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与路径*

2022-08-22綦良群吴佳莹李庆雪

江海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服务化装备制造业

綦良群 吴佳莹 李庆雪

引 言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工业的心脏、国民经济的生命线、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我国装备制造业亟须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服务化具有高价值、高知识含量以及无形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增值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是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架起了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四梁八柱”,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字技术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在数字经济成为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动力源?这些动力源又是如何驱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顺利实现的?科学回答以上问题,对装备制造业高质量服务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既有研究认为,制造业进行服务化转型主要受顾客需求(1)Vandermerwe S.,and Rada J.,“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6(4),1988,pp.314-324.、市场竞争(2)张昊、王莉静、李庆雪:《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3期。、经济收益(3)Mathieu V.,“Product Services: From a Service Supporting the Product to a Service Supporting the Client”,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16(1),2001,pp.39-61.、资源整合能力(4)李靖华、林莉、李倩岚:《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基础观》,《科研管理》2019年第3期。以及创新能力(5)周杰、薛有志、尚志文:《制造企业服务化、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9期。等因素驱动。但是,现有文献多从理论层面分析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对于制造业服务化动力因素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动力作用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服务化发展有所裨益。

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源泉:理论机理与研究假设

(一)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内在机理

最早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可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制造商为客户提供较为简单的使用培训和机器维修服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附加服务仅限于此,并且是否提供附加服务跟机器或产品本身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没有任何关系。虽然这种微乎其微的服务在主流市场看来并不重要,但相对出色的服务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满意度。随着工业4.0时代的开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地域带来的差异和隔阂变得越来越小,全球装备制造业逐渐汇聚到同一市场空间内进行竞争。从竞争优势理论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多以成本领先战略立足,各子行业所产出的装备产品在外观、质量、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极小,很难通过装备产品自身实现差异化、获取超额利润,只能通过一再挤压几乎透明的利润空间来进行竞争。服务作为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并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工具之一,其异质性、可持续性、兼容性能够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因此,在装备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增加服务要素、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包含研发、设计、物流、销售、售后等基本环节,服务在其中能够提供装备产品运行调试和组装、运行过程中故障维修、设备维护和保养等附加项,成为装备制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这种可以抽象为点对点的“环节—服务”嵌入能够通过任意环节和服务的组合为不同的装备制造业子行业提供独特的竞争优势。

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以未曾出现过的方式进行结合,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具有渗透力强、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等文件,均指明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赋能价值。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制造过程被赋予了更多的信息传递功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装备制造业的原材料以及设备等资产都打上了信息标签,客户能够通过编号准确追踪订单进度,虚拟制造系统能够把前端的订单数据以及图片信息变成附有加工属性的数据,进而将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产品订单上传到数据处理中心,这推动了以解决客户问题为主的商业模式的产生,使装备制造业由标准化生产转为按客户需求生产。在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能够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各个生产制造企业之间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在统筹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基础上,逐渐从关注产品的生产制造转向关注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为客户集成解决一系列问题,从单纯提供一类产品向提供一种能力转变。

综合上述分析,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从产品与服务的浅层关联到一般性结合再到服务化实现”,而这一过程受到多个维度的动力作用,可归结为市场竞争驱动、客户需求拉动、外部环境带动以及企业资源推动4类。

(二)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因素

1.市场竞争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服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可扩展性、溢出效应以及协同效应等属性。市场竞争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主要取决于潜在的竞争威胁,即当制造企业面临较大的潜在竞争威胁时,就会主动实施服务化战略。制造企业在面临非正式竞争时,单纯在产品形式化方面进行创新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绩效,会更加积极地采取服务化战略进行反击。虽然相较于普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较难被模仿,但与此对应的是技术创新的难度和成本也更高,因此,装备制造企业同样需要通过服务化转型来应对市场竞争。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数字经济下市场竞争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提供动力。

