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安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传承实践研究

2022-08-24袁亚美方向明蔡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技新安世家

袁亚美,方向明,蔡标

·教学园地·

新安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传承实践研究

袁亚美,方向明*,蔡标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1

在中国传统医学世家流派中,新安医学以丰富的医典及德行相宜的医家而闻名。为继承发扬新安特色,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医技,深入研究地域性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及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提出应以地方性中医药高等学校为中心,建立世家传承教育改革试点,从德、行、技、艺着手,建立符合地域性医学世家传承特点的教育模式,发扬新安地域医学非物质文化。

新安地域;医学世家;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

古徽州文化积淀深厚,新安医学底蕴精深[1],注重师承,尚德行,求儒医;世家医者皆医技精湛、术有所承。以地方志、新安医著等统计,在新安地域的世医家族传承达30多代,可见其医家之众,文化遗产之丰富[2]。

而家族传承及流派的持续性发展,须遵循道、法、术合为一体[3]。以道为根本,以法为路径,以术为灿果,才可使世家传承的质量和内容得以提升。以家族为链的新安医学流派重视传承创新,强调治病求本;重视未病防护,强调中医药特色文化的传承;重视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交流融汇,强调医家德行修为的传扬。在医技上结合各家之精华,成就一家之长,具有家族特色;在临证处理突显奇效,既体现师承的发扬,又重视自身的创新探索;在特色文化上,既有医学之貌,又有精湛技艺之内涵。

1 高等教育对新安医学传承教育的作用

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强调,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地见效,走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路子[4]。同时提出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挖掘民间方药、建设道地药材基地等政策,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开放交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5]。政策的支持为新安地域医学世家文化的传承教育提供了机遇。高校教育是传承医学文化、医学技艺的主要模式,但缺乏对医学文化传承的稳定性与长期执行性,为了确保新安地域医学世家传承的持续性发展,使其可应对快速变化的现代文化思想,避免在开放性的思想洪潮中被淹没,以地方高等中医院校——安徽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安中医”)为新安医学传播示范点,在医学高等教育中普及世家医学传承教育已成为亟需之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其保护方式多样,与高校职能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点和切入点[6-7]。高校作为保护传承的主体,其优势在于:集教学、科研于一体,以研促教,以教助研,而高校教师作为传承的主体力量,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单纯依靠家族传承而导致传承人不足是极大的补充;另一方面,高校与地方合作,实现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服务职能。高校本身重视文化基础,强调医学文化的重要性,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以安中医为点,研建高校平台的非遗传承教育传承体系,有利于新安医学世家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而为新安医学进一步传播、增强地域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2 新安地域医学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容与要点

因非遗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当地的特色文化内涵及特有的环境氛围亦是保持其传承及发展的根本。地方高校受本区域内文化、思想、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其继承本地域的传承文化思想,成为文化教育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地域内非遗的传播与继承、创新与发展的责任。安中医将徽州地域本土文化,特别是与中医药相关的新安医学非物质文化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从基础调查、理论研究、医技传承、文化渗透、思想深入等角度着手,构建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加强师生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入交流,提升师生对非遗文化的深层次理解,立足地域文化,寻求与世家传承发展新的结合点,在促进非遗活化的同时,也促进传统医学文化的转型升级。不同学院将自己的专业特点与保护工作的侧重点充分结合,如中医学院倾向于理论及世家医技研究,着重于梳理经典古籍文献;针灸学院规整古法导引,以融入大健康产业;护理学院进行更多的新安传统文化的挖掘,设计中医护理实践等等。依托非遗项目,加强专业建设,突显各自特色,多角度、多维度传承新安医家文化。

医学世家流派文化的内涵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在医学教育中,要重视生命与疾病、养生与治疗、用药与制药之间的关系。虽说世家流派重视医技,但非遗着重保护传统文化理念,提升道德素养,在教育中以思想传承为基本,此为非遗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根本。

