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与防控
2022-08-24程玉叶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文│程玉叶(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迅猛,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猪肉产品。然而,在生猪饲养过程中,若防疫措施不到位,生猪会患各种疾病,增加了生猪养殖行业的风险。非洲猪瘟作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传播速度快,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该病,死亡率可达百分之百,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论述了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非洲猪瘟的病原体及临床症状
1.历史背景。非洲猪瘟最早发生于非洲的肯尼亚,后来逐渐蔓延到非洲的中部、东部和北部。20世纪90年代,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往来,非洲猪瘟病毒从非洲传到西班牙、法国、古巴、巴西等地区,该病毒传播速度快,且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冲击了世界各地生猪产业和国际贸易。2007年之后,非洲猪瘟再次暴发,这一次蔓延的国家更加的广泛,高加索地区、白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出现了非洲猪瘟病例的报道。我国在2018年8月首次报道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短短几个月时间,疫情蔓延到全国大部分省份,数十万生猪遭到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对我国的生猪产业造成了重大威胁,严重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给生猪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考验。
2.病原体。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全身广泛出血性传染病,该病毒是对称的20面体结构,大小为160~220纳米,双链DNA病毒,有囊膜,一种DNA虫媒病毒,对热敏感,60℃25分钟或者70℃10分钟就可灭活病毒,常规的消毒剂如戊二醛、氢氧化钠、次氯酸钠、酚类或者碘类消毒剂,均可灭活该病毒。非洲猪瘟病毒耐低温,在冷冻的肉制品中可存活数年。该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猪,各年龄段的猪都易感染。
3.临床特征。非洲猪瘟临床表现存在着差异,不同品种的家猪所患有非洲猪瘟病毒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一般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高烧、精神沉郁、便秘、上吐下泻、皮肤发绀、各脏器出血、脾明显肿大等情况。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5至19天,严重病例死亡的时间会更加的早一些。非洲猪瘟临床症状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类型也是有所差异的。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死亡,死亡率100%,临床症状不明显。急性型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对任何食物不感兴趣,没有胃口,同时还会伴有高烧(40℃以上)、咳嗽、呼吸困难、腹部耳部四肢的皮肤有出血点或红色斑块,典型的病变是脾明显肿大出血。亚急性型是日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在多种品种家猪身上都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发烧、呼吸困难、关节肿胀,出现呕吐、便秘等症状。慢热型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患病猪受损伤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都会对患猪造成一定的伤害,患病过程中使得家猪各个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生长缓慢、器官衰竭、关节肿胀,死亡率低,病情持续数月。
二、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1.通过软蜱进行传播。软蜱主要寄生在生猪的体表,与生猪形成亲密接触,当易感群体被携带病毒的软蜱叮咬后,非洲猪瘟病毒则会通过空气、饮水、饲料直接或者间接传染给其他生猪,从而会造成非洲猪瘟交叉传播、感染,引发非洲猪瘟病毒的大暴发,给当地疫情防控带来“麻烦”。
2.通过野猪进行传播。野猪的生存环境较为复杂,同时野猪非常喜欢群体同居生活。因此,若有一只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则会引发大面积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其中,野猪感染上非洲猪瘟病毒对一些建设在野外的生猪圈舍会带来直接威胁,野猪自身带有非洲猪瘟病毒会直接或者间接传染给圈舍的生猪,生猪之间进行再一次的交叉传播,使得圈舍生猪群体面临非洲猪瘟病毒的袭击,不仅仅会给生猪群体带来一定的伤害,还会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他们的根本利益。
3.通过饲料、车辆、餐厨垃圾等媒介传播。当非洲猪瘟病毒成功着落在餐厨垃圾、被污染的衣物上时,生猪接触到这些物品则会直接感染上非洲猪瘟病毒,对生猪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直至死亡。另外,饲料也是常见的一种传染源,肉骨粉、血浆蛋白等饲料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过,成为非洲猪瘟病毒传染源,饲喂时直接进入到体内使得生猪受害。除此之外,像访客车辆、运猪车、收猪车等不经意地出现在有非洲猪瘟病毒的地方,他们在经过的途中很有可能发生被传染的现象,后期若没有对这些车辆进行有效消毒,这些携带病毒的车辆会给当地的生猪养殖带来风险。
三、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与方法
1.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暴发非洲猪瘟疫情时,要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群众开展动物疫病方面的知识宣传,减少群众的恐慌心理,避免生猪市场的较大浮动。同时由于部分生猪养殖工作人员畜牧兽医技术水平较低,疫病防控知识储备不足,面对突然到来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技能缺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面对非洲猪瘟时没有很好地解决措施,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肩负责任,来为我们的工作人员奉献一份力量,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更多的了解,具备一些最基本的防御措施。比如,可以通过邀请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的专家来对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详细的讲解非洲猪瘟的背景、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通过培训讲解提高养殖人员的畜牧兽医技术水平,工作人员通过学习对非洲猪瘟有深入的了解,及时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2.规范管理生猪以及产品运输。生猪调运过程中,部分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它们的粪便、唾液、尿液等物质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在车辆或者运输路线地区进行扩散蔓延。因此,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调运的车辆要及时备案、清洗消毒,严禁违规跨地区远距离运输生猪,按照点对点调运,确保主产区和主销区猪肉供应的稳定。同时,加强对猪舍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合理养殖生猪、有效防控,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为生猪养殖提供良好的场所,维护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比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动物防控条件的要求来执行工作,对运输工具进行清理、消毒,在生猪运输方面需要设置固定通道,从而确保生猪的安全运输,同时需要定期对生猪健康进行排查,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
3.加强生猪产地和肉制品检疫监管。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大背景之下,要严格贯彻落实生猪产地检疫工作,并设定相关的隔离点。在做好生猪产地监管工作中,官方兽医需要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在对生猪临床检查的基础上,通过胶体金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技术,对调运前后的生猪进行检测,合格的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向上级汇报,以免出现疫情扩散。同时屠宰企业要担负主体责任,对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生猪及猪肉制品,通过实验室进行非洲猪瘟的抽检和化验,出具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报告,确保猪肉制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4.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非洲猪瘟疫情净化和防控的关键点在基层,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防疫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不能够满足日益复杂的防控工作。要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基层防疫队伍,提高待遇。加大对调运生猪及产品的监管力度,车辆要严格的清洗消毒,同时积极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开展公司与养殖户的合作模式,限制养殖人员的随意出入和流动,做好养猪场内外的清扫和消毒工作,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的侵入,为做好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打造坚实的壁垒。
5.猪场做好防控措施,开展疫苗研发。生猪养殖场要设置多道生物安全屏障,周围设置篱笆、建设围墙、竖立警示标志等。同时,在猪舍门口要设置淋浴、紫外线灯、清洗、消毒等措施,进出猪舍的人员及物品要严格消毒和隔离,在生猪销售区域,要设置缓冲区域,严禁外来运输车辆靠近。国家要集中财力和人力,研究非洲猪瘟疫苗,并尽快进入商业化应用。
生猪养殖可以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可观。然而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为了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需要养殖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在工作当中认真负责,加强猪舍内外的清洗消毒工作,严禁餐厨垃圾等饲喂生猪,对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以此来为生猪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健康、绿色、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