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共治理论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2022-08-24雷天锋王艳敏李亚红
雷天锋,王艳敏,李亚红
基于协同共治理论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雷天锋,王艳敏,李亚红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本文基于协同共治理论,探讨现代图书馆开放的环境服务模式和开放的信息服务模式。近年来,新建的图书馆总体趋向是大开放、大阅览、大流通,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模式。老旧图书馆也在进行开放模式的改造,建立了借阅合一的学习空间、电子资源利用空间、人文交流空间、特色资源空间。信息服务趋向于数字化和开放型,如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无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这些服务模式既有其独立特点又有彼此的协调和联系,有机构成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
共治共享;图书馆;服务模式
协同共治理论又称协同治理理论,它是基于自然科学的协同论和社会科学的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交叉理论,任何系统都不能孤立存在,如果缺乏与外界环境进行联系和信息的交流,其本身就会处于孤立或封闭状态[1]。因此,图书馆系统需要与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联系和信息交流,才能维持其生命,使系统向有序化方向发展。通过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高校图书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肩负育人职能、信息服务职能,开放、共享的信息服务模式成为今后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主要模式。本文基于协同共治理论重点探讨开放的环境和开放的信息两种服务模式。
1 “开放的环境”服务模式
现代图书馆设计主流倾向于大空间、大流通、无障碍,从空间布局体现全开放的理念。结合室内环境设计,给读者提供舒适、优美、开放的阅读学习场所。依据图书馆功能、馆藏资源特点及读者需求,笔者将图书馆环境分为纸质资源空间、电子资源空间、人文交流空间及特色资源空间服务模式。
1.1 纸质资源空间
纸质资源为图书馆的基本馆藏,包括纸质的图书、期刊、报纸等,这些纸质文献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是读者长期依赖的、最为习惯利用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是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起主导作用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2]。纸质资源占据图书馆的大部分空间,本科生及专科生读者群习惯利用纸质资源,辅助专业学习并拓宽知识面。故纸质资源空间在新型图书馆布局中应处于中心位置,方便读者利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设置的纸质资源空间(包括阅览架及阅览座位)不足,图书馆要根据读者需求,提高纸质资源采访质量,不断完善纸质资源建设,拓展阅读空间。
1.2 电子资源空间
电子资源是现代图书馆重要的文献类型,包含数据库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硕士、博士,近年来本专科生利用电子资源的数量也明显提升。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加大了对电子资源的投入力度,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丰富,电子资源设备更加完善,如电子图书瀑布流、电子图书借阅机、电子阅报机等。因此,现代图书馆均设有电子资源空间[3]。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布局多分散,由于读者个人电子设备增加,且图书馆电子资源空间利用不便,利用电子资源空间的读者呈下降趋势。
1.3 人文交流空间
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现代图书馆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二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的落实。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因此在现代图书馆布局时一定要建设人文交流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汲取知识方式的多样化,读者走进图书馆不再是简单地读书看报,更多是一种文化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读者交流空间对学术问题进行研讨[4],通过图书馆设立的增强现实技术(AR)或虚拟现实技术(VR)体验、获取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等。总之,图书馆设立人文交流空间是丰富读者知识、加强读者沟通交流、提升开拓创新能力的有益之举。
1.4 特色资源空间
真正体现一个图书馆的含金量和价值的是特色资源、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特色资源是不同于其他图书馆的亮点和看点,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都应结合本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找出亮点和特色,广泛收集整理加工,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一定文献规模后,设立特色文献资源空间[5]。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利用本馆丰富的张仲景文献资源,设立张仲景文献阅览室,后发展成为“仲景文献信息中心”,不仅系统收集整理仲景文献、保护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同时也为仲景学术思想和仲景文化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收藏张仲景文献最多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亮点和特色。
2 “开放的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无论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图书馆,所有工作都需要围绕给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工作目标。传统图书馆主要开展面对面的人工信息服务,形式较单一,其优点是能够拉近馆员与读者的距离[5]。随着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笔者认为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无人图书馆。
2.1 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采用3D等影像技术将实体图书馆虚拟化,借助AR或VR技术,实现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走进图书馆的感觉[6]。图书馆在其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开设“虚拟图书馆”模块,读者走进虚拟图书馆浏览各种资源,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时间,但目前虚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一种展示,对查阅文献信息还有一定局限性。今后虚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不仅要让读者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让读者发现知识、查阅文献、利用文献。
2.2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并不是图书馆的一个发展阶段。图书馆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1934年刘国钧提出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四要素说,1957年又提出了读者、图书、领导与干部、工作方法、建筑和设备五要素说[7],可以看出图书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显著特征。
199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8],此后这个概念不断发展完善。综合来说,数字图书馆是传统纸质实体图书馆的扩展,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储存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转换,利用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化形式存储馆藏信息,以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方式提供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的图书服务机构[9]。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10]。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时效性较强,数据更新及时,读者可以查到最新资料。数字图书馆还可以满足读者全天候的文献信息检索需求,节约读者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兴未艾,以高校图书馆资金及人才队伍作为保障,为高校科研、教学、文化传承等提供服务。
