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08-24余美娟
余美娟
贵州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余美娟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扩大双方市场,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两者的融合动力,接着构建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动态判断贵州省2012年—2020年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状况。结果发现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状况良好,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较高,两者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目前已经达到良好协调状态。
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耦合协调;贵州省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农业作为我国最基础的产业,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2013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年着重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其发展关系着农村、农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已经取得跨越性进步,但我国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采取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的传统发展模式,会使农业产业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难以推进向农业现代化阶段跨越。转变农业传统发展模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自身转变为更高产业形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要想发展好特色高效农业,让农业发展处于“微笑曲线”两端,就必须拓展农业的其他功能,走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促使农业从横向上拓宽更多功能,从纵向上增加自身价值,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而农业产业与什么产业融合,如何与其他产业融合,优化自身和其他产业的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是目前值得学者及相关职能机构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1]。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广、带动能力强、关联性高的朝阳产业[2],其在发展过程中,与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核心要素行业相互协调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由于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具有天然的融合属性[3],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结构优化[4]、实现乡村振兴[5]。因此,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两者的融合动力,构建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动态判断贵州省2012年—2020年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并根据结果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及融合动力分析
1.1 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表1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 2012864.8612.01 860.1630.1 2013997.135.92 370.6527.4 20141 321.868.52 895.9822.2 20151 772.598.73 512.3121.3 20161 888.646.95 027.5443.1 20172 076.997.67 116.8141.6 20182 288.718.49 471.0333.1 20192 535.688.412 318.8630.1 20202 781.87.75 785.09-53.0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农业和旅游产业一直都是贵州省发展的重点产业,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贵州省以“四化”为抓手,指出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丰富旅游产业业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实现旅游产业化。总体来说,贵州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从表1可以看出,贵州省农业总产值一直稳步上升,2012年,农业总产值为864.86亿元,到2020年时,已达到2 781.8亿元,增长率在近几年内一直维持在8%上下。由于旅游具有明显的“扶贫效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贵州省积极开发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效益逐步提升。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在2019年达到了12 318.86亿元,占GDP的73.46%,在近几年内,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40%。贵州省一直致力于促进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出了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如锦屏县龙池多彩田园属于农业观光型,湄潭县生态茶园属于休闲体验型,播州区花茂村属于特色民俗型等;也结合本地农业和旅游产业特色,开发了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是体现在乡村旅游上,另一个体现在现代农业园区上,截至2021年年底,贵州省农业园区有33个,发展良好,带动性强。
1.2 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动力分析
产业融合理论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产业之间的壁垒不断消失,边界逐渐模糊,不同产业从分工、分化走向融合,通过融合发展进行资源重组、拓宽功能、延伸产业价值链,诞生一种新的产业发展业态[6]。“农业+旅游”的新型发展方式有机结合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7]。其融合动力主要来源于消费者需求和政府政策两个方面。
1.2.1 消费者需求变化拉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人们越来越喜欢体验式的、求新求异的深层次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农业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农产品,也开始关注农业的其他功能,体验农耕活动、游览田园风光、科普研学农业知识等活动成为消费者新的诉求。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双方市场,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8]。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除了从以上领域拉动两者融合发展,还会从供给方面为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动力。农业企业和旅游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旅游产品和农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升级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以规避被淘汰的风险。最早的农旅融合现象体现在“农家乐”上,农业通过向旅游产业提供农副产品进行相关的产品贸易往来,旅游产业则通过扩大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拉动当地餐饮经济,间接促进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类似农副产品这样的基础供给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和旅游产业开始向多维度、多方向融合。农业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农活体验等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方面的支撑,同时,旅游产业扩大了农业的需求市场,引导农业向“观光体验”“科普研学”等方面多功能地拓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农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从单一的基础性供给转变为多方面的合作,不断为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内部动力。
1.2.2 政府政策引导
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除了产业自身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外,宏观上政府政策的引导也是推动两者融合发展的一大动力。方世敏等(2019)指出,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同时促进双方产业体系构建及完善[9]。正因为两者融合发展能带来诸多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不断颁布相关政策意见,积极推动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应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文化传承、生态休闲、观光度假等多功能拓展;2019年,国务院颁布相关政策文件指出要创新农业新业态,引导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随着产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政策文件引导农旅融合发展。
2 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学术界对于产业融合度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关联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或投入产出法来测算产业融合度;另一种是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研究产业融合状况。本文在借鉴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判断农旅融合发展状况。在构建模型前,需要先构建衡量农业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处理
2.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是由农业子系统和旅游产业子系统构成,在借鉴周蕾等[8](2016)、王丽芳[10](2018)、江娟丽等[11](2022)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构建农业子系统和旅游产业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系统层评价指标指标单位 农业农林牧渔增加值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 农业就业人员数量万人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千克/亩 旅游产业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旅游总人次万人次 A级景区数量个 星级饭店数量个 旅行社数量个 住宿和餐饮业产值亿元 游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2.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1)数据来源