2.客户需求

个性化定制需求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法国高级时装定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可以转化为数据形式在云端储存,不再受时间及地域的限制。概括而言,技术发展变化过程大致经历了“手工制造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工业化生产流程满足市场普遍需求—云智能制造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三个阶段,这说明,无论技术怎样变化,最终都会致力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当客户产生服务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时,装备制造企业极有可能会依据不同客户的行业特征、经营模式甚至订单量,通过外包、众包、并购等手段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业务范畴等,以便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经济下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提供动力。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和消费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客户能深度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同样能跟踪客户产品使用的每个阶段。在客户需求高度个性化的情况下,需求会呈现动态变化的不确定性,因此,客户参与的作用日益重要。通常而言,客户参与是指客户从装备制造业新产品研发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参与,如提供产品创意、提供技术建议、试用并推广新产品等。(6)Fang E.,Palmatier R.W.,Evans K.R.,“Influence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on Creating and Sharing of New Product Value”,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36(3),2008,pp.322-336.当多数客户表现出较为积极且强烈的参与意愿时,若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不能及时满足这一需求,那么原有的客户极有可能会转向支持客户参与的国外装备制造企业,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现有用户转移无疑会进一步抑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若能够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优化与客户的资源共享渠道,通过与客户进行价值共创来满足客户参与的需求,则有助于突破当下面临的发展瓶颈。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3:数字经济下客户参与需求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提供动力。

3.外部环境

不同技术发展环境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呈现不同样态,如传统信息技术使ERP软件广泛应用到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中,能够帮助装备制造企业更好地管理生产设备;数字化技术如云计算能够帮助装备制造企业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工业互联网服务要素的嵌入则有利于装备制造企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传统信息技术本身并不带来价值增加,而数字化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使数字服务成为增值能力较强的部分。(7)吴晓波等:《数字情境下制造服务化的治理机制: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研究》,《科学学研究》2021年第4期。当前,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带动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处于“通过云智能制造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阶段。在此阶段,装备制造业可以利用物联网采集装备产品生产流程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经云计算后应用到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提供针对性服务等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3D打印行业,得益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3D打印被广泛用于研发与设计单件或少量产品,成为部分装备制造行业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实现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手段。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4:数字经济下数字环境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提供动力。

政策本身承担着信号传递的功能,可调节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在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下,生产要素会逐渐向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进而形成马歇尔外部性,这有利于克服市场机制天然的缺陷,降低要素错配的程度以及产业间的交易成本。(8)李庆雪等:《行业要素错配下企业服务化意愿与企业绩效——基于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9期。近年来,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互联网服务的发展。随着相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逐渐扩大,装备制造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高质量的服务,当两产业间的耦合协同程度越来越高时,各类细分服务渗透到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之中,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便应运而生。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5:数字经济下政策环境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提供动力。

4.企业资源

数字经济时代的服务属于无形资产,因其价值难以衡量,而且在知识与研发方面的成果容易溢出,不能作为实物抵押品,因此,拥有较多无形资产的企业可能更难获得融资。装备制造业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经营成本高是其显著特征,如设备成本、研发成本、检测成本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在资金投入不足、资源获取受限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企业往往无法通过技术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由此陷入“无资金就没有技术,无技术就没有市场,无市场就没有资金”的恶性循环,从而即使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协调内部资源进行服务化转型。具有较强资金获取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够摆脱资金资源约束,进而通过资源的协调分配开展服务化转型。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6:数字经济下企业资金获取能力能够调节市场竞争与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之间的关系。

当客户产生个性化服务需求之后,装备制造企业能否准确识别并把握客户需求便成为关键问题。具备较强知识获取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够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加强同供应商甚至是客户的沟通,获取相关信息、技术与知识,通过知识的转化、吸收、再创造等增强其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而知识获取能力较弱的装备制造企业难以在开放的外部网络中充分吸收和运用知识,相对而言较难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开放的外部网络中,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互行为存在“双赢”甚至“多赢”的互动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客户参与获取更多的技术与营销知识,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的共同增加。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7:数字经济下企业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调节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与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之间的关系。

H8:数字经济下企业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调节客户参与需求与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之间的关系。

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特别是对于精密机械制造业而言,其设计、生产、维护的难度都会随之加大。通常具有较强知识获取能力的企业能够通过联盟、兼并等方式找到化解这一困境的方案,更容易通过服务化转型“暂缓”技术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但知识获取能力较弱的企业则很难及时获得外部支持,并且由于新技术的学习成本较大,面对多变且复杂的外部技术环境,此类装备制造企业容易陷入“技术锁定”的困境。此外,具备较强知识获取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还能够及时获取政府发布的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服务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更加充分地享受补贴、退税、示范企业申报等优惠政策。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9:数字经济下企业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调节数字环境与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之间的关系。

