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升级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2022-08-23邰勇财赵梦姝

江苏商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苏南苏北服务业

邰勇财,赵梦姝

(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下,“经济服务业化”趋势加快,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①②。当前,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产值超过了工业和农业之和,劳动力吸纳能力更是成为推动就业的主要行业。与此同时,在劳动力、工资成本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小③。因此,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以破除前者的发展停滞与局限,以结构促进规模发展,对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外对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升级的研究集中在后者,研究主要从升级动因、路径、演进方向和规律等方面入手④-⑦,探讨了不同城市群、不同城市以及内部行业间服务业规模结构、就业特征和专业化发展水平等状况⑧-⑪。对于服务业规模而言,着眼于不同规模城市间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等,主要从增加值、就业人数等方面体现规模⑧⑫⑬。以上成果表明当前对于服务业规模和结构的研究比较丰富且视角多样,但针对两者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尚为欠缺。基于此,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从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升级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结构高级度和结构合理度以及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区域内服务业发展的问题进行识别。

一、研究方法

主要数据为2013—2019年江苏省14个细分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值等,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考虑到部分地区在统计五个基本服务业后,将其他服务业划分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

(一)服务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服务业结构高级度可以从劳动生产率和高端服务业占比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区域发展的差异出发。因此,参考黄亮雄构建的产业结构高级度指标⑭构建式(1)。

式(1)中,Sijt表示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值,Sijt的值越大表示服务业结构越高级。i、j、t分别代表地区、服务业部门和时间,J为服务业部门的总数。Pijt表示i地区在t时间内服务业部门j的增加值占地区总体服务业增加的比值。Eijt表示i地区在t时间内服务业部门j的劳动生产率。为了便于分析,将得出的结果进行开根。

(二)服务业结构合理化指数

服务业结构合理化是衡量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标之一,也体现了服务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差异情况。本部分参考了干春晖等基于泰尔指数所构建的服务业结构合理化指标⑮,构建式(2)。

式(2)中,SRijt表示服务业结构合理化指数,SRijt越趋近于0时,说明服务业结构越合理。i、j、t分别表示地区、服务业部门和时间,Oijt表示i地区在时间内服务业部门j的增加值,Pijt表示i地区在t时间内服务业部门j的就业人数,O和P分别代表总体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服务业规模与结构高级度、结构合理度之间的协调性关系,具体方法参照王成和唐宁的相关研究⑯。在计算过程中为了使不同地区在不同时序下可以与往年指数比较,以反映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合理度和结构高级度之间的进步情况,设定基期年份(2013)指标得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或0,并确定每个地级市的指标值在0和1之间,而基期以后年份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允许大于1或小于0,详情见樊纲和王小鲁等的研究⑰。考虑到当前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服务业规模和结构高级度(结构合理度)贡献系数的值分别取0.4和0.6。最后,将得出的耦合协调度分为5个等级区间:严重失调[0,0.2]、中度失调 (0.2,0.4]、基本协调 (0.4,0.5]、中度协调(0.5,0.8]、高度协调(0.8,1.0]。

二、江苏省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发展的时空格局

(一)服务业规模格局呈明显的南高北低“阶梯状”分布

2013—2019年,江苏省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值从43%提高到了50%,服务业生产总值规模分别达到了25626亿和50537亿,服务业占比迅速增长,经济发展的“服务转向”越发凸显。具体来看:一是江苏省各地级市服务业产值占GDP比值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的格局,服务业平均占GDP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3—2016年年均增长7.6%,这与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规划中所提出的目标要求有关,而2016—2019年上升较为平稳。从城市尺度上看,2019年南京服务业占GDP比值达到了61%,充分发挥了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而服务业产值接近万亿的苏州仅为51%,主要是由于苏州制造业优势形成的“挤压效应”影响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宿迁、连云港等地区占比较低。二是从服务业发展的生产总值规模来看,南北规模差异更显著,2019年苏南服务业规模总和超过全省的60%,而服务业规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0%的地级市数就达到了5个,主要集中在苏北。