3 安中医以德、行、技、艺为点,延续新安医学世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新时期医学发展理念的同时,注重添加新安底蕴文化相关思想元素,特别应凸显各世家文化领域及行医技术上的特色性、典型性;同时以特色文化创新技术的深入研究来增强实际教学设计的空间性与实践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的专业文化素养;通过讲述代表性医家的特色文化修为,促使学生对新安医家有深入的理解,将其作为行知合一的补充和体现,进一步融入今后的临床工作。

新安地域世家医学文化非遗为安徽地域高等中医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体现了医学文化教育的地域性特色,促进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8]。但教育资源尚缺乏对其特色文化全方位的理解与发扬,基于此,应从教学内容、过程、形式等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让学生感受地域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3.1 创新以传承为根

新安医家的良好德行品行、医德医风,来自于民族传承的传统美德,来自古新安地域淳朴的民风,来自代代传承人对“医”这一职业的深刻认知。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文化继承上“承先知融今昔”,流派特色上“显个性亦交融”,人才培养上“世家院校共进”,传承方法上“跟师课堂同行”,文化修为上发展个人特色。强调经典学习,重视实践,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世家的传承模式优势,不忘传承之根本[9],在医技上有所创新,使学生充分认知文化价值并践行。

3.2 以院校教育为基础,促进传承教育模式改革

安中医传承教育以新安王氏、郑氏家族为代表,在现代医学院校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家族传承,因而弟子众多,世家特色得以发扬,可谓桃李满天下[10];新安郑氏建立了传承工作室,其在对祖学的传承过程中得出新知,融会新知,合理运用,使家族医学在传承中更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3.2.1 构建传承基地,重视实践 扩大新安医学的非遗影响力及宣传具有新安特色的传统医学文化,建立以高校为依托的传承培养体系尤为重要。安中医作为新安医学传承平台的重要支撑,建立传承文化保护基地,对各院系学生进行新安医学的普及、宣讲、展示、交流等,相比单纯依靠家族传承或仅以高校师承的培养模式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高校非遗基地建设联合共青团开辟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从而加入对地域性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另外,非遗传承基地更要加强传承人的互通有无、成果交流,发挥其重要的宣传纽带作用。

3.2.2 建立现代教学研培体系,引导学生融合创新思想 安中医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优势,整合新安地域医学世家非遗文化资源[11],组织专家与高校教师研究探讨,共同制定与本地域相关的课程设置及传承培养计划。

将世家非遗相关内容加入课程教学实践中,拓宽学生视野,弘扬非遗文化,以培养具有精湛医技的传承人及全方位地展示非遗培训的教学效果,提升非遗影响力及本校知名度,从而促进高校发展。通过传承世家工作室积累学术资源和实践成果,将传统医技与现代科学结合,同时发挥高校的科研、文化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拓展和创新非遗传承的新领域和新方向[12]。另外,进行教材编写、论文探讨、数据库建设、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等内容,共同完善与建立大数据时代下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弘扬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3.3 注重文化素养提升,突显新安特色

3.3.1 文化普及为先驱,不同方向为长远 安中医设新安医学班,其课程体系与高校班级特色相符[13]。新安班级实施“导师制”,积极推动了学生对新安医学及其文化的深入了解,成为安中医新安教育普及的代表。这一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学校与诸新安传承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期,将扩大课程推广范围,不仅在本校及医学相关院校,同时将物质文化传承辐射省属各高校、各医院及相关单位,深入发掘医学世家特色文化的多种研究方向。

3.3.2 加强文化思想学术研究,新安医学得以宣传展示 以对新安医学世家的前期研究为基础,在深入新安文化的研究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对传承技法的感叹,使新安医学这一瑰丽的文化遗产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前期教学中成立的“墨轩成蹊”学习团队,师生共同参与,互通有无,齐心合力,积极宣传新安医学及其文化思想,交流经验。研究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坚持出成果,在多年的学习、打磨后,具有传承文化内涵的学生逐渐成长,自主研究,积极发表研究论文,汇集研究心得体会[14],使新安医学世家文化不仅在安徽地域及医学世家圈中有影响,同时亦形成了一支在校内外甚至全国皆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医疗团队,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对其今后发展及普及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于此,在后期的教学及实践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新安医家文化思想非遗保护工作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安医学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非遗文化和技术”的认识与了解。

