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盆地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研究

2022-08-22梅梓腾康爱卿郭维维张运鑫

海河水利 2022年4期
关键词:开采量承压水盆地

梅梓腾,康爱卿,郭维维,张运鑫

(1.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智慧水利重点实验室,河北 邯郸 056038;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4.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地下水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是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之一[1]。20 世纪70 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从1972 年的200 亿m³猛增到了2012 年的1 134 亿m³,如今全国平均地下水利用率已经基本接近30%[2]。对地下水枯竭性的开采,不仅制约着国家经济发展,还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迟迟无法遏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地下水的保护只是单纯停留在了总量控制上,但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单一指标已经无法遏制现有的超采现象。为了有效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实行地下水水位水量双重控制是大势所趋。

2012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了“三条红线”,在第八条中明确要求实行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即地下水双控管理[3]。这些年,很多学者在地下水水位水量联动控制方面进行过相关研究。赵孟哲[4]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灌区水位水量双控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孙思宇[5]通过水均衡法确定了吉林市区水位水量管理的管理阈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的地下水控制管理方案。段现辉[6]建立了河北沧县深层地下水双控的联动模型。王晓玮[7]采用“以位定量”的思路,提出了一套适合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技术方案,弥补了对这种缺水环境研究的空白。本文以盆地平原区为例,研究降水、地下水开采与水位间的关系,建立统计预测模型进行地下水位考核,建立双控指标体系来指导地下水水资源的良性利用。

1 研究区概况

太原盆地长约150 km,宽约30~40 km,包括整个汾河中游,面积达4 741 km2。太原盆地地处吕梁和太行两山脉之间,包含汾河、潇河、昌源河、文峪河4条主要河流,并由这4条河流构成了遍布盆地的四大灌区,四大灌区面积都在6 666.67 hm2以上,共计2 180.34 km2。该区域是山西省人口集中区,包括太原、晋中、吕梁三市区域,盆地内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研究区域内地下水超采严重,盆地内包含5个超采区和3个主要的漏斗中心,2019年太原盆地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量达到了6 157万m3。

潜水和承压水年内埋深变化基本一致,如图1所示。太原盆地潜水和承压水的流场总体相似,整体上看是从盆地四周向中间流动,小范围地区向地下水漏斗中心流动。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开采和降雨的综合影响,丰水年地下水开采量少、水位回升,枯水年开采量大、水位下降,具体到不同地区亦有所不同[8-10]。

图1 太原盆地多年潜水和承压水年内埋深变化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太原盆地浅层孔隙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2.2 水位埋深

本次运用到的监测井共29 眼(其中潜水井11眼、承压水井18 眼),通过监测到的各井地下水埋深,使用Surfer 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法得到每个月份的等值线图,然后使用ArcGIS 得到每个基本单元的平均埋深,进而求出太原盆地的平均埋深。

2.3 蓄变量

采用给水度与地下水位变化值的乘积表示,公式为:

式中:ΔQ为每月地下水蓄变量(m³);u为给水度;F为研究区面积(m2);ΔH为水位变幅(m)。

2.4 降雨量

分析2001—2019 年太原盆地实测降雨量,选定各县区典型年降雨,详见表1。

表1 太原盆地典型年降雨情况mm

3 模型的建立

逐步回归模型是在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自动剔除不具有显著性的自变量X。当自变量较多时,会从所有解释变量中选择影响最为显著的变量建立模型,再将剩余的变量逐个引入模型;每引入一个变量进行一次显著性检验,当原引入的变量由于后面的变量的引入变得不再显著时,将其剔除;反复进行逐个引入—剔除—引入这个过程,直到没有显著因子可引入,也没有需要剔除的变量为止[11]。逐步回归是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建立得到最优回归模型的有效方法。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盆地地区埋深、降雨、开采量数据进行Pearson 相关、Spearman 秩相关和Kendall 秩相关分析,显示三者结果基本一致,埋深数据与当月降雨、当月开采量具有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

以研究区2014—2018 年月地下水埋深、开采量、降雨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埋深为7 m 的地下水,降雨的补给峰值出现长达1个月,结束时间为98 d。太原盆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埋深均在10 m 以上,考虑到降雨的滞后性[12],将前3 个月的降雨也考虑入内。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建立回归模型。

3.1 潜水回归模型的建立

运用SPSS 中的多元回归分析功能,求得回归系数,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式中:H2为下月潜水埋深(m);Pt为下月降雨量(m);Pt-1为当月降雨量(m);H1为当月潜水埋深(m);Q为下月开采量(亿m³)。

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846,确定性系数为0.831。对方程进行检验,得到F=58.981,显著性概率P=0.000,方程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线性关系显著。

3.2 承压水回归模型的建立

运用SPSS 中的多元回归分析功能,求得回归系数,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式中:h2为下月承压水埋深(m);h1为当月承压水埋深(m);其余变量含义同上。

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849,确定性系数为0.838。对方程进行检验,得到F=82.262,显著性概率P=0.000,方程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线性关系显著。

3.3 模型验证

将回归方程得到4 a 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详见表2。

表2 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绝对误差百分比%

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很小,对应点的绝对误差基本都在0.5 m范围内,模型识别效果较好。

下面通过2019 年全年的潜水和承压水埋深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详见表3。

表3 回归模型误差分析

从表3 中可以看出,模型验证结果良好,模型各月份的相对误差基本维持在7 %以内,全年的平均埋深绝对误差在0.2 m以内,相对误差近乎于无。该模型可以被采用。

4 动态指标的建立

4.1 埋深指标的建立

由《山西省全域化配置方案》得到太原盆地2025 年开采量,以2019 年为现状年,以内插法得到各年份地下水开采量。由各月份多年平均分配系数,得到地下水每月开采量,详见表4。

表4 太原盆地各月份开采量指标万m³

根据所制定的开采量指标,利用回归模型,建立丰枯平3 种情况的年末水位指标,详见表5—6。

表5 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潜水年末指标m

由回归预测模型得到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现有开采量指标下,不同水平年地下水埋深均会稳步上升,且潜水上升速率明显大于承压水。

表6 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承压水年末指标 m

4.2 蓄变量指标的建立

给水度不同的分区,即使水位变化相同,也并不意味着地下水蓄变量变化相同,因此地下水蓄变量是一个重要指标,随给水度和地下水位变化而变化。将太原盆地分为133 个给水度分区,根据蓄变量的计算公式得到各行政区逐月的蓄变量控制指标[13],详见表7。

表7 太原盆地地下水蓄变量指标万m³

5 结语

(1)本文以主管单位制定的开采量指标为控制性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埋深和地下水蓄变量指标并将其作为考核指标,从而得到了一套适合太原盆地的地下水控制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可将范围缩小到16 个行政县区,得到适合每个县区的指标。

(2)通过建立不同降雨典型年的开采量和埋深指标,使本文的各项指标更有实际操作性。且综合考虑了水位水量的关联性,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能够更好地落实双控政策,为有关部门制定双控指标提供了数据基础。

(3)因为数据有限,模型的精度有待提高,随着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完善,地下水埋深的实时监测会更加准确,代入更加详实的数据可以完善回归模型。

猜你喜欢

开采量承压水盆地
承压水作用下的地下结构浮力计算
基于谱元法的三维盆地-子盆地共振初步研究
震源深度对二维盆地放大的影响研究*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承压水条件下基坑降水研究
GIS支持下银川盆地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