H10:数字经济下企业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调节政策环境与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动力作用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每条连线代表一项动力要素驱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假设,实线代表直接驱动力,虚线代表间接驱动力。

图1 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动力作用的理论模型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动力的作用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度量及数据说明

在上文分析基础上,借鉴经典文献,选择合适量表题项对文中各潜变量的观测变量进行测量,涉及的外生潜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和内生潜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服务化动力模型的潜变量及观测变量

在科学设计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最终回收问卷306份,其中,去除明显填答不合理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5%。选择结构方程模型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动力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二)信效度分析

运用软件SPSS23.0对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各量表各题项及总体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因此本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GFI指标值、CFI指标值、NFI指标值均大于0.90,RMR指标值小于0.05,且所有构念下指标的因子载荷均满足显著性要求,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三)实证检验

其一,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动力的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效应进行分析,标准化效应如表2所示。其中,市场竞争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驱动作用系数为0.324,该结果与理论假设相一致,说明潜在的竞争威胁和非正式竞争能够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客户参与需求的直接驱动作用系数分别为0.211和0.198,该结果同样与理论假设相一致,说明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化转型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必然选择,而客户参与则能够通过提供产品创意、提供技术建议、试用并推广新产品等更好地助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数字环境和政策环境的直接驱动作用系数分别为0.355和0.314,与理论假设相一致,说明数字环境下不同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服务化类型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而政策环境则通过发挥政策引导、支持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市场竞争还能够通过提升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中介效应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而客户参与需求、政策环境则能够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字环境间接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

表2 服务化动力标准化效应

其二,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调节动力进行检验。对有调节动力因素的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其中,χ2/df值为1.934,小于2;RMSEA值为0.077,小于0.1;GFI值为0.934,大于0.9;TLI值为0.952,大于0.9;CFI值为0.911,大于0.9;IFI值为0.934,大于0.9,说明加入调节动力因素后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由表3可知,在加入知识获取能力、资金获取能力以及两个调节动力要素与各动力的交互项之后,调节动力要素及其与各动力交互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其中,资金获取能力对市场竞争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与理论假设相一致,说明装备制造企业资金获取能力越强,越能够摆脱资金资源约束,进而通过资源的协调分配更好地开展服务化活动。知识获取能力对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客户参与需求、数字环境以及政策环境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与理论假设相一致,说明装备制造企业知识获取能力越强,能够获取越多客户信息、技术与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促进服务化发展。知识获取能力越强,从数字环境中吸收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越强,越能及时捕捉政府相关政策信息并加以利用,进而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对比表2与表3可知,市场竞争对服务化的驱动系数由0.324变为0.358,驱动作用变大。同样,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客户参与需求对服务化的驱动系数分别由0.211和0.198变为0.417和0.232,数字环境和政策环境对服务化的驱动系数分别由0.355和0.314变为0.375和0.329,驱动作用均增强。这说明,在知识获取能力和资金获取能力两个调节动力的作用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因素能够发挥更大的驱动作用。

表3 调节动力路径系数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动力作用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市场竞争、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客户参与需求、数字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动力源对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起到显著驱动作用;第二,市场竞争通过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中介效应、客户参与需求通过数字环境的中介效应、政策环境通过数字环境的中介效应间接推动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第三,资金获取能力对市场竞争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对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客户参与需求、数字环境、政策环境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鼓励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市场良性竞争。一方面,政府应利用产业集群的竞争效应,通过设立园区、建设示范区等形式,加大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力度,尤其应注重加强集群内部数字基础设施及数字平台建设,促进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信息流通与知识共享,为装备制造业获取数字化建设及服务化转型相关知识、资本等资源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数字平台的监管,构建动态、适时、平衡的监管治理框架,维护装备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数据安全,注重保护企业商业机密,为数字技术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保障。第二,搭建基于数字技术的知识共享平台。基于数字技术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将客户这一主体纳入价值创造环节,提升客户与装备制造企业沟通合作的效率,减少装备制造企业获取知识、掌握市场需求的成本,利用平台共享优势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知识获取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同时,政府应引导装备制造企业重视与网络外部主体建立联系,利用合作共建、项目申请等形式加强装备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客户之间的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加强三方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扩散,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知识获取能力。第三,加强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应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对开展服务化转型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其利用数字技术以及转型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应完善装备制造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发展建立多元化、多层级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小装备制造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拓展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的资金获取渠道。

猜你喜欢

服务化装备制造业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