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的空间营造
——苏州太美·逸郡精品酒店设计
2022-08-23蔡爽
蔡爽
1 山谷鸟瞰
山地建筑讲究建筑与山谷环境的融合,然而要将一组20,000m2的酒店建筑“融合”进山林是很难的,正如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说到“园林的妙处,在虚实互映”,若环境为虚,建筑为实,则是否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1]。
1 轴线的设计
项目位于太湖之滨的一处山谷——丁家坞,地形三面环山,南侧面向太湖,用地南北较长将近350m,东西较窄100m 左右,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最大高差将近33m,我们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将建筑成组团式布局散落在山谷中。作为酒店建筑,大堂的位置和视觉景观是给住客的第一印象,因此大堂的选址尤为重要。几经现场踏勘,我们最终将大堂设在24.5m 标高的半山腰一处较为平坦的位置,比南侧11.5m 标高的太湖大道高出13m,此处向南恰好可以越过南侧太湖大道两侧的树冠远眺太湖山水,而树冠既恰好挡住道路又成为绿化近景。用地南侧有一座已建成的海洋馆,为了大堂远眺太湖的视线不被海洋馆遮挡,我们将大堂主轴线向西偏转,使远眺太湖的视线避开海洋馆,同时海洋馆主馆也被特意布置的酒店餐饮组团遮挡,使从大堂向南侧看的视线就变得纯净而优美。
2 路径的设计
3 入口大堂实景
4 酒店大堂平面
确定大堂的位置后,第二步是考虑进入大堂的路径,大堂选址距离太湖大道仅140m,我们希望利用项目地处山谷的优势,给住客一种山林隐居的感觉,因此在南侧太湖大道先设置了一个酒店院门,进入后转弯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之后一条刻意拉长至250m 的林荫路环山而上,低速行驶让这条林荫路给人幽深的感觉,可以消弭从高速的太湖大道的嘈杂,使客人逐步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安静。
为了消减建筑体量,我们将各功能区相对独立成组布置,大堂成为各组团的核心枢纽。大堂是一个独立的双面厅,从二层进入后,看似是一个单层建筑,入口的雨棚及大门并不高,然而四坡的屋顶让中部空间最高处达到了18m,使得空间更加开阔。大堂主入口朝东,南侧布置接待区,可以远眺太湖,北侧设置咖啡厅、大堂吧,可以欣赏山谷竹林,这样的布局方式也是从苏州古典园林的“曲径通幽、欲扬先抑、豁然开朗”的手法中获得的灵感。
3 功能策划
本项目在设计之初并没有明确的任务书,所有功能的策划都是结合地形地貌景观反复调整修改完善的,包括客房数量、多功能厅的大小等,均力求达到与地形的最佳结合点。
地形的东南角相对平坦,这个区域接近入口,方便餐饮、宴会人流的进入,同时也不会打扰到酒店的住客,我们将宴会厅、餐饮区设置于此处。客房区的策划结合地形分南侧观湖的标间客房和北侧山谷的独栋、双拼类套房。这样的设计使每种客房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山谷最深处的制高点,我们设计了一套最大的独栋套房,在反复推敲地形标高与前部建筑屋顶、树冠高度之后,该处建筑成为酒店最美的观景客房。
项目名称:苏州太美·逸郡酒店(太湖丁家坞精品酒店)
设计单位: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查金荣,蔡爽
建筑设计团队:蔡爽,汪泱,张慧,郝怡婷,李新胜,张志刚,殷文荣,陆凤庆,李杰,等
室内设计团队:车伟,柏乐,王跃进,戴丽丽,吴少峰,等
景观设计团队:毛永青,刘康礼,许彩芬,郁正锴,等
建设单位:苏州太美精品酒店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21,000m2
设计时间:2017
竣工时间:2020
摄影:章鱼见筑,张超
4 山地客房
项目所在的山谷坡度较陡,我们结合山地标高,在酒店前区设计高区客房和低区客房2 个带状标间区,低区客房和大堂直接相连,高区客房可从大堂通过一处垂直步道进入,也可以乘坐环山的电瓶车从高区的二楼直接进入。所有楼层的标高都经过反复的推敲,高区二层恰好与顶部山路持平,高区一层客房视线可以越过低区屋顶远眺太湖,而低区的一层与大堂标高持平,在视线景观上,近可以观赏下部中央室外泳池花园,远可以眺望太湖山水,这样的标高设计可以使每间标准客房都能看到太湖美景。
5 客房外景
6 公共区一层平面
7 建筑主体横剖面
8 大堂立面
