升。

3)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2021年的年度最佳推文中,有6个公众号主题内容为气象科普,且当中有4个公号阅读量超过10万+,而2021年36个气象公众号中,最佳文章阅读量在40 000人次以下的公众号有24个,占比66.67%。在7个阅读量为10万+的公众号中有5个主题内容为气象科普。究其原因,中国天气网《今冬拉尼娜发生已成定局 我们会被冻哭吗?》的科普推文,成为2021年阅读量10万+的推文之一,这是因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社会公众认知度最高的气象话题,而2021年10月,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宣布2021年是一个拉尼娜年。上海天气连续两年发布“梅雨”(包括入梅和出梅信息)信息和知识的推文阅读量10万+,同一区域的安徽气象情况类似。广东天气是一篇介绍人工增雨的科普文章。华南春季因降雨稀少出现中等强度的干旱被评估为2021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一。这篇发布于2月10日的“人工增雨≠人工降雨,‘雨神’背后的故事是……”的科普文章正值广东干旱最严重的时候。由此可知,面临近期未知的天气气候(尤其是气候)灾害时,公众对气象知识了解的欲望远远超过平时。对于如何有效开展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工作而言,这是一个应该引起重点关注的现象。

2.3 发文数、阅读数、在看数与WCI相关性

归纳2021年36个公众号全年的发文数量可知,全国有5个公众号全年发文数在1 500篇以上,占比13.89%,其中甘肃微气象发文数量2 298篇,为最多;23个公众号发文数在500至1 500篇之间,占比63.89%;8个公众号除江苏气象发文数461篇以外,其余7个全年发文数均在100篇以下,其中西藏气象发文数量37篇,为最少。

根据WCI值,将36个公众号中排名前10的公众号WCI、文章数、阅读数、在看数等因子进行归纳,得到表3。

表3 全国36个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2021年WCI排名前10的文章数、阅读数、在看数

从表3可以看出,WCI值前10的公众号中只有4个公众号全年发文数量介于1 000~1 500篇之间,深圳天气等3个公众号全年发文数不足100篇。根据清博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后发现,在深圳天气全年发布的79篇推文中,有38篇阅读量均为10万+;广东天气全年发布的80篇推文中有16篇的阅读量为10万+,全年平均阅读量均在5万以上。甘肃微气象以2 298篇占据全年发文数的榜首,平均阅读仅有135人次,而在整体影响力方面却是以WCI 492位于第33。从表3可以看出,决定公众号社会影响力的并非是发文的数量,而是以阅读数和在看数等因子为重要指标。梳理推文发布内容、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这些公众号之所以发文数量较多是因为每天除了天气变化信息外,还会固定推送空气质量、实况天气、气象科普等信息,且以较高频率推送气象新闻、部门宣传等天气外化信息。每日推送内容虽然多,但主题不突出,信息编排手段十分简单,甚至没有,相当一部分公众号仅把传播平台当作一个信息传送的通道。

3 结论

1)通过分析2020—2021年全国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清博WCI及年度最佳推荐文章大数据及相关信息,发现2021年我国政务气象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影响力相比2020年总体在提升,但地区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东部地区公众关注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十分显著。借助于马太效应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在省市气象部门间构建协同合作的机制,探索有效的运作模式和管理制度,将头部效应中的公众号良好的运营方式和技术手段辐射到其它地区,引领全国整体发展。其次,引发强降温、强降雨等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影响往往是范围较大的,具有区域性和影响时段呈梯度型延续等特点,未来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信息集群,强调各省市气象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其目的是为了挖掘信息的最大价值,全国气象部门一盘棋,围绕影响面较广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联合行动,发展“出圈”跨省受众,是实现气象信息增值和创新,提高传播平台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影响公众号关注度的并非是发文数量,而是阅读、在看数等相关因子,WCI值高的公众号推文阅读数、在看数等都非常高,说明公众需要的不是所有信息重合在一起,而是需要经过整理挖掘后具有具体生活指导意义的信息。

3)重要天气或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是公众最为关注的核心天气信息,研究表明公众对影响当下生产生活的重要天气信息的兴趣显然高于其它服务类气象信息。与临近灾害性天气气候相关联的气象科学知识也最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台风、强冷空气等影响范围大的天气过程,公众的关注度则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的特征。

气象信息本质上是要服务于政府决策和大众生活的,作为其中的一个影响力较大的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要发挥其作用,除了提升社会影响力,还需要根据传播形势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对内容表达、新媒体传播元素等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立足于用户中心地位,探索新的传播方法,才能在未来让更多人享受到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优质气象服务,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的功能。

猜你喜欢

关注度发文政务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暴力老妈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