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在线课堂搬到麦地里去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线上教学一得

2022-08-24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育才小学陈正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代诗诗作麦子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育才小学 陈正

一、教材分析,明确难点

2022年3月16日,因为疫情原因,根据县防疫指挥部的指令,学生在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全面的线上教学又开始了。

我教四年级,在校的教学正要进入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在线上完成第9课冰心的《短诗三首》、第10课艾青的《绿》,在研读第11课《白桦》时,我感觉到了教学的难度。《白桦》课后的“活动提示”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组织学生对目前收集的现代诗进行阶段性交流,这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承接与提升,旨在通过交流打开视界,进一步扩宽收集现代诗的途径和摘抄的类型。这还是比较好操作的。其二是“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同学交流。”这是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目的是为后续活动进行铺垫,丰富“小诗集”的素材。让居家学习的四年级的孩子写诗,这个难度可就大了。

再看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本课课前提示语中也指出:“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也是要写诗。

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围绕现代诗这一内容展开,教材提示学生编诗集时“可以是收集的诗和自己写的诗”,这是要求学生在收集、创作诗歌的基础上,能合作编小诗集,还可以举办诗歌朗诵会,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可是写什么呢?怎么写呢?

面对这两个写作的经典难题,我再次研究课文:《短诗三首》的第二首是描写大自然的雄壮,《绿》写的是大自然碧绿浓烈的生命力,《白桦》写了白桦树傲雪挺立,《在天晴了的时候》写了雨后自然的清新。几首诗都聚焦了自然景物。

有什么自然景物是我班37个居家孩子共同关注的呢?我马上想起在学校的农业劳动基地“南泥湾”里,我们种了一片麦子,我们一起用心施肥、除草,每周做一次观察记录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居家的孩子肯定挂念着这片麦子。

如何让孩子们看到这片麦子呢?

线上直播呀!

想到这里,我激动得都要睡不着觉了。

二、现场直播,突破难点

到3月22日,此单元的诗歌都已经学过了,就是“写诗”这一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因为这一学习难点我要趁着在校值班的日子,用手机进行一次特殊的直播课来突破。

(一)镜头朝天,写诗思路指导

我来到“南泥湾”我们班级的小麦地旁,故意让手机的镜头朝向蓝天,然后向孩子们直播授课,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1.通过复习本单元的诗歌,我们体会到诗歌创作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我们可以抓住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事或物进行构思和立意,写出童心、童趣,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选好了写作对象,还要注意构段方式,注意诗歌是分小节写的。诗歌也有结构,比如《白桦》,是先总写其特点,然后分节从几个方面来描写;比如《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直接以并列段的方式,分不同方面来写的。

3.身为儿童的我们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在我们的眼里,与成年人不同,我们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鱼儿会说……在写诗的时候,也要大胆想象,展现自己的童真、童趣。

4.儿童的天真语言,是诗人们追求的语言。因此我们写诗的时候,不用想着用什么样的语言好,只要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行了。幼稚的语言有幼稚的美。

我虽然讲得很详细,但是从屏幕上看,学生的反应还是很平淡的。

(二)镜头转向,写诗对象观察

“今天我们一起先用诗句来写麦子!”我把镜头一转,对准了这一片麦地。

“哇,小麦!”“哇,都长出来了!”“哇,好好呀!”学生们都隔着屏幕大叫起来。“现在觉得自己会写诗了吗?”我问。“会写!会写!但是我们要多看看!”马宇航先叫起来。“是多观察观察!”好几个孩子纠正他。

于是我按照孩子们的要求,从远景到近景,从整体到局部,从根部到顶端,从叶片到麦穗再到麦芒,每一个部分都细致地在镜头里进行了展示。还按照他们的要求,蹲进了麦丛中做现场直播。

