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内科病房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2-08-24葛新玲田敏安久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内科病菌病房

葛新玲,田敏,安久颖

1.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新泰良庄医院内科,山东新泰 271200;2.菏泽市中心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山东菏泽 274015;3.滕州市工人医院内科,山东滕州 277500

内科病房负责各内科病变的诊疗, 病变种类多,在内科病房中存在较多病菌,而患者体质差,若在医院就诊48 h 内被病菌入侵,出现感染事件,或在出院后发病等问题,均被称为医院感染。此类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会增加患者的不满,也会延长内科病变恢复时间,影响内科病房形象[1-3]。既往内科病房管理存在较多不足,未能彻底全面消除病房病菌,且在管理过程中各医护人员存在感染意识欠佳的情况,各因素下均会增加医院感染事件。 近年医院感染得到重视,内科病房提高了感染管理要求,针对既往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问题,分析其原因,予以优化处理,增强病房清洁力度,予以各医护人员培训,并完成器械的消毒管理, 各措施下可提升管理质量,维持较好的感染预防效果, 经此缩短内科患者的就诊时间[4-6]。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内科病房25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 在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及2021 年2月—2022 年2 月内予以不同的管理措施, 重点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病房25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予以普通内科病房管理,纳入普通组,于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予以内科病房感染管理,纳入管理组。 医护人员中有8 名医生,17 名护士;年龄23~55 岁,平均(39.53±2.75)岁;任职时间1~14 年,平均(7.69±1.48)年。

1.2 方法

普通组:普通病房管理,即根据医院消毒需求,予以病房消毒处理,使地面清洁,减少病菌残留即可。

管理组:感染管理,①消毒管理:由于内科病房病菌种类多,需重视消毒管理,除常规消毒外,增加二次消毒处理,可进行紫外线消毒等,消毒后需进行病菌检测,若未达到合格标准,予以消毒人员处罚,并进行再次消毒,直至达到消毒标准。 ②排班管理:内科病房各时间段工作量不一,制订弹性排班制度,在工作量较大的时间段可增加人力资源分配,而工作量较小时可指导各医护人员轮班休息,保证内科病房有医护人员值班,并能保证各医护人员的休息。③分区管理:病房内也需完善分区,针对摆放药品的清洁区,严禁丢弃垃圾,防止清洁区内被污染,在病房设置专门的污染区,可放置生活垃圾,严禁患者随意走动到污染区,降低感染风险。 ④增加管理培训:确定管理对象后,组织各人员参与专门的培训,让其详细掌握内科病房管理知识,在培训讲座中重点强调感染的危害性, 能提高各人员责任意识及感染预防意识,积极完成各项管理措施,预防各类医院感染事件。培训后予以各医护人员考核,观察考核情况,若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再次培训,合格后方能参与内科病房相关感染管理工作。⑤健全管理制度:在病房管理过程中,根据内科病房特点,制订管理制度及流程,要求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实施各项管理,对于落实不当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予以适当处罚,增强各医护人员责任意识,经此提高管理效果。⑥奖惩管理:内科病房管理中,若由于各医护人员失误造成的感染问题,或存在自身服务不当的情况,予以职位或物质惩罚,提高各医护人员警惕意识,工作质量良好者,或收到内科病房各患者提名表扬者,可予以精神或物质奖励,让各医护人员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①管理质量,评估维度有病菌管理、隔离管理、分区管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意识等,满分100 分,分值和内科病房的管理质量存在正相关。

②管理不良事件,评估维度有管理缺陷、管理意外、管理投诉。

③满意度,评估内容有感染预防效果、病房管理效果、就诊安全等,满分100 分,0~59 分对病房的相关管理措施不满意,60~79 分对病房的相关管理措施较满意,80~100 分对病房的管理措施很满意。 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很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管理质量比较

管理组病菌管理、隔离管理、分区管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意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护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管理组(n=25)普通组(n=25)t 值P 值病菌管理95.31±2.05 92.16±2.39 5.002<0.001隔离管理分区管理管理制度94.81±2.42 91.68±2.55 4.452<0.001 95.06±2.35 93.42±2.18 2.558 0.014 93.65±2.44 91.71±2.52 2.765 0.008抗菌药物 管理意识94.78±2.36 92.65±2.51 3.091 0.003 95.66±2.04 92.18±2.47 5.432<0.001

2.2 两组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00%低于普通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管理满意度比较

管理组病房管理满意度(100.00%)比普通组(84.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医院感染对于患者、医护人员均有较多影响,感染发生后会加重内科患者的损伤,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及职业暴露风险。 既往的病房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常增加感染事件。 普通管理中实施的病房消毒管理欠佳,在消毒后未进行病菌监测, 单次消毒达到的消毒效果有限,在接收到感染患者后,存在隔离不当的情况,此时病菌会快速传播,有较高的感染风险[7-9]。 在病房内过多接触污染物,常增加感染事件,而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不足、手卫生管理不当也会出现较多感染问题。面对内科病房较多的医学服务工作,常增加工作压力,忽视病房管理内容,存在管理措施落实不彻底的情况,各因素下增加了病房管理问题,降低了内科患者接受度。 为提高内科患者就诊质量,临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内科病房内实施专业的感染管理措施,可减少感染源,有效阻断感染途径,全方位管理措施下能达到较好的感染预防效果,提高就诊安全性[10-12]。

本研究中,管理组病菌管理、隔离管理、分区管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意识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普通组(P<0.05),即感染管理模式下能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该管理模式优化了消毒管理,增加了消毒次数,对应消毒措施完成后予以病菌监测,判断病菌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若未达到要求,需再次进行消毒,以增强消毒效果。根据内科病房工作量,合理分配医护人员,在弹性排班管理下,既能保持内科病房管理质量,又能让各医护人员得到足够的休息。

本研究中,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00%低于普通组的16.00%(P<0.05), 即感染管理下能达到较高的管理质量,可预防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既往管理模式下各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不足,而在管理模式优化后,予以培训,增强各管理人员的培训,让其意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能积极主动地落实管理措施,预防感染问题。面对感染管理制度缺陷问题,需健全管理制度,根据内科病房特点,制订对应的管理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落实管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感染问题[13-15]。各医护人员存在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增加奖惩管理很关键,由专人评估医护人员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质量,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对各医护人员的评价,经多维度评估其质量,予以物质或精神奖惩管理,能增强其积极性。 既往管理模式存在较多不足,经优化后提出病房感染管理,考虑到了感染来源及风险等,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和内容,并且保持高度责任意识,能增强病房管理效果,减少内科中感染事件,可改善内科病房形象[16-17]。

综上所述,感染管理模式下能规范管理制度,防控感染事件,减轻管理工作量,提高管理满意度,并且能保持较高的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内科病菌病房
内转科型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病房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