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防范式管理在基层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实际效果

2022-08-24余敏苏娥彭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

余敏,苏娥,彭静

罗田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黄冈 438600

外科包含疾病类型较多,属于医院重要组成科室部门之一,由于患者病情大多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较快,因此护理风险相对较高, 而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加大护理难度, 极易发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1-2]。 常规护理管理缺乏规范性与整体性,干预效果不佳,风险防范式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与监督管理,充分提高其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给予患者全方位、系统化护理服务,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3-4]。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罗田县人民医院外科36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风险防范式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2 月本院外科16 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2~42 岁,平均(32.78±6.57)岁;专科8 名,本科8 名;工作年限1~15 年,平均(6.95±1.24)年。 选取2020 年1—12 月16 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2~41 岁,平均(32.54±6.63)岁;专科9 名,本科7 名;工作年限1~14 年,平均(6.91±1.22)年。 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外科护理人员;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③工作年限≥1 年;④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中途离职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给予护理人员常规培训及管理,护理人员依据医院相关规定与工作流程,给予患者健康知识教育、皮肤清洁、饮食等相关基础性护理服务。

观察组采用风险防范式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完善制度。完善医院及科室原有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操作技术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明确每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组建组建监督管理小组, 定期评估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完善与落实奖惩机制;加强各部门、科室间沟通,保证工作衔接性与顺利性,同时对沟通机制进行完善,确保护患间可进行及时有效沟通交流,便于护理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生理及病情变化, 为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提供保障。②护理人员培训与工作安排。 组建专业的培训小组,由相关专家、心理医生、营养师等指导下,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护理技巧培训,促进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促进其安全意识、防护意识、责任心的提升, 通过向护理人员列举并分析相关护理风险案例,加深其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其防范意识;以工作强度、病房床位等为依据,对护理人员数量进行合理分配,采用弹性工作制度,科学规划工作时段与工作时长,以减轻其工作压力。③风险及病房管理。患者入院后,首先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讲解,采用温和、耐心的态度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并带领患者熟悉医院与病房环境,消除其陌生感,针对患者存在的恐惧、焦躁、排斥等不良情绪,予以其针对性心理疏导,便于建立具有信赖感的护患关系,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与生理状况,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依据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为避免发生紧急情况,需对重症患者进行24 h 监护, 同时告知患者与家属急救按钮位置与作用,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患者及时有效救助;护理人员对病房温度、湿度进行合理调整,定期通风与清洁消毒,提高患者舒适性, 将警示标识放置在卫生间等湿滑地点,使病房地面保持清洁干燥状态,同时在床边、柜角设置防护装置,并向患者强调安全知识,促进其安全与防范意识的提高。

1.4 观察指标

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护理意外事故、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等发生情况。②护理质量:采用本院制定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Cronbach's α=0.895)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护理态度、职业素养、应急能力等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分值与护理质量呈正比。 ③护理人员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 α=0.884)评估,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其中非常满意:90~100 分,比较满意:80~89 分,满意:70~79 分, 不满意:0~69 分,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16×100.00%。

1.5 统计方法

录入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理论知识、护理态度、技术操作、职业素养、应急能力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理论知识护理态度技术操作职业素养 应急能力观察组(n=16)对照组(n=16)t 值P 值89.72±4.58 80.34±5.16 5.438<0.001 93.47±4.23 85.62±4.98 4.806<0.001 90.53±5.39 82.15±5.73 4.261<0.001 88.94±4.86 80.19±5.41 4.813<0.001 90.95±4.95 82.17±4.62 5.187<0.001

2.3 两组护理人员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与人们意识观念不断发展,社会对医院护理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安全已成为目前医院服务质量改进重点之一,得到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广泛关注[5-6]。与大型医院相比,基层医院环境、技术水平等医疗条件较差,近年来,在护理服务管理中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仍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难以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与风险事件的发生, 因而需进一步对护理服务进行改进[7-8]。

常规护理管理实施过程中,多通过对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结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给予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护理服务[9]。该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但存在较强的局限性,加之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数量相对有限, 而外科患者例数较多,疾病类型相对复杂且进展快,需给予患者针对性、细致化照料服务,但在有限的护理条件下,难以全面关注每位患者状况与需求, 导致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存在疏忽,无法有效避免感染、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10-11]。风险防范式管理给予护理人员全面性、专业性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指导,全面提高其护理服务技巧,通过对人员配置、工作时间与强度进行弹性合理安排,可有效集中人力资源,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还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有利于临床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其专业技能,进而促进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12-13]。 该模式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间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消除护患间不信任感,可有效避免因沟通不当而造成的矛盾与误会,减少护患纠纷[14]。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究其原因,风险防范式管理通过强化护理人员、患者安全意识与防护意识,促进患者安全重视性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进而提高其风险事故处理能力,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风险[15]。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高(P<0.05)。 究其原因,风险防范式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面指导培训,充分提高其专业技能,加之奖惩机制的完善与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护理态度、职业素养、应急能力,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风险防范式管理通过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有效约束护理操作与行为,通过全方位评估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并预测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患者更加细致化、整体化地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6]。 此外,观察组护理人员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更高。究其原因, 风险防范式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防范意识培训,可促使其安全意识、突发状况与风险事故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加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从而促进护理人员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基层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管理能够促进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自我工作状态满意度的提高,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