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08-22裴海瑜

海河水利 2022年4期
关键词:松涛海南省流域

裴海瑜,王 莉

(1.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2166;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

海南省南渡江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热带河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 年4月11—1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海南时指出:海南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的优势,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2]。2022 年4 月11—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再次强调海南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生态、经济、民生协同发展,将国家的绿色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展现给世界[3]。2022 年海南省两会期间,提出了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优海水的“六水共治”部署,统筹协调治水工作,保护好海南岛的“肾脏”[4]。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国务院172 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9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分别批复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迈湾水利枢纽是南渡江上继松涛水库后的另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该工程以供水和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和发电,并为改善枯水期下游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1 南渡江是海南岛的生命之源、发展之要、生态之基

南渡江流域位于东经109°12'~110°35'、北纬18°56'~20°05',流域面积7 033 km2,占海南岛总面积的20.6%。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流经白沙县、儋州市、琼中市、屯昌县、澄迈县、定安县和海口市,于海口市三联村向北流入琼州海峡,干流全长337 km,落差703 m,是海南省第一大河流,也是海南人民的母亲河。南渡江流域形态呈狭长形,河流大体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域内集水面积大于100 km2的支流有20 条,包括15 条一级支流和5 条二级支流,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南渡江流域示意

南渡江作为我国唯一的大型热带河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流域内降水量大且季节差异明显[5]。与此同时,南渡江上游为松涛灌区水源地,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维系着海南省近一半的人口,承载着全省60%的GPD 总量,是全省水量需求最集中的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居海南省各流域之首,因此南渡江承担着海南岛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重任。从本质上讲,保护好南渡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海南岛的“肾脏”,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价值。

2 梯级联控、科学调度是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海南岛四面环海,南渡江作为海南岛最大的河流是该区域的生命之源、发展之要、生态之基。南渡江流域上游为中低山地区,河谷狭窄,坡降大,急滩多,两岸地形陡峻。中游为低山丘陵,南高北低,山间沟谷发育,河道迂回弯曲。所以,上游和中游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为丘陵台地及滨海平原三角洲,地势南高北低,整体较为平坦,因此农田密布、人口集中。为了发展社会经济,海南省以南渡江流域为载体,先后在南渡江干流建立7 座水利水电工程,形成了兼有灌溉、发电、防洪、供水的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海南省经济的发展。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系统的演变、水系的变迁以及治水理念的转变,原有的流域规划不足之处日益凸显。首先,水库拦截及工程调水引走了南渡江干流大量流水,流量的减少导致河道萎缩、水体自净能力减弱,而库区蓄水淹没了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所以,位于上游的松涛水库坝下至腰子河汇合口约3 km干流河段由于无流量下泄,目前已逐步退化为沼泽林地,局地水质也发生恶化。其次,原建河道工程未考虑水生态环境,将自然水流阻隔,严重影响了流域水系连通性,导致产漂流性卵鱼类生境压缩,基本在库区消失,适应静缓流水体的种类如鲮、鲢、罗非鱼等在水库中比例较高,总体的物种多样性降低。主要分布于上游的特有物种大鳞鲢由于松涛水库沿岸居民酷渔滥捕、水质污染以及南渡江修建多处水库,尤其是松涛水库上游建设了南伟水库,使该物种在本流域已濒于绝迹。此外,南渡江流域的梯级开发缺乏联合调度、科学的水资源调配,致使下游高需水区域水资源保证率较低,尤其在枯水期。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海南省再次开展了流域综合规划。针对南渡江现存的问题,规划对现有河道工程进行整治,恢复河道的水系连通性。与此同时,规划新建迈湾水利枢纽对中、下游地区提供灌溉、城市生活、工业用水,兼有发电、滞洪等综合效益,能较多地提高下游沿江市镇防洪标准,并为改善枯水年下游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面向新时代,按照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剖析南渡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渡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岛屿的一个关键节点,流域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战略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调控好南渡江水资源是统筹促进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3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好迈湾水利枢纽工程

