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在生物类专业“细胞工程”教学中的实践

2022-08-23李福后王伟霞杨杰吴少杰郭雷夏振强

现代园艺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双创教学内容

李福后,王伟霞,杨杰,吴少杰,郭雷,夏振强

(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当前,我国的生物类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如何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工程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对于生物类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极其广泛的一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命科学、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以“细胞工程”课程为抓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

1 “细胞工程”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学方式的不足

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细胞工程”课程开设于2004年,主要面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在以往的教学中,课程内容主要简单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组织工程以及染色体工程等方面,较少涉及细胞工程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与其他重点高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较大差距。

生物工程专业每年招收2 个班,总人数超过70人。按照要求,以大班教学为主,课堂上,任课教师主要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同学们传递教学信息,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开展课堂讨论,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无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2-3]。

1.2 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师力争做到系统、全面、生动地介绍细胞工程领域的科研进展,但该课程更新速度快,且操作性强[4-5]。学生被动接收了课程信息,却无法形成实践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细胞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特别是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模块,与工厂实践联系非常紧密,但因为缺少教学经费,课程组很难有效组织学生去工厂参加“认知实习”,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细胞工程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双创教育”发展内涵及现状

2014年,国家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双创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基于“双创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成为热点。将“双创教育”融入大学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及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的应用性人才,提高国家的创新驱动力[6-7]。

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内生动力等;且师资力量、创业平台等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等;另外,双创教育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尚无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取精准教育[7]。

3 “双创教育”在“细胞工程”课程中的实践

“双创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思维和能力[8-9]。“双创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深入融合到课程体系中,如何把“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将是今后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要方向。

基于“细胞工程”教学,课程组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促使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双创能力,适应细胞工程领域的新发展和新任务。

3.1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方案和目标

连云港是一个农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市域内有众多的花卉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多以“组织培养”为手段,生产蝴蝶兰、百合、红掌、白掌等观赏园艺产品,这些企业恰恰是“细胞工程”课程的实践基地,满足课程的实践需求。为了实现课程教学和企业产品的互融,课程组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学大纲,结合生产实践,本课程设定3 个教学目标。

目标1:理解细胞工程的概念和研究任务。分析细胞工程新产品、新技术中涉及的复杂问题。

目标2:准确理解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应用细胞工程专业知识,研究新产品、新技术中涉及的复杂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目标3:评价细胞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实践化,双创教育实体化,对第一课堂进行了深入改革,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双创思维。

3.2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课程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根本,只有组建一支教学能力强、业务能力熟练且工厂化经历完备的教学团队,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双创教育”,课程组除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以外,还依托学校的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要求教师全部具有2 年以上的工厂实践经历。通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课程信息,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通过具体的科研任务,更好地规划具体的创新创业方案。

3.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融合“双创教育”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应用性、实践性等原则,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既保持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又符合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减少植物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染色体工程等内容,适当增加愈伤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植物组织与器官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等内容。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内容设定为3 模块6项目,共24 学时,所开项目符合连云港地区的企业发展需求(图1)。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撰写创新创业计划书,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答辩,邀请企业人员作为答辩委员,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技术书进行点评和修订,在完善计划书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图1 细胞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3.4 有机融合“工程教育”和“双创教育”

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当前,我校正在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工作,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10-12]。将“工程教育”和“双创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促进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使“细胞工程”教学成果有效支撑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的主旨在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其理念以教学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反向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13-14]。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3.5 构建课程教学设计模型

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型是成功开展教学的前提。由图2 所示,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实现3 个教学目标为任务,通过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双创教育,将形成性评价和教学成果反馈给教师,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有力推动“细胞工程”教学向更高目标迈进。

图2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设计模型

依托“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设计模型,课程组开展了多轮教学实践活动,成功地将“教学内容”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中深入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同时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开展创业示范活动,极大促进了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3.6 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以往传统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考核。而弱化了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评价。为了更好地实现“双创教育”和“成果导向”目标,课程组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过程评价。理论课程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平时成绩占比60%;平时成绩由课堂测验(10%),章节测验(10%),分组讨论(15%),期中考试(15%)和大作业(10%)等构成。其中,大作业题目由老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根据某项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撰写综述。分组讨论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以外,灵活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讨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课程考核成绩由实践考核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构成,实践考核成绩由答辩成绩(20%)和操作考试(30%)等构成,平时成绩由实验报告(25%),实验规范(10%),平时操作表现(10%),以及创新创业计划书(5%)等构成。在实践教学环节,考察学生的实验态度、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和其他成员的协作能力等。通过注重学习过程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双创教育”的实效。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在“细胞工程”教学中融合“双创教育”更是一种创新。然而,仅以一门课程开展“双创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建立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或者竞赛,同时将“工程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开发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双创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