(二)服务业结构高级度南北差距逐渐增大

2013—2019年江苏省服务业结构高级度指数平均值从9提高到了11.3,表明江苏省服务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即市场生产要素由生活性服务业向社会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流动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整体服务业结构高级度指数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的时空格局(图1),且南北差距显著且逐渐拉大。具体而言:(1)从整体上看江苏服务业高级度指数在六年间稳步上升,存在未来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态势,但2019年苏南和苏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这一年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出现较大增加,而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升⑱。2013和2018年苏南较苏北的平均差值从1.15增加到了1.33,这表明未来江苏省服务业结构高级度的南北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从城市尺度上看,服务业高级度平均值最高的为南通和无锡,是因为两者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高,而服务业高级度指数最低地区主要集中在淮安、连云港和盐城。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服务业高级度指数较低,尽管其金融业发展极为发达,但由于服务业就业人数较多而极大压缩了整体劳动生产率,因此南京需要加快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充分发挥出就业人口优势。

图1 江苏省2013—2019年服务业高级度演变

(三)服务业结构合理度使南北差距呈减小趋势

结构合理化是衡量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标之一。七年间江苏省服务业结构合理度指数平均值从0.27下降到0.23,表明江苏省服务业结构整体上趋向合理化,即服务业逐渐协调发展,生产要素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服务业结构合理度表现显著的苏南>苏中>苏北的总体格局,同时南北的差距呈缩小的态势(图2)。具体来看:(1)在整体上,江苏服务业结构合理度指数发展表现出趋向0,且结构合理度的曲线逐渐平缓,这表明服务业结构合理度程度在提高的同时整体发展差距在逐渐减小,但2015—2018年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2)在区域尺度上,2013年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值分别为0.19、0.24和0.37,下降到了2019的0.19、0.19和0.30,苏北增长速度最快。同时2013和2019年苏南和苏北结构合理度平均值之差为0.18和0.12,江苏省服务业结构合理度的南北差距进一步缩小。(3)城市尺度上,南京和苏州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其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大,但劳动生产率发展较为均衡,因此服务业发展并未出现明显极化现象。宿迁和徐州以平均0.41和0.52远偏离于0而处在最后。盐城和镇江等地区2019结构合理度指数值较2013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主要也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过大引起的结果。因此要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缩小不同服务业部门之间的生产率差异,以推动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江苏省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一)服务业规模和结构高级度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运用spss25软件对服务业规模和结构高级度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服务业规模和结构高级度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发现协调度从0.29提高到了0.49,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整体由中度失调进入基本协调阶段(图3)。从区域上看,整体表现出苏南>苏中>苏北的基本格局,但苏北地区提高更快。具体来说:(1)2013年除了苏州(D=0.53)和无锡(D=0.5)的中度协调和常州的(D=0.4176)基本协调外,其余地区均处于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阶段。其中严重失调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而南京也因为高级度指数较低处于严重失调阶段。究其原因是南京服务业就业人数多,但整体劳动生产率并不高所致。(2)2019年基本形成了东南-西北方向的“凹”字形高低分布格局,整体协调水平较2013年显著提高。除了连云港、宿迁和淮安处于中度失调阶段外,其余地区均进入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3)在城市尺度上,无锡和苏州呈现良好的发展优势,但两地区的协调度增长始终呈现出一个较为缓慢的状态。而南京和宿迁的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协调度最低但提升较快,分别提高了0.40和0.28。

图3 江苏省2013—2019年服务业规模和结构高级度协调发展格局

(二)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合理度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运用spss25软件对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合理度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合理度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仅在2018和2019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性较弱。江苏省服务业规模与结构合理度的协调水平呈稳定上升,总体由基本协调(D=0.40)进入到中度协调(D=0.54)(图4)。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的分布,但区域间差距较大。但南北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2013年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均值分别为0.54、0.42和0.27,到2019年分别为0.63、0.54和0.44。具体而言:(1)2013年,基本形成以南京、无锡和苏州为核心向北逐渐递减的圈层式分布格局,南京、无锡和苏州进入到中度协调,宿迁和泰州仍为失调态。(2)2019年形成苏北的基本协调和苏南的中度协调两大显著分布格局,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主要是苏北大部分地区服务业规模较小,而服务业结构合理度的南北差距并不是太大。(3)从成长格局来看,北快于南,2019年较2013年苏北、苏中和苏南分别增长了0.17、0.12和0.08,其中宿迁、连云港和淮安增长最快。