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海南省先后在南渡江流域干流上游建设了松涛水库;中游修建了谷石滩水电站和九龙滩水电站;下游修建了金江水电站、龙塘水电站,以及南渡江引水工程。流域的梯级开发有效推动了海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工程的运行、水文情势的变化,南渡江流域水资源配置与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松涛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除遇较大洪水时有少量泄入本流域外,平时将水量跨流域引至琼北地区供松涛灌区使用,使南渡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下降了18.6%(69.07 亿m3),流域水量外调导致河口区海水入侵,上溯距离增加约0.4 km。②流域水资源量显著减少,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坝下河段水环境容量下降及生产生活退水量增加,导致南渡江流域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南渡江干流水质总体能满足水质目标要求,但局部时段个别水质因子存在超标现象,主要支流大塘河、龙州河、南坤河水质超标较为严重。③流域梯级开发与水资源科学配置要求有一定差距,如遇枯水期,很难保证下游饮用水和水生态安全。几十年的分析论证表明,保护南渡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关系是南渡江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核心。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城乡供水量0.47亿m3,95%频率城乡供水量1.66 亿m3,可满足海口市、海口江东新区及新增灌区的供水安全,有承上启下、跨时空调节水资源的功能,是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南渡江水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澄迈与屯昌两县交界处,右岸为屯昌县境内国营黄岭农场,左岸为澄迈县红岗林场宝岭,坝址距上游已建松涛水库约55 km,距下游已建的谷石滩水电站坝址约22 km。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该工程所在区位是海南环岛平原台地农产品提供功能区,拥有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工程库区位于南渡江的中游河段,主要为丘陵、剥蚀波状平原等地貌单元,地势总体呈两山夹一江的态势,南渡江在工程区内总体呈东西向分布,沿河南北两侧多丘陵,植被以次生热带雨林、灌草丛、经济林为主,丘陵外侧多分布剥蚀平原,有大量农田。库区段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3 目62 科133 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9 种,即松雀鹰、鹗、蛇雕、黑翅鸢、游隼、红隼、褐翅鸦鹃、小鸦鹃、领角鸮;海南省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36 种,分别为细刺蛙、大绿蛙、海南溪树蛙、中华鳖等。坝址区域有砖红壤、水稻土、紫色土、潮沙泥土、沼泽土、石质土等11个土类,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十分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冬季瓜菜和发展牧业。由于迈湾水利枢纽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其生物多样性丰富且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竭力保护好迈湾水利枢纽周边生态环境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1 在工程建设中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依据生态环境部关于迈湾水利枢纽环境报告书的批复和水利部关于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迈湾工程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成立环境管理机构,构建环保管理体系,制定环境管理制度,统筹参建各方,以验收为目标导向,自开工以来,通过开展大气、噪声等环境监测和生态调查,全面建成迈湾工程生态环保监测监控体系。为强化施工区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出避让、减缓、恢复和补偿措施,尽量缩小施工占地范围,采用封闭式施工方式,布设相应的隔挡、降尘减噪设施,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及陆生生态的影响。同时,优化施工场地,避让左岸的次生热带雨林;结合水源涵养林建设,对次生热带雨林植被进行修复。针对该流域已建梯级工程严重阻隔河流连通性问题,在迈湾坝址下游谷石滩、九龙滩2座已建水电站补建鱼道,拆除腰子河干流现有3 座小水电,恢复腰子河天然河道生境,在合适水域设置人工鱼巢,并进行长期的水质、鱼类和水生生物等生态环境监测。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增殖放流海南长臀鮠、鲮、鳊、倒刺鲃、光倒刺鲃、大鳞鲢、高体鳜等鱼类,放流规模为50 万尾/a;过鱼设施选择升鱼机。施工期间,地方环保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等未接到相关污染问题投诉。

3.2 保护水生态,梯级联控调节水资源

针对南渡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已建梯级水库调节性能弱的问题,通过松涛水库、迈湾水库、南渡江引(调)水工程联合调度以满足并保障下游生态需水。上游松涛水库建成后基本不向坝址下游泄放流量,本工程“以新带老”提出松涛水库补建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汛期泄放15.6 m3/s,非汛期泄放5.2 m3/s 生态流量;迈湾坝址处11月—翌年5月泄放不小于10.3 m3/s的生态流量,9—10 月泄放不低于20.5 m3/s 的生态流量,且在6—8 月鱼类生态敏感期泄放生态流量增加至25.9 m3/s,并在6、7 月各制造1 次涨水过程。迈湾与金江之间还存在谷石滩、九龙滩和金江3 座调节性能弱的水电站,在鱼类生态敏感期的生态调度需下游3 座水电站的配合,并建立流域水利水电工程调节机制。建议通过生态环境、水务、电力等部门协调,与各梯级建设单位组建南渡江流域生态调度领导小组,以松涛水库、迈湾水库为龙头,在鱼类生态敏感期开展联合调度,结合流域控制性梯级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的设置,开展生态流量下泄与生态调度效果跟踪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生态调度方案。

3.3 科学谋划,实施库周次生热带雨林修复

热带雨林是构成海南岛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根据迈湾工程淹没范围调查,水库蓄水后将淹没169.58 hm2次生热带雨林林地、445.60 hm2的灌草丛林地。保护这些林木资源,让其在保护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努力做到少清理也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以构建迈湾工程全域生态保育体系为目标,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施工场地,避让了左岸次生热带雨林。为了后期开展库周水源涵养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本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先行开展热带雨林人工抚育试验,通过人工手段,促进库周已有的次生热带雨林向海南典型的低地热带群落演替。迈湾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后具有供水功能,应结合水源地保护,在水库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以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为目的,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基于海南省南渡江雨林自然植被群落(如群落结构较复杂的鸭脚木+黄桐群系)调查结果,针对该区域的自然植被群落类型特色,模拟区域自然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及对地域气候特点的考虑,可为迈湾库区周边水源涵养林群落构建提供模式参照。

4 开展流域综合治理,谋求南渡江流域人水和谐共生体系

开展南渡江水生态系统治理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幸福河湖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为落实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关于示范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的要求,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需要通过系统推进河湖综合治理,解决河湖管理问题,将优质河湖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海南省绿水行动之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顺势发布,提出海南将率先实行南渡江流域系统治理,把南渡江及其主要支流流域治理作为系统工程推进,打造幸福河湖示范区。

当前,海南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意愿日益强烈,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续增长,作为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坚持以“两山论”指引治水绿色发展,提前筹划,开展迈湾水利枢纽生态调度研究和次生热带雨林试验,建设好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推动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松涛海南省流域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7月23日~7月27日)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7月23日~7月27日)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海南省房地产投资问题研究
流域保护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