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江苏共青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022-08-23文|张丞
文|张 丞
团江苏省委宣传部三级主任科员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江苏青年迅速响应,用游行示威、罢课等行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一大批江苏青年在参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打破了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开始主动探寻救国救民之路,成立了一大批凝聚革命力量的青年组织,各种各样的新思潮开始在江苏境内传播,以共产主义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进入广大江苏青年的视野。有了青年组织,有了共产主义信仰,再加上部分早期共产党员在江苏的活动与推动,以青年学生为主要组成的江苏共青团组织具备了成立的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图|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记录,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藏
江苏境内最早的共青团员出现在1921年。根据1923年12月5日《南京地方团员调查表》显示,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谢远定、邓光禹、李国琛,中学教员曹刍,工厂艺徒王光林、祝其亲、金太瑺,海军学校学生郭泰生等8人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8人为江苏历史上第一批团员。到1922年4月,南京15名团员在南京高等师范集会,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于5月派出代表莫耀明赴广州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的南京团组织尚未正式建立,仍处于建设筹备阶段;5月,江苏第一个团组织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宣告建立。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随后,江苏各地团组织纷纷建立,隶属于团中央的省级团组织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建立。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苏召开
江苏共青团组织的成立,与全国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1922年南京团组织成立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直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情况才有了明显改变。
在192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青年运动决议案》,此决议案明确提出青年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在组织和指导上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加以援助。根据中共三大的会议精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8月20日至25日在原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召开,包括邓中夏、瞿秋白、毛泽东、施存统等在内的多名中共党员参会。
会上,邓中夏、瞿秋白、毛泽东分别致辞,他们肯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自1922年成立以来的成绩,也指出了青年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邓中夏的致辞分析了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指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使命为:“团结无产阶级青年学生、劳工、农人们,一致向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以及国内的军阀作战。”少年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在祝辞中肯定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青年对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已群起作反抗”,但也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存在的弊端:“中国的青年因处于宗法制度及小资产阶级经济环境之中,对于阶级利益无明确的认识”,所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运动尚没有分清青年运动与工人运动的界限,团员人数也从去年的“五千减至两千零几十”。中共中央代表毛泽东在祝辞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最好的现象是在多地方能彼此谅解,没有如C.P(指中国共产党)一样产生彼此的误会与隔阂”,存在的缺点是“不与群众接近,而又自露色彩太甚……今后应训练团员到群众间去。S.Y (指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前的运动太空洞,不合实际生活的要求。希望今后由空想进于实际,注意民众痛苦症结之所在,而从事于脚踏实地的工作”。
在6天的会议期间,共通过了13项重要决议,其中,《本团与中国共产党之关系的决议案》的顺利通过,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为“愿接受中国共产党之组织上及行动上之指导及援助”,为江苏团组织在今后发展与壮大过程中如何处理党团关系问题提供了明确的遵循。
图|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梅庵
南京团组织代表谢远定出席了此次大会。根据大会留下的档案《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案》可以看出,当时南京团组织的发展现状是虽然“绝而复苏”但“尚无多大成绩可言”,主要原因是“惟此地教会势力所盘踞”,今后南京团组织的主要任务应集中在对教会势力施以最大打击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江苏团组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3年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团二大精神具体讨论了青年团如何进行革命运动,完善了组织建设。继南京之后,无锡、徐州等地方团组织也较快建立起来,江苏团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
江苏地方团组织的建立
南京、无锡、徐州是江苏最早建立地方团组织的城市。
1922年4月23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筹备会议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召开,共有15人参加会议,会上决议起草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5月5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梅庵得以通过,共有24名团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侯曜和吴亚鲁被推选为南京团组织负责人。这是江苏地方建立团组织的开端,此后,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一直为省内较为活跃、作用较大的团组织。在团二大后,根据团二大精神,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3年10月23日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次会议上,27名参会人员共同深入学习了团二大精神,并以此精神为指导探讨了今后一个时期团组织在开展学生、军人、妇女等运动中的具体做法,明确了入团要求等。江苏地方团组织对于革命的组织推动作用在此次会议后得以进一步加强。
1923年10月11日,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在召开的第十七次会议上决定派员帮助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支部,发展团员,创办工人夜校。11月18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支部正式建立,当时的组织名称为“中华江苏无锡青年团”,归团上海地方领导,此团的团章宗旨为:“革除恶霸,解放平民,改良社会,尽力于有益人群的工作,做成良心结合的团体。”
1923年,南京团组织成立之初的负责人吴亚鲁自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到徐州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到达徐州后,他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团员,直接推动了徐州团组织的建立。1924年6月1日,徐州的13名团员在户部山举行了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通过了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选举产生了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吴亚鲁、卢印泉任书记部主任。
和全国大部分这一时期的党团组织一样,江苏这3个团组织虽然已初具雏形,但成员人数较少,缺乏明确的活动纲领,没有明确的上级领导,虽同处江苏一省但隶属关系却并不相同。到1924年时,江苏3个地方团组织发展状况如下:南京团组织是独立的地方团,规模最大,有6个支部、45名团员;徐州团组织为团支部,有11名团员;无锡团组织为上海地方团的第9团支部,有5名团员。
江苏省级团组织的建立
江苏省级团组织的建成,是由团中央统一谋划部署。江苏省级团组织最早也并非为独立的领导机构,而是与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同属一个团区委,直到1927年时才建成了独立的团江苏省委。
1924年,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凝聚青年力量,根据团二大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修正章程,团中央于1924年决定召开江、浙、皖区团员代表大会,成立区级团组织,选举区执行委员会,领导辖区内团的工作。同年6月,江、浙、皖区团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团江浙皖区委员会正式成立,张秋人等5人被选为执行委员,隶属团中央。因区委办公所在地设在上海,根据团章规定,团江浙皖区执行委员会还兼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区地委”,这是江苏团组织首次拥有非团中央一级的上级领导组织。但1925年2月,团中央决定撤销团江浙皖区委员会,南京、无锡、徐州等地的团组织归团中央直接领导。此时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于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苏境内的团组织也完成了名称的更改。
1926年,团中央根据局势发展需要,再次作出决定,将江苏、浙江两省和上海市合为一区,建立江浙区团组织领导机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浙区执行委员会,领导机关仍然设在上海,领导江、浙、沪区团的工作。
独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苏省委员会建成于1927年5月。此时的团中央根据团全国四大通过的团章,撤销了团江浙区委,分别成立团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团江苏省委兼团上海市委,直属团中央领导。此后,团江苏省委正式成为全省团组织的上级领导机关。但在这一黑暗时刻,白色恐怖笼罩江苏,江苏共青团组织与党组织一样,面临着国民党的多重围剿,省级机关多次被破坏,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但星星之火却一直未被熄灭,随时准备燎原成热烈火海。
纵观近代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怀揣共产主义信仰、在全国率先建成的江苏共青团组织,从成立之初,便一直在为江苏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储备、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年轻的革命者,为革命之火在江苏全境乃至全国的迅速点燃提供了骨干力量支撑,成为了江苏凝聚青年力量的强有力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