四、江苏省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升级协调发展区域问题的识别

图4 江苏省2013—2019年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合理度协调发展格局

服务业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而对区域问题进行识别是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基于以上分析,并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⑲,拟对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区域问题进行识别。首先划定区域问题识别条件,将服务业规模的条件设定低于平均水平的60%,主要是基于各地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考虑,而其他条件均以低于平均水平为准;最后将区域问题划分为六类(表1)。

表1 区域发展问题识别的条件及类型

以2019年为识别年份,结果表明区域问题主要存在于更加突出的Ⅱ类、Ⅲ类、Ⅳ类和Ⅵ类方面,而地域上主要分布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但大部分集中在苏北地区。对区域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1)在规模和结构高级度上,出现Ⅱ类问题的镇江,Ⅲ类和Ⅳ类问题的苏州和南京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政策。镇江要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逐步推动服务业规模的发展,同时防范高级度降低。苏州和南京要进一步发挥区位、市场和技术优势,优化服务业内部劳动配置结构,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以推动结构高级度的发展。Ⅵ类区域问题的数量最多且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这类问题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扶持,在加快推动规模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结构优化,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在规模和结构合理度上,出现Ⅱ类问题的地区有连云港、淮安和泰州,这类地区未来应当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以推动服务业规模发展,同时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对于Ⅲ类和Ⅳ类问题,主要是由生活性或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大和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两方面原因所造成,因此未来服务业发展要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在对服务业尤其是传统服务业结构进行优化的同时,通过技术、政策等手段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出现Ⅵ类问题的区域为镇江和宿迁,对于这类区域同样要给予一定的倾斜型政策助力其发展,使服务业规模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五、结论和讨论

本文主要结论为:(1)江苏省服务业规模、结构高级度和结构合理度基本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的格局,其中服务业高级度的南北差异呈现出拉大的趋势,而服务业合理度的南北差异逐渐缩小,这表明江苏省服务业布局存在一定的功能性配合。(2)服务业规模与结构高级度的耦合协调、服务业规模与结构合理度的耦合协调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且基本保持苏南>苏中>苏北的格局,但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后劲更强;同时,后者较前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更高且相关性更强。(3)对协调发展的区域问题进行识别,发现问题区域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且由规模滞后所引起的问题区域更多。

在探讨服务业规模和结构高级度、合理度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协调发展分析,有助于了解三者之间发展的时空关系,在当前服务业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由于统计数据的原因并不能更具体地进行分析,另外由于篇幅和框架的原因也不能对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而需要进一步探讨。

注释:

①柳坤,申玉铭,刘辉.中国三大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及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289-1294.

②吴传清,龚晨.国内服务业升级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J].学习与实践,2016(02):34-45+2.

③于倩,尹德挺.中国城市群中心城市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特征及其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06):42-52.

④匡远凤.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5(01):54-59.

⑤周松兰.制造业城市现代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以佛山市为例[J].经济纵横,2008(03):82-84+73.

⑥邓丽姝.服务经济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升级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4):35-41.

⑦赵成柏.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04):13-17.

⑧柳坤,申玉铭,刘辉.中国三大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及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289-1294.

⑨Yanguang Chen and Yixing Zhou.Multi-fractal measures of city-size distributions based on the three-parameter Zipf model[J].Chaos,Solitons and Fractals,2004,22(4):793-805.

⑩于倩,尹德挺.中国城市群中心城市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特征及其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06):42-52.

⑪Black D,Henderson V.Urban Evolution in the USA[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4):343-372.

⑫杨镒泽,魏修建,姜博,崔敏.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12):81-92.

⑬于斌斌.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行业、地区与城市规模异质性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01):98-112.

⑭黄亮雄,安苑,刘淑琳.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三个维度的测算[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70-82.

⑮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05):4-16.

⑯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03):9-18+89.

⑰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37(06):1100-1114.

⑱Baumol W.J.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415-426.

⑲李建新.中国制造业规模、结构高级度及其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D].兰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苏南苏北服务业
苏南年俗亦动人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路先生,我错了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