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2022-08-24李进张冀琳慕超
李进,张冀琳,慕超
1铜川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陕西 铜川 727000
2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喉科,西安 710077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头颈部肿瘤中,喉癌发病率占比超过13%,全身肿瘤中,喉癌发病率占比约为2%,其中声门型喉癌约占3/5,此部分患者中早期声门型喉癌占比近1/2[1-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传统手术刀或组织剪会损伤喉周围组织,形成损伤,严重影响术后恢复效果,此外,吞咽功能及嗓音功能的恢复效果也成为患者关注的重点,因此,也限制了传统喉部分切开术的临床应用[3-4]。基于嗓音功能恢复及吞咽障碍的考虑,有学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刀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可进一步避免高温热损伤并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防止瘢痕形成[5-6]。但目前临床针对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声门型喉癌;②T 分期为Tis~1期;③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④未累及甲状软骨;⑤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颈椎疾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82 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喉部分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温等离子刀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 分期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喉部分切开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复合全身麻醉,采用刀或组织剪彻底切除病灶部位,切除范围超过安全缘0.5 cm,喉部创面进行丝线缝合,术毕。
观察组患者给予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复合全身麻醉,常规消毒,辅巾,在支撑喉镜的辅助下充分暴露喉腔病变及声门裂。据此评估手术难度,选择适宜喉镜并配以内窥镜,以确保在监视下完成消融。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完成消融、止血,并调节等离子刀止血功率为3 档,消融功率为7 档,采用喉纤维钳提起肿块,并沿基底外安全缘0.5 cm 进行消融,Tis期患者消融过程中可以保留声带,T1期患者需完整消融患侧声带,并向外(喉室至暴露甲状软骨板)、向前(至对侧1/4)、向后(超过声带突3~5 mm)、向下(气管上缘)延伸消融周围软组织,然后电凝止血,于深部切缘处及四周取样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针对病理呈阳性者,依据上述操作扩大消融面积继续实施病灶消融,直至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结束手术,手术全程予以内窥镜监视,避免损伤周围黏膜组织。术后嘱患者注意声带休息。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 内,抽取两组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3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的急性时相蛋白,包括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E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α1-AG)。②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嗓音功能,使患者所处环境声音﹤45 dB,保持舒适坐位,采用计算机嗓音分析系统采样患者的声音,SYSNOISE 声学分析软件分析声音样本的平稳部分,分别记录基频微扰(Jitter)、基频(F0)、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黏膜恢复情况。④术后,采用电话随访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 年的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1 年11 月,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疾病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时相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ER、CRP、α1-A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R、CRP、α1-AG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CER、CRP、α1-A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的比较
2.2 嗓音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itter、F0、SPL、MP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itter、F0 均高于本组治疗前,SPL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MPT 均短于本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Jitter、F0 均低于对照组,SPL 高于对照组,MPT 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嗓音功能指标的比较
2.3 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黏膜恢复光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2.4 预后情况的比较
随访2 年,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n(%)]
3 讨论
早期声门型喉癌是一种以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致病因素多与有害气体吸入、环境因素、酗酒、过度吸烟相关,由于声门型喉癌的早期症状明显,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保护喉部生理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7-9]。低温等离子刀以射频产生的能量对靶组织细胞进行脱水,可促进组织细胞减容、消除,且由于作用范围可控、温度低、热损伤对咽喉周围组织影响较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10-11]。本研究探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0 min 内,两组患者CER、CRP、α1-AG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CER、CRP、α1-A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董玉科等[12]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可有效降低机械性损伤及温度对机体的影响,降低应激反应。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手术过程中,在机械创伤、炎症、感染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会合成并释放大量急性时相蛋白,诱发炎症反应,影响嗓音恢复,但与传统喉部分切开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刀可控制手术波及范围、确保低温,从而降低对病灶周围组织的损伤,缓解机体应激反应,避免急性时相蛋白水平的异常增高[13-14]。
发音功能障碍多由声带浅固有层损伤形成瘢痕导致,瘢痕生长会进一步影响声带正常结构,进而影响生理功能[15]。F0 是影响发音质量的重要指标,发音质量随F0 的增大而变差。Jitter 可反映相邻周期声波基本频率变化,是评价声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Jitter 与声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MPT、SPL 是反映声门闭合程度及声音强度、大小的基础参数[16-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嗓音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李全胜等[19]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早期声门型喉癌采用低温等离子刀进行病灶消融可降低对喉部的损伤,确保嗓音功能的迅速恢复。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均会对嗓音功能及结构产生影响,但基于治疗机制的差异,损伤及影响程度不同,与传统喉部分切开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可有效规避传统高温电刀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避免器官切开形成瘢痕,影响创面恢复,此外,射频消融术还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喉部的生理功能及结构,缩小治疗对发音、吞咽等功能的影响[20-2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黏膜恢复光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声门型喉癌采用低温等离子刀进行治疗对机体的影响较小。分析原因在于,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过程中集消融-止血-冲洗吸引为一体,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低温等离子刀可降低热损伤,避免波及咽喉周围组织,减少瘢痕形成,促进黏膜恢复光滑,缩短住院时间[22-23]。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2 年,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与章松林等[24]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早期声门型喉癌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及喉部分切开术治疗均具有良好效果,远期效果较佳。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过程中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均能完整切除病灶组织,预后较佳。
综上所述,低温等离子刀可有效减轻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喉部应激反应,降低对嗓音功能影响,促进患者恢复,与喉部分切开术的预后无较大差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