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月信贷增长疲弱

2022-08-22文颐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长期贷款社融信贷

文颐

7月金融统计数据已经出炉,截至2022年7月末,中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7.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月末降低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增速较前期有所回落。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53.63万亿元,增速环比回落0.22个百分点至8.21%,超上年同期增速1.98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36.68万亿元,增速环比再次下降0.4个百分点至10.22%,较上年同期增速低5.53个百分点。7月数据显示,贷款增速回落,中长贷增长疲弱。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1-7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4.35万亿元,同比多增5150亿元。分期限来看,当月的短贷及票据融资新增录得-679 亿元,同比少减42亿元;中长贷新增录得4945亿元,同比少增3966亿元,新增量再次下行。7月信贷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一是前期信贷冲量,超前消耗部分需求,当月新增贷款呈季节性回落;二是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疫情反复叠加房地产风险,压制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市场关注的居民及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疲弱。7月,住户贷款新增1217亿元,同比少增2842亿元,环比少增72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减少354亿元,环比少增 455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同比减少2488亿元,环比少增2681亿元。在政策刺激下,居民消费阶段性复苏后呈回落态势,短贷增长持续性不强。停贷风波影响购房意愿,居民中长贷同比持续少增。

7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同比少增14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同比多减969亿元,环比少增1045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1478亿元,环比少增1103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多增 1365亿元、2340亿元。由于季末信贷冲量,提前释放部分融资需求,7月短贷规模季节性缩减,中长贷同比再次少增。实体需求尚未完全恢复,融资动力不强,后续信贷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行。

8月12日,央行发布2022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 比少增4042亿元,市场预期1.15 万亿元;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7月新增社融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市场预期1.39万亿元;社融余额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7月有效信贷需求不及预期。

具体来看,2022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91亿元,社融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010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M1、M2增速分别为6.7%和12%,环比分别上升0.9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增加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747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1.4%,环比上升 0.6个百分点。

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反映在疫情扰动叠加风险事件冲击下,当前融资需求仍较弱,且贷款需求不及预期。具体来看,从表内融资来看,7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137亿元,反映居民及企业信贷需求仍偏弱,信贷增长不及预期。

从表外融资来看,7月委托贷款新增89亿元,信托贷款压降398亿元。整体来看,非标融资监管政策仍较严格,但资管新规整改已结束,预期2022年整体表外融资的压降幅度会低于2021年。

从直接融资来看,7月企业债券新增734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1437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357亿元和多增499亿元。7月新增政府债券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发行速度环比回落。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发行3.4万亿元,基本完成全年额度,预计下半年新增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支撑作用将减弱。

综合分析人民币贷款构成可知,7月信贷结构不佳。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01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规模同比少增3966 亿元;一方面,6月信贷冲量透支了部分7月的需求,另一方面, 7月疫情反复和风险事件频发,有效信贷需求受到压制。

分部门具体来看,居民部门贷款增加1217亿元,同比少增28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少增354亿元,表明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居民消费贷款需求不足。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主要受到房地产行业风险事件的影响,地产销售端偏弱,未来需持续关注房地产政策走向及对销售端的带动作用。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877亿元,同比少增14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同比少增9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同比多增1365亿元,呈现票据冲量的现象,而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1478亿元,表明信贷结构不佳,企业实际融资需求仍较弱。

从存款端分析可知,M2与社融增速背离。截至7月末,M2余额为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环比提高0.6个百分点;M1余额为66.18万亿元,同比增长6.7%,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预计主要与季节因素及低基数效应有关。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市场预期值为1.15万亿元,信贷总量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

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447亿元,同比多增11747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1.4%,增速环比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新增存款同比增加10220亿元,企业新增存款同比多增2700亿元,与季节效应及低基数有关。财政存款7月新增4863亿元,同比少增1145亿元,反映出财政支出力度环比减弱。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8045亿元,同比少增1531亿元,主要由于A股处于震荡行情,投资者存款搬家意愿较低。

总体来看,7月社融总量及结构数据均不及预期,居民和企業端贷款需求仍较弱。考虑到2021年财政后置,而2022年财政前置,社融增速预计于6月已见顶。随着疫情扰动因素的消退,未来仍需关注房地产政策的落地实施及各项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实施。

对银行而言,市场对于7月信贷数据疲弱已有一定的预期,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展望下半年,短期使得银行板块承压的风险事件将逐步化解,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及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经济有望逐步修复。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关注两类银行:第一类为下半年基本面改善明显的股份制银行;第二类为区域位置优异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银行。

信贷需求整体偏弱或许在市场预期之内,但信贷总量和结构均表现不佳则有点意外。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市场预期值为1.15万亿元,信贷总量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分结构来看,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均出现回落。