就这样直播了二十多分钟,孩子们还是不过瘾,又要求我拍照片,传到群里,以便于他们创作诗歌的时候观察、欣赏。“这样才有灵感!”黄志诚说。我当然照办。

在课堂的最后,我让镜头对着麦子,让孩子们学习课堂作业本上第34页的内容,并布置了作业:“放飞想象,大胆书写,在A4纸上创作一首以‘麦子’为主题的诗歌,记得给自己的诗歌配上合适的插画。”

(三)线上批改,儿童诗作丰收

当天,我在钉钉的家校本里改孩子们上传的作业。孩子们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看林瑾文的诗作:

麦子

麦子挣脱泥土的束缚

穿越黑色的隧道

为田地添了碧绿一片

一天天过去

麦子长出

麦穗探出脑袋

风儿轻轻摇抖麦田的绿衣

惊得虫儿乱叫

扯一尺阳光的金黄

拉开丰收的帷幕

这一句“扯一尺阳光的金黄”,诗味浓郁。这样的诗作,为数众多。还有马宇航、徐玉恒几位,一口气写了五六首,形成了组诗,记录了麦子生长的经过。黄志诚的诗更有创意,看:

种麦

校园中种麦

始如针

中历雪

后一派生机

不久,有一鹤立鸡群之麦

绿如茵

其腹含麦穗

其茎甜若密

再后,麦穗破肚出

身具麦芒

吾欣喜若狂

这是一首文言味甚浓的儿童诗了,而且还回顾了麦子的生长过程。

孩子们的诗写得好,配图也很美。我们来看几幅作品:

(四)线上赏析,后续活动规划

3月24日,我精选了部分诗作,在直播课堂里开展了线上诗作朗诵会。但是孩子们还觉得不过瘾,我顺势在线上召开“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策划讨论会,孩子们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高博凯说,这样朗诵还不够,等到复课后,要在麦地边上举行一次朗诵会,为麦子朗诵我们写的诗歌。

刘乐航说,每位同学再修改修改自己的诗配画,以后再在学校大厅做一次诗歌作品展。高卓飏表示愿意当作品展的策划人。

黄怀之说,应该继续为麦子写诗,一直写到麦子成熟,加工成面粉做成面包为止。

毛雨晴说,不仅仅可以写麦子,其他的内容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写,只不过要老师多去现场比如农场、大街等处做直播。

蒋卓妍说,要把大家的诗歌都汇总起来,选一些变成一本麦子诗集,我安排她当这个编委小组的组长。

……

就在这天的下午,我们接到了可以复课的通知。孩子们对后续的活动充满了向往,我也相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三、成效分析,反思改进

习作,原本是孩子们比较畏惧的学习内容。本次的诗歌创作,从难度系数上来讲,应该比普通习作还高了一些,而在教师线上教学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形下,难度似乎还高了一个层级。但是,这次创作,学生们不但快速提交了作品,提交率也提升到100%,诗作的水准还都挺高的。我想原因有以下三个:

首先我在诗歌创作方法上做了一些指导,“放飞想象,大胆书写”的要求也鼓励了学生创作的自信。

其次是我在麦地里做了现场直播,把写作对象——麦子,通过网络最直观地呈现到孩子们面前。疫情发生之后,孩子们被封闭在房间里,他们比平时更向往户外的自然生活。当麦子通过视频展现在他们面前时,写作的激情顿时被激发出来了。

最后,我认为孩子们看着屏幕上心心念念的麦子,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更体会到我的一片真诚——老师为了他们,是动过了脑筋,付出了真心的。他们也以优秀的诗作来回应。对此,我非常感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我们为线上教学时学生的状态而抓狂时,不妨从自己身上入手,做些改变,给学生以新鲜刺激,让学生体会你的教育真诚。

当然,如何利用在线教学时学生更容易借助网络资料获取信息的优势,进一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系列工作,是值得我进一步深思的。

猜你喜欢

现代诗诗作麦子
麦子熟了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麦子的回忆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麦子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