2.3 智慧图书馆
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利用5G通讯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开展的一种更为智慧的信息服务手段。目前人们所说的智慧图书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体现在图书馆的自动化设备,如座位预约系统、大数据分析展示、图书自助借还、图书自助盘点等;二是体现在图书馆官方网站的功能模块,主要是综合文献的信息检索框。高校图书馆基于各种数据库和图书馆纸质文献数字化基础,构建了综合信息检索模块,实现了纸电一体化,浏览图书馆所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极大地节约读者时间[10]。智能门户网站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计算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爱好、阅读方向,可以向个人图书馆及时推送相关文献信息。馆员通过收集整理读者的阅读信息,了解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方向,进行更好的阅读导航,学科服务,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让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11]。
2.4 无人图书馆
自动图书借阅机不能称之为“无人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较为高级的一种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它更为智能化、智慧化,无人图书馆是集现代通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综合体现,它基本解放了人力,无人图书馆最大的亮点是查阅文献信息完全实现自主化服务模式,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工作人员,包括馆员、门卫甚至是物业人员,一切均由人工智能设备代替[12]。读者进入图书馆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身份备案、人脸识别、随身物品安全检查、阅览座位自动选取、文献自动借阅和传递。当然无人图书馆不仅考验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还考验读者的诚信和个人修养。无人图书馆会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这种先进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得以顺利实施[13]。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广利用,高校图书馆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其显著标志是由图书馆的人工服务向读者的自主服务转变,由单一的藏书楼式的图书馆转变为多功能的文化信息中心,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信息两种服务模式会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作为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读者的服务者,图书馆要基于协同共治理论,不断探索,推进各项服务协调发展,随着信息服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读者在图书馆将会有更多的文化、信息获取体验。
[1] 张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19(8):39-50.
[2] 古永洁,吴汉华.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现状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6):15-21.
[3] 吴丹,吴卓茜,尹伊秋.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资源利用现状及服务策略——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J].知识文库,2018(15):81.
[4] 秦小燕,吴莹.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发展研究[J].图书馆界,2020(3):63-66.
[5] 王乐.略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价值与发展方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3):12-17.
[6] 梁炜,卢章平,刘桂锋,等.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虚拟空间构建研 究——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IDeATe创客空间的虚拟空间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9,38(11):66-71.
[7] 王建波.浅谈图书馆五要素[J].黑龙江史志,2010(5):89-91.
[8] 熊文.关于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5(18):232-233.
[9] 陈朝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市场周刊,2021,34(4):39-40,83.
[10] 黄传慧.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3):142-148.
[11] 翟羽佳.智慧图书馆的哲学审视[J].图书馆建设,2020(3):91-98.
[12] 黄龙,钱红红,张曼,等.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4):45-47.
[13] 周杨姊.多主体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103-105.
Discussion on Library Service Mode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ory
LEI Tian-feng, WANG Yan-min, LI Ya-hong
(Library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46, China)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or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open environmental service mode and open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of modern libra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overall trend of newly-built libraries is large opening, large reading and large circul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reader oriented for more convenient service mode for readers. The old libraries are also transforming into the open mode, and have established a learning space for borrowing and reading, a space for electronic resource utilization, a space for cultural exchanges, and a space for speci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services also tend to be digital and open, such as virtual libraries, digital libraries, unmanned libraries, smart libraries, etc. These service modes not only have their in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ve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connection, which organically constitute a modern university library.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libraries; service modes
雷天锋,王艳敏,李亚红.基于协同共治理论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4):38-40.
G252;G258.6
A
2095-5707(2022)04-0038-03
10.3969/j.issn.2095-5707.2022.04.007
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08)
雷天锋,E-mail: ltf@hactcm.edu.cn
(2021-10-03)
(2021-11-05;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