4 小结

安中医以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契点,结合高等教育模式特色,探索并总结符合地域特点的医学世家传承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对新安医学文化传承的价值认知,提高其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保持其非遗传承的持续性。但现今新安地域世家医学非遗传承培养目标仍缺乏系统的计划性和专业评价的规范性,为了规范世家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体系,应确定培养制度、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组织与实行及培养后的评价标准等[15]。此外,应避免发生以下情况:着重于传承后的创新,而脱离传统本身的研究;传承的培养过程复杂繁琐、要求多,不利于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承的培养只重专业技术,忽略其德行修为的引导;传承教育影响高校正常教学活动,过度培养等。

以地域性世家医学非物质文化传承为根本,强调文化育人,使文化得以继承创新、传播发展。良医救人,具有文化内涵的良医可使人身心俱健,相信在政府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将培养高素质的新安地域医学世家非遗传承人,做到以传承为根本,以地域为特色,以发展为契机,以思想为支撑,促进新安医学非遗的融合与发扬。

[1] 韦文强.咸同兵燹对徽州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J].新乡学院学报,2021,38(1):60-63.

[2] 王键,郜峦.新安医学流派的学术贡献和特色[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6):956-960.

[3] 王雪茜,闫军堂,赵琰,等.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要素[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0):653-65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2019-10-20)[2021-08-09].http://bgs.satcm.gov.cn/gongzuodongtai/2019-10-26/11641.html.

[5] 人民政协网.王阶: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EB/OL].(2019-10-30)[2021-08-09].https://www.rmzxb.com.cn/c/2019-10-30/2453675.shtml.

[6] 王朝晖,陈成琳,朱乾锋.“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新媒体研究,2019,5(13):46-48.

[7] 杜小芳.本地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可行性——以之江学院为例[J].艺海,2019(6):148-149.

[8] 姚松奇,陈晓.传统回归视野下非遗在高校设计教学中的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59-60.

[9] 司一妹,冀东虎,殷平善.探析岭南几个名医世家的学术传承[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S2):566-567.

[10] 姜楠,潘赐明,高嘉美,等.新安世医传承探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3):44-46,81.

[11] 万四妹,陆翔,王鹏,等.《新安医学导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2):93-94.

[12] 金兰名.依托高等院校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体系建设初探[J].艺术教育,2018(5):176-177.

[13] 王鹏,彭代银,王键,等.以传承创新新安医学为目标,构建基于自主招生的院校+师承教育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2):1125-1128.

[14] 李济仁,任何,黄辉.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新安医学精华丛书》评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232-1233.

[15] 吕淑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体系研究——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视角[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4):12-17.

Study on Educational Inheritance and Practice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Xin'an Region

YUAN Ya-mei, FANG Xiang-ming*, CAI Biao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01, China)

In the TCM families and schools, Xin'an Medicine is famous for its rich medical scriptures and virtuous doctors. In order to carry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n'an and inherit the TCM culture and medical skill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eeply study the intangible inheri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 of regional famil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local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the center to establish a pilot reform of family inheritance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morality, behaviours, skills, and arts, an education model that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medical family inheritan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carry forward the intangible medical culture of Xin'an region.

Xin'an region; medical families; intangible culture; education inheritance

袁亚美,方向明,蔡标.新安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传承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4):56-59.

G642

A

2095-5707(2022)04-0056-04

10.3969/j.issn.2095-5707.2022.04.012

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gxyq2021186);安徽省质量工程(2020kcszyjxm142);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21jyxm0821);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重点(2020rwzd05)

袁亚美,E-mail: yymactm@sina.com

通讯作者:方向明,E-mail: fxmactm@sina.com

(2021-09-09)

(2021-10-15;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医技新安世家
新安滩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汕头市某专科医院青年医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张新安教授简介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新安滩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