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浅丘地区桥梁桩基高效施工技术研究
2022-08-23杜凤
杜 凤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0 引言
西南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形相对复杂,多为高山、丘陵,交通建设相对落后,高速公路的建设方兴未艾。其中丘陵多分布于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的方向,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1]。因此,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多以桥梁连接路堤为主,但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不足,施工中存在进度慢、不确定性因素多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其中桥梁桩基是桥梁施工的关键基础,寻求一种快速、安全、经济、适用的桥梁桩基施工技术迫在眉睫。
本文针对西南浅丘地区桥梁桩基的施工技术难题,讨论了桩基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方法与质量控制等难点,以该地区某在建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以桥梁桩基为研究对象,较全面地分析了桩基施工快速、安全、经济、适用的技术方案,为类似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1 浅丘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流程
桩基础是深基础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础形式,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或盖梁组成。按照施工方法,桩基础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根据浅丘地区的地质、地形等因素,推荐采用灌注桩施工。按照成孔方法的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等,其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成熟、承载力高、适用范围广,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等结构工程中,高等级公路大、中、小桥梁和互通式立交桥基本采用钻孔灌注桩。旋挖钻孔灌注桩(简称旋挖桩)使用机械作业,施工时间短,同时可大量地节省人工费。旋挖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根据图1,笔者对旋挖桩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如下分解。
图1 旋挖桩施工工艺流程
(1)放样定位。工程开工前,在场地内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依据测量控制网测控各桩位点。
(2)旋挖机就位。旋挖机必须稳定、水平、定位,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距离不大于10mm。
(3)埋设护筒。护筒的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大200mm,护筒长度底进入黏土层不少于500mm,护筒顶部高出地面300mm,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护筒埋设偏差不超过30mm,护筒四周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
(4)旋挖机成孔。护筒埋设并定位后,使用旋挖机钻进。旋挖机扭矩大、转速高、成孔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电脑程序精确控制,孔的倾斜度等可以较直观地显示;无泥浆循环,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浅丘地区地质条件。丘陵地区地形限制了大型机械的进出,大桩径的桩基可采用两次成孔的方式施工。桩成孔后需要重点检查: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桩顶与桩底标高、地基持力层情况等。
(5)清孔。
(6)钢筋笼制作与安放。钢筋笼的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隔点焊加固,制作好的钢筋笼应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钢筋笼长超过16m在孔口焊接,单面焊10d,焊缝高度≥0.3d,焊缝宽度≥0.8d。两段笼子应保持顺直,同截面接头不得超过配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钢筋焊接完好后,应缓慢下放入孔内,严禁砸笼。
(7)下导管。
(8)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质量保证主要是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220mm左右。由于浅丘地区地形限制,混凝土搅拌站距离施工工地较远,这就容易由于长距离的运输而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不易控制,影响其强度,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一般通过控制其坍落度、采用合理砂率、改善砂石级配、掺加外加剂等进行改善。同时,应尽可能地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水下混凝土的配置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标准值提高40%~50%,胶凝材料用料不少于360kg/m3,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选用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应小于40mm,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1/3。
在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不同直径、深度的桩孔分别计算出混凝土浇筑初灌量。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浇筑初灌量,浇筑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并做记录。浇筑混凝土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筑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2]。