在居民贷款方面,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少增354亿元,反映消费贷款意愿有所下降;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同比少增额扩大至2488亿元,与6月相比同比少增989亿元,7月房地产销售再度回落,短期烂尾楼等风险事件进一步冲击居民购房意愿。

在企业贷款方面,7月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少增969亿元和1478亿元,票据继续冲量多增,在 5月、6月积压的信贷需求释放后,实体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再次显现。综合来看,7月信贷在总量和结构均有所转弱,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软,经济复苏基础有待夯实。

总体来看,实体经济信贷增长不足和企业债拖累7月社融表现。7月社融规模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 亿元,市场预期值为1.39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末下滑0.1个百分点至10.7%。分结构来看,新增社融的缩量表现主要归因于表内信贷和企业债的拖累。7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政府债方面,7月净融资规模达到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仍然是社融的最重要支撑。非标融资方面,委托贷款同比多增 240亿元,信托融资同比少减1173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多减428亿元。直接融资方面,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多增499亿元,企业债券同比少增2357亿元。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财信证券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财信证券

在融资不足的背景下,流动性持续宽裕,M2增速持续走高。7月M1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月末提高0.9个百分点;7月M2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月末进一步提升0.6个百分点,M2与社融增速的背离,反映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宽裕;另一方面,也与财政支出力度不减有关。7月新增存款447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整体延续了同比高增的趋势。分类别来看,一般性存款中居民和企业存款同比分别少减1.02万亿元和2700亿元,整体储蓄意愿较强;财政和非银存款同比分别少增1145亿元和1531亿元,在财政投放持续加速的前提下,财政存款继续向一般性存款转换。

7月信贷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与6月信贷冲量造成的透支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制于疫情反复叠加地产销售回落造成的实体信贷需求再次走弱,反映经济复苏基础有待夯实。从近期监管在各项重大会议的表述来看,“宽信用”仍然是下半年央行的政策重点,预计围绕改善居民和企业预期、提振实体融资需求的宽信用政策将持续加码。

7月社融新增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增速为10.7%,环比减少0.1个百分点;7 月人民币信贷新增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增速为11%,环比减少0.2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7月是信贷低点,6月冲量对7月透支效应极强,同时疫情反复和按揭停贷压制预期。展望未来, 抓落实有望形成信贷投放支撑,信贷节奏可能类似于二季度,预计8月同比持平,9月同比多增。

问题是,在6月信贷表现超市场预期的情况下,为什么7月信贷数据这么弱?

根据浙商证券的分析,7月信贷数据的情况,类似于2022年4月的情况。弱于预期主要有以下两个核心原因:第一,6月冲量对7月透支效应极强,考核时点之后无论是地方需求还是银行动力都下降。第二,7月疫情反复和按揭停贷频发,压制预期。疫情反复的影响,表现为居民短贷的净收缩和同比少增;停贷风波发酵,使得居民购房预期进一步恶化,表现为居民长贷大幅少增。

那么,未来信贷社融会如何发展演变?信贷可能重演二季度的走势——第一个月极弱、第二个月持平、第三个月冲量。8-9 月信贷的支撑因素将来自于存量政策的落地,以及地产刺激政策效果。

从存量政策落地来看,一方面,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调整8000亿元,推动设立3000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地方专项债要求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投资发力拉动配套融资增长。

从地产刺激效果来看,根据报道,近期南京、苏州、无锡放松二套房首付比,强二线城市的地产松绑政策对于需求的刺激效果,需持续观察。社融增速预计见顶。主要考虑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叠加2021年年底社融增速回升。

对市场而言,当前最关心的是未来总量宽松会继续加码吗?浙商证券认为,总量宽松加碼概率不高,预计以现有政策落地为主。首先,流动性投放的掣肘因素增多。在二季度央行货政报告中,新增提出“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其次,目前来看,货币总量宽松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结构性政策出台与落地。具体来看包括政策性银行工具与地方债资金使用,以及房地产纾困、需求放松相关政策。

7月信贷社融的疲弱,市场已经有所预期。当前时点,银行板块估值隐含不良率高达17.6%,意味着市场不但对地产有深度担忧,更对经济信心严重不足。未来房地产政策将逐渐明朗,银行股处于黎明前夕,未来反转机会概率较大。

7月单月新增社融0.76万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较6月大幅回落;截至7月末,社融存量3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2%,增速有所收窄。由此可见,7月新增社融大幅回落,存量社融增速收窄。

信贷和企业债减少是社融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7月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新增政府债券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新增企业债融资734亿元,同比少增2357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表外融资减少3053亿元,同比少减98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再度承压,居民与企业融资需求超预期走弱。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07.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比少增4010亿元,短贷和中长期贷款承压,票据融资继续冲量。7月单月短期贷款减少3815亿元,同比多减1323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4945亿元,同比少增3966亿元;新增票据融资3136亿元,同比多增1365亿元。

