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22-08-22陈玉冰
陈玉冰,孙 侃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最新统计,预计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在如今5亿人的基础上还将增加51%[1],在所有糖尿病的患者当中,2型糖尿病(T2DM)流行度最高,所占比例可达90%以上[2],当糖尿病到达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这是当今社会造成严重视力影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3],如何防治其发生发展便成为近年来大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DR发病率高且潜伏期长,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而当自觉视力受损时,已达到晚期病变,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需要接受反复治疗,如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只能保存部分的视力功能[4],所以应尽早进行DR的防治及筛查。识别DR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当的预防措施,故本次通过研究T2DM患者合并DR的患病率及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从而为临床防治DR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本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T2DM患者共785例,其中男497例,女288例;年龄15~89岁,平均(57.15±12.974)岁。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照相或造影检查,若两者都进行且结果存在差异,以眼底造影为准。排除标准:①排除1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病变所致的眼底病变患者;②合并急性代谢性疾病及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原发性肾脏损害者。
1.2研究方法:①资料:收集患者包括性别[男(%)][Sex,Men(%)]、年龄(Age)、病程(DU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sCr)、尿酸(UA)、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MAU)共16项研究指标。②分组:对两只眼睛进行分级,只选择较差的眼睛进行分析,眼底病变按照2002年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分为无DR组(NDR),轻、中、重非增殖期组(NPDR)、增殖期组(PDR)共5组。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别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余连续数据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DR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T2DM患者中DR患病率:785例T2DM患者中共检出DR患者175例,总患病率22.29%,其中轻度NPDR 110例(62.86%),中度NPDR 47例(26.86%),重度NPDR 6例(3.42%),PDR 12例(6.86%)。
2.2组间各影响因素差异性比较:DR不同分期组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比较见表1。5组间的Age(岁)、DUR(年)、SBP(mmHg)、HbA1c(%)、FCP(nmol/L)、TC(mmol/L)、LDL(mmol/L)、sCr(mmol/L)、CysC(mg/L)、eGFR(ml·min/1.73 m2)、MAU(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x[Men(%)]、DBP(mmHg)、FPG(mmol/L)、TG(mmol/L)、UA(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DR不同分期组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比较
2.3DR与各影响因素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DR与Age、DUR、SBP、HbA1c、TC、sCr、CysC、MAU的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DR与Age(r=0.184,P<0.05)、DUR(r=0.340,P<0.05)、SBP(r=0.126,P<0.05)、HbA1c(r=0.096,P<0.05)、TC(r=0.074,P<0.05)、sCr(r=0.134,P<0.05)、CysC(r=0.293,P<0.05)、MAU(r=0.236,P<0.05)呈正相关,表明年龄越大,病程越长,SBP越高,血清HbA1c、TC、sCr、CysC越高,MAU越高,DR越严重。
表2 DR与Age、DUR、SBP、HbA1c、TC、sCr、CysC、MAU的相关性分析
DR与FCP、eGFR、UA、 DBP 、 FPG 、TG、LDL的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DR与FCP(r=-0.147,P<0.05)、eGFR(r=-0.263,P<0.05)呈负相关,表明血清FCP、eGFR越低,DR越严重。
表3 DR与FCP、eGFR、UA、 DBP 、 FPG 、TG、LDL的相关性分析
2.4DR的多因素回归分析:D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DUR(β=0.078,OR=1.082,P<0.05)、SBP(β=0.012,OR=1.012,P<0.05)、HbA1c(β=0.149,OR=1.160,P<0.05)、MAU(β=0.001,OR=1.001,P<0.05)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DUR越长、SBP越高、血清HbA1c越高、MAU越高,DR发生率越高,FCP(β=-0.617,OR=0.540,P<0.05)为DR的保护因素,表明血清FCP越低,DR发生率越高。
表4 D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DR潜伏期长,病程不可逆,早期不累及黄斑则不会引起明显的视力下降,所以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处于增殖期,此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最后因玻璃体增殖膜的形成而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失明,这也是DR成为致盲率较高眼底疾病的原因之一[5]。
众所周知,雌激素对女性生殖健康非常重要,不仅于此,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可保护视网膜免受高血糖条件下的损害,甚至可选择作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6],故绝经前女性可能发生DR风险更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与DR无相关性,但收集数据中存在许多绝经后老年女性,DR与性别是否相关还须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做具体研究。
年龄是否影响DR的发生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年龄越大,发生DR风险越高[7],但也有大型研究表示,年龄越轻,越容易发生DR[8]。本研究在排除病程等相关混杂因素之后,发现年龄与DR无明确相关性。糖尿病持续时间越长,发生DR的风险越高[9-10],在中国大陆一项13 473例T2DM患者合并DR相关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中显示,糖尿病持续时间每增加5年,DR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在糖尿病持续时间增加至20年后,DR的发生率将不再发生显著变化[8]。
血压(Bp)也是DR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试验证据表明,在亚洲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人群样本中,治疗但控制不良以及未经治疗的高血压与DR的发生显著相关,其中较高的SBP水平与DR和可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TDR)相关,而DBP水平与DR和VTDR无关[1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SBP越高,发生DR风险也越高,而DBP与DR不相关,这与Liu Lei[11]等研究结果一致。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DR的发生发展,HbA1c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不受瞬时血糖变化的影响,与DR风险密切相关[8,10-12]。有研究表明,HbA1c检测是否存在DR比FPG更加敏感[13],这可能与FPG瞬时性大,受当前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代表长期血糖控制情况有关。FCP是胰岛素产生和胰岛素抵抗的生物标志物,可能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且被认为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1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FCP为DR的保护因素,即FCP越低,DR越严重,与Wang Y[14]等人结果一致。
DR与糖尿病肾病(DN)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有近乎相同的发病机制,两者关系密不可分[7,15],MAU对诊断早期DN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MAU升高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与Ghamdi AHA[9]研究结果一致。sCr、eGFR、CysC经相关分析后显示均与DR相关,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表明,sCr、eGFR、CysC不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蔡鑫[16]、项杰等[17]人的研究不符。UA被认为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17-18],原因可能与高尿酸可促进视网膜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19],但本研究未发现UA与DR存在相关性,鉴于此,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随访研究来证实。
血脂是否为DR独立危险因素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石家庄一项纳入1 008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认为TC、TG与DR发生的危险程度相关[7],本研究结果则表明TC、TG、LDL并非与DR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谭慧玲等人[20]结果一致,造成这种差异性可能与地区、民族、生活习性等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DUR、SBP、HbA1c、MAU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CP为DR的保护因素,这有助于对DR进行早期干预,如定期筛查,注意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等,以减少DR的患病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T2DM合并DR不同分期的样本量较少,其代表性较局限,且未探讨DR严重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等,下一步研究还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