在时间尺度上,本文选取贵州省2012年—202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表2中具体指标衡量农业子系统和旅游产业子系统。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数据处理
首先,对农业和旅游产业两个子系统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本文采用归一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2.2 模型构建
首先,构建农业和旅游产业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公式为:
其次,建立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耦合度)测量模型:
为进一步分析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和协调发展状况,接着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
表3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D值区间协调等级耦合协调程度 (0.0, 0.1)1极度失调 [0.1, 0.2)2严重失调 [0.2, 0.3)3中度失调 [0.3, 0.4)4轻度失调 [0.4, 0.5)5濒临失调 [0.5, 0.6)6勉强协调 [0.6, 0.7)7初级协调 [0.7, 0.8)8中级协调 [0.8, 1.9)9良好协调 [0.9, 1.0)10优质协调
3 结果分析
3.1 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
根据前文分析及相关公式计算出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数,如图1所示。首先从农业发展来看,农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2012年,农业综合发展指数为0.194,2017年小幅度波动,2020年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最高,达到了0.792。从旅游产业发展来看,2012年—2018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均在不断增长,2012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为0.133,2018年为0.565,到2019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骤增,达到了0.867,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降低到0.653。贵州省非常重视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
图1 贵州省2012年—2020年农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2年—2018年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始终低于农业综合发展指数,在这7年间,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农业的发展,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势头猛烈,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增长率高于农业发展指数增长率,并且随着旅游产业投资的增加,旅游相关接待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旅游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在2019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超过了农业综合发展指数。
3.2 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
表4为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耦合度)测算结果,以及两者耦合协调状况,由表4可知,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在2012年—2020年间一直都较高,表明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联度较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表4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度、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
年份耦合度C值协调指数T值耦合协调度D值协调等级耦合协调程度 20120.9820.1640.4015濒临失调 20130.9760.2050.4475濒临失调 20140.9530.3260.5576勉强协调 20150.9540.4370.6467初级协调 20160.9650.5270.7138中级协调 20170.9770.5990.7658中级协调 20180.9940.6360.7958中级协调 20190.9960.8000.8939良好协调 20200.9950.7230.8489良好协调
从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来看,在2012年—2020年间,两者耦合协调度一直保持逐年升高的态势,耦合协调程度等级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向良好协调状态的转变。其中,2012年—2013年间,两者耦合协调程度等级较低,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2014年开始向协调方向融合发展,达到勉强协调状态;2015年,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为0.646,进入初级协调状态;2016年—2018年,又进入耦合协调新阶段,达到了中级协调;2018年后,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程度已经达到良好协调状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其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两者的融合动力,构建农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动态判断贵州省2012年—2020年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状况,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2012年—2020年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状况良好,2012年—2018年间,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农业的发展,但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在2019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超过了农业综合发展指数。
(2)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在2012年—2020年间一直都较高,表明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联度较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3)2012年—2020年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值一直保持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程度等级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向良好协调状态的转变,目前,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程度已经达到良好协调状态。
4.2 建议
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自身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两者融合度较高,目前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程度已经达到良好协调状态,但是两者的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仍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力,为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推动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程度向优质协调方向融合发展。一是加大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贵州省农旅融合项目较多,前期需要相关产业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二是整合相关资源,合理规划布局。贵州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精准定位,因地制宜判断农旅融合发展应该以农业资源为主导,还是以旅游资源为主导。三是加快推进大数据应用于农旅融合发展中,促进大数据赋能农业和旅游产业,打造如“云山旅游”“农旅电商”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平台,发展智慧农旅,利用大数据为农旅融合发展服务。
[1]孟铁鑫.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8(5):48-50.
[2]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1,26(4):13-19.
[3]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21(7):157-164.
[4]任莹,丁晨,刘燊源,等.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1-6.
[5]蒙永亨,冯颖涛,赵昱.乡村振兴视阈下欠发达地区农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1,41(2):426-433.
[6]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7]王琪延,张家乐.国内外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3(3):61-65.
[8]周蕾,段龙龙,王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6(10):40-45.
[9]方世敏,王海艳.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2):63-68.
[10]王丽芳.山西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J].农业技术经济,2018(4):136-144.
[11]江娟丽,王晓钰,杨庆媛.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8):158-167.
[12]杨怀东,张小蕾.现代农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分析[J].调研世界,2020(3):44-5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39
F592.7;F327
A
2095-1205(2022)07-120-04
贵州财经大学校级课题“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2021ZXSY14)
余美娟(1997- ),女,汉族,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产业经济、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