水下混凝土减轻了环境水对混凝土拌合物的侵蚀,无需人工振捣,避免了分层灌注而引起的层间夹渣现象,克服了漏振、过振产生的混凝土蜂窝、空洞等现象,且灌注时间短,施工效率高。对水下浇筑混凝土质量要求较高,其必须具有水下不分离性、自密实性、低泌水性和缓凝等特点。水下混凝土浇筑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同时,其施工技术成熟、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干混凝土作业也可采用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即:对混凝土施加与水压相同的压力。这样,可有效地缩短时间、节约成本,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
在浇桩过程中,随机抽取1~2盘混凝土制作试块,每根桩应制作一组试块,制作好的试块在12h后拆模,放置静水中养护,试块评定采用数理统计法评定。
(9)起拔护筒。
(10)回填桩孔。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G8515线荣昌至泸州段(四川境)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42km。路线起于泸县方洞镇麻岩水库附近川渝交界处,经泸县方洞镇、喻寺镇、玄滩镇、云龙镇和泸州市龙马潭区长安乡、特兴镇等,止于泸州市沿江工业园区龙港大道。本项目施工路段位于泸州市泸县境内玄滩镇。设马溪河大桥(K154+582.5)、雷湾大桥(K155+213.5)和金银湾大桥(K156+358)跨越河谷,于K158+139设湾头中桥跨越X004县道,在K159+000设奇峰互通,路线止于泸县玄滩镇石城村,止点桩号K161+000。主线全长6.55km。
该项目桥梁多跨越水量不大的冲沟或干沟,桥位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一般较小,两岸山坡基岩多直接出露,覆盖层岩性为黏土、粉土夹碎块石、碎块石质土。黏土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0.1~0.2MPa,基岩以泥岩为主,强风化层[fa0]=0.3~0.4MPa,中风化层[fa0]=0.6~0.8MPa。
公路设计等级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全线大中桥1227.05m/8座,桩基180根,桩径1.3~2.5m,桩基深度15~25m。
2.2 桥梁桩基施工工艺
该项目桥梁桩基采用旋挖成孔方式施工,同时由于西南浅丘地区地形限制,大型机械进出不方便,因此,对于大桩径桩基采用两次成型的方式成孔,避免了大型机械给施工带来的不便。在软基地段和河道内筑岛施工时,桩壁土质较差易塌孔,故采用长护筒护壁,为保证护筒进入基岩,护筒长度须大于泥土覆盖层厚度。图2为桩基施工现场。
图2 桥梁桩基施工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旋挖成孔施工方案的优点,表1为旋挖成孔与人工挖孔和冲击钻孔的施工进度、经济和安全性等对比。从表1中可知,旋挖成孔的工作效率约是人工挖孔的48倍,且其安全系数高,避免了人员下井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其造价约为人工挖孔的1/2,同时由于在钻进过程中,旋挖钻头对孔壁泥土的挤压形成泥浆护壁,不需单独设置泥浆池,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影响。
表1 旋挖成孔与人工挖孔、冲击钻孔对比(以直径1.5m桩基为例)
对于干作业和湿作业成孔灌注混凝土均采用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干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施工进度较慢,增加工程成本外,成桩质量受人工振捣因素影响较大;而水下混凝土浇筑效率高,完全采用机械化作业,避免了大量的人工作业,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同时节约成本。
以直径1.5m,深15m的桩基为例,采用旋挖成孔的方式,桩基为26.51m3,每1m3可节约350元,每根桩基可节省人工费约9000元;施工时间仅需5h,远小于人工挖孔和冲击钻孔的时间。考虑整个项目施工段,共有约180根桩,直径、桩长按1.5m、15m考虑,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至少节省约160万元[3]。
由于施工地区地形的限制,长远距离运输的商用混凝土坍落度较差且不易控制,从而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因此不建议选择使用商用混凝土。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后,提出混凝土配料中的砂选用机制砂掺加20%天然砂的方式,混凝土强度可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完全采用机制砂不能保证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完全选用天然砂会提高工程造价,从而产生巨大的额外费用。根据市场价格,优质天然砂到场价格为195元/t,而普通机制砂到场价格为115元/t。表2为C3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其中水胶比为43%,砂率为45%,单位体积质量为2404kg/m3。
表2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
2.3 桩基质量检验
为了证明上述施工方法的有效性,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检验,同时对工程进行了验收。强度采用立方体试块抗压检测,桩基成桩质量采用超声波透射法检测。
该段项目全线桩基180根,I类桩178根,II类桩2根,II类桩均为商品混凝土浇筑。分析原因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至工点较远,混凝土出厂到浇筑时间较长,坍落度损失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变差,导致桩基密实度下降。表3、表4分别为蔡子冲中桥和马溪河大桥的桩基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其中蔡子冲中桥桩基为干桩,马溪河大桥桩基为水下桩。由检测结果可知,干桩和水下桩的质量完整,均为I类桩。蔡子冲中桥某桩基两截面的波形见图3。
图3 蔡子冲中桥某桩基波形图
表3 蔡子冲中桥超声波投射法检测结果
表4 马溪河大桥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
3 结束语
针对西南浅丘地区桩基施工技术难题,讨论了桩基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方法与质量保证、混凝土质量控制等难点,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得到的结论如下:
(1)在干作业和湿作业中均可采用旋挖成孔,其工作效率高,且安全经济,适用于西南浅丘地区桩基施工。
(2)干作业和湿作业均可采用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方式,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桩身完整,桩身为I类桩。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距离工点较远,混凝土出厂到浇筑时间较长,坍落度损失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变差,导致桩基密实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