酒店后区客房位于山谷内部,我们利用山势特点设计为叠加双拼客房,下部双拼结合底层18m 标高道路进入,上部双拼叠加在下部客房之上并结合山势后退使客房室内地坪与高处40m标高环路齐平,这组双拼客房就可从40m 标高的环路直接进入,后退形成的露台正好作为客房的露天观湖花园,露台前部特意设计了一组绿化花池,可以避免客人紧贴露台向下观看打扰到下部客房,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上下两组客房完全独立,同时也保证了各自的隐私。
在山谷16m 标高处,我们结合景观设计了5 组单层日式合院,合院层高及檐口刻意压低隐藏在树林中,形成山林幽静的小屋,每组合院设计2 间客房加1 间和式茶室,每组建筑结合地形起伏,虽电瓶车不能直接到达合院门口,需经过一段小径,但正是这种蜿蜒的路径体验更凸显山谷隐居的意境。这5 组客房也成为旅游旺季最受欢迎的房型。
5 聚落公区
酒店公区开间面积较大,因此我们结合山地建筑特点,将公区设置在较为平坦的东南部,从第五立面可以看到,我们希望这组公区建筑能够形成一处山林的聚落,这个部分的设计是从屋面的组合入手,在反复的组合中始终找不到聚落的灵动感,于是我们描绘出太湖边几十个村落的总平面放到场地中进行比对,向传统学习,研究传统村落的肌理及空间构成,其中有一组小村落正好与我们的场地形状有些吻合,自然形成的村落组合也立刻让场地生动起来。随后我们结合功能及现场保留的几处姿态较好的树木对村落组合进行调整和修正,使功能与聚落组合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9 客房区人视
10 套房景观
11 套房景观
12 酒店夜景
13 无边泳池
14 无边泳池
15 大堂内景
16 通风大堂
面向太湖的室外泳池呈长方形,位于大堂南侧主轴线上,仿佛一面镜子收入太湖曼妙的流云,又如太湖的延续,将视线送出远方。无边际泳池的设计所带来的仪式感令酒店建筑空间氛围达到一个高潮。室外泳池作为前区的开阔景观被多功能厅、会议区、室内泳池区、餐饮区围绕。自助早餐区的位置位于一层朝南面向泳池,设计师这样的刻意安排是希望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清晨的阳光洒在泳池的水面,倒映出周边的山谷树林,阳光照进餐厅,这正是度假休闲的早上该有的模样。同时,早餐厅窗外正好与西侧渔洋山顶的渔洋阁形成对景,酒店的健步道与渔洋山景观道连通,目的也是吸引住客在享受早餐之后能体验爬山健身的乐趣。室内泳池位于室外泳池南侧的客房区底层,嵌在山体中,有溶洞池水的寓意,室内泳池北侧设计的落地窗与室外泳池形成呼应。大堂的底部是会议区,会议区主景观面向山谷,室内设计成禅修室的风格,正好与山谷意境相吻合。
公共空间都设计有大面积通透的落地窗,最大程度地将窗外渔洋山和太湖的绝妙景观都收入室内。
6 与自然结合的绿色设计
分散式的精品酒店在运营阶段能耗相对一般建筑较大,因此在方案之初,我们就希望用建筑设计的手法尽量使每个功能区域都达到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以降低运营阶段的能耗。酒店建筑中使用最频繁、耗能较大的门厅大堂空间不只设计了4 面采光充足的玻璃门窗,还在大堂中部顶也设计了顶部采光。同时我们又结合苏州春秋季节凉爽的特点在大堂南侧设置了整面折叠门,在春秋季可以完全打开,形成天然的大堂氧吧,这也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好评。在这个设计中我们也发现,优美的景色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同时可以降低人们对舒适温度的执念,相比空调间,很多客人会更愿意选择沉静在自然中呼吸山林氧气,因此大堂的折叠门全开,即使有些天气温度达不到舒适的程度,客人还是乐于接受,因为美景与氧气太吸引人了。
村落式的总图布局形式,使各单体建筑组合中形成很多围合的或半开敞的空间院落,通过院落的植入和体量的拆解,使得每一处内部空间都能够与外部自然环境亲密相连,将最好的自然光照和通风引入室内。同时建筑的第五立面选择层叠的坡屋面,既表达传统村落的意境,又能利用出挑深远的屋檐起到有效的遮阳作用,同时可以减少雨水对墙体的侵蚀。
7 一体化设计
本项目是一个设计总包项目,在设计前期,室内专业、景观专业、幕墙专业、机电专业等10 余个专项专业就同步介入到项目之中,各专业提前介入,并覆盖项目设计全过程,特别是建筑、室内、景观3 个专业同步推进使室内、室外的景色得到充分互通,既提高设计的品质又大幅度减少后期的变更工作。
8 结语
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要像植物一般,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建筑既要根植于自然环境,又要服从于自然环境。建筑师所策划、规划的是营造建筑的空间,关注的是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的景色,这个景色当然也包含建筑,以及由路径、空间所构成的经过设计的更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