新增居民部门短贷和长期贷款均不同程度减少,预计来自疫情反复和停贷事件影响。7月单月居民部门新增信贷1217亿元,同比少增28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多减354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486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企业短贷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速走弱。7月单月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2877亿元,同比少增14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同比多减969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459亿元,同比少增1478亿元。

另一方面,“保交楼”推动按揭停贷风险逐步化解,基建有望持续发力。7月社融回落预计受到6月冲量影响,同时停贷事件发酵对居民按揭贷款需求产生压制,7月2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财信证券

8月12日,银保监会通气会介绍银保监会积极指导银行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同时指出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AMC改革化险方案。“保交楼”政策加码有助于停贷风险的化解。与此同时,随着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新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和新设3000亿元金融工具的落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望加速,带动配套信贷增长。

随着保交楼措施陆续出台化解停贷风险以及基建投资持续发力,东海证券认为,社融持续下行空间有限,随着央行近期下调MLF和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10BP,有利于引导LPR下降,刺激信贷需求,继续看好当前阶段银行板块估值低位的配置机会。

对央行披露的2022年7月金融数据,安信证券认为,融资需求依然呈现“表内信贷弱、表外融资恢复、逆周期加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贷增长乏力。7月投向实体的贷款(定义为社融口径下人民币贷款扣减信贷收支表口径下的票据融资)仅为952亿元,同比少增5668亿元,在6月数据大幅冲高之后再度回落,表征当前融资需求恢复的可持续性不强,叠加7月受“停贷断供”事件的影响,居民购买新房意愿下降,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企业融资同样也受到局部疫情反复的冲击,企业短贷、中长期贷款增长缓慢。银行不得不通过多增票据来填充信贷规模。

其次,在表内信贷需求不足的环境下,表外融资仍在改善。自2022年3月以来,当月新增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持续正增长,基本摆脱了2021年负增长的局面。放长时间来看,资管新规对表外融资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减弱,表外融资改善的趋势大概率能维持。

最后,逆周期政策加码,7月政府债券发行同比多增2178亿元,自2021年11月以来政府债券规模持续正增长,表征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在发力,基建投资以及配套的基建贷款恢复的确定性依然较高。

从金融数据来看,7月社融增速小幅回落,与M2之间的缺口扩大,M1增速持续上升。截至7月末,M1增速回升至6.7%,自2022年1月以来呈现持续改善的势头,说明企业层面的流动性是在逐步改善的,上一轮M1持续回升的周期对应的是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但这种流动性在企业层面可能发生分化,房地产企业流动性依然紧张,而非房地产企业流动性较为充裕。另一方面,截至7月末,M2增速回升至12%,自2021年4月以来呈现明显上行趋势,表征当前金融体系负债端压力较小,人民银行对货币的供应也非常充足。

7 月以来银行股的调整、票据利率触及零附近,已经反映了投资者对7 月金融数据偏弱、经济下行的预期。

然而,在融资层面,7月末社融增速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与M2增速之间呈现剪刀差缺口,表明当前金融机构资产投放压力较负债端的压力更大,在预期不明朗、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缺乏新增融资意愿。

安信证券认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下可对未来保留一份信心。2015年至今,当月投向实体的贷款同比变化幅度,有两个阶段曾经出现持续的负增长,第一个阶段是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持续时间12个月,对应当时去杠杆政策,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市场主体信心低落,预期较为悲观;但在2018年7月,决策层对资管新规政策进行纠偏、2018年11月对民企政策进行调整之后,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信心在2019年逐步恢复。

第二个阶段是2021年4月至今,持续时间达到13个月(除去同比正增长的月份),对应地产周期下行,叠加俄乌冲突、国内疫情超预期恶化、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实体经济信心不足。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和救助受困房企,政治局会议也进一步强调了“保交楼、稳民生”的诉求,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局面有望逐步缓解。

对银行股而言,安信证券的判断是“不必过度悲观”。站在2018年下半年的视角,市场参与者普遍对未来非常悲观,但这种预期在2019年初即被扭转;站在当下,市场主体同样也对未来偏谨慎,而忽视了7月2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底线政策思维,从政策底传导至房地产市场底部,可能仅仅需要的是时间,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

对银行板块而言,经济下行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已经充分体现在银行估值中,截至2022年 8月13日,银行板块静态估值仅为0.5倍PB,安全边际充分。与此同时,随着上市银行陆续披露中报信息,半年报业绩表现对银行板块行情的催化值得关注。

7月以来银行股的调整、票据利率触及零附近,已经反映了投资者对7月金融数据偏弱、经济下行的预期,对未来一段时间银行股的行情,在市场预期极度悲观的背景下,对银行股过度悲观没有必要。

猜你喜欢

长期贷款社融信贷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银行信贷、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图说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信贷投向特点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