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8-20李冬灵何慕涵崔宗义张果
李冬灵,何慕涵,崔宗义,张果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介入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16)
颈动脉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病变,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常用手段,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然而支架植入术可对血管内皮造成机械性损伤,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2]。因此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及科学的家庭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多数颈动脉狭窄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及信息交流能力较差,可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3],故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至关重要。传统的护理模式以护士为主导,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然而护士受限于自身专业知识面,对于患者的部分疑问不能完善解答。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是由医师、护士、患者制定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模式,通过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可发挥临床护理管理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将医护患协同模式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观察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颈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54~80(62.36±4.69)岁,男性34例、女性26例,病程(1.32±0.56)年,体质量指数(22.34±2.16)kg/m2。对照组60例,年龄55~80(63.41±4.83)岁,男性36例、女性24例,病程(1.35±0.61)年,体质量指数(22.55±2.24)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狭窄;②具有支架植入术指征;③术后意识清楚,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听力、视力等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器官严重损伤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康复锻炼、饮食注意事项,出院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告知患者复诊时间。观察组采用医护患协同护理:①护士与患者的协作。入院时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帮助患者适应角色;围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理护理,向患者发放支架植入术健康教育手册,并讲解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及焦虑情绪;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向其详细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可在病房内将同类患者集中进行集体宣教,出院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建立微信群加强医护患的沟通。②医师与护士的协作。住院期间,主管医师与护士每2 d进行1次查房,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医师与护士共同商讨患者后续的治疗及康复方案。出院后,责任护士将患者的出院信息、基本资料、治疗方法、效果、检查报告等录入本科室的随访软件,后续每次随访信息均录入系统,及时将患者的情况反馈至医师,便于医师掌握患者的病情。③医师与患者的协作。住院期间医师为患者提供科学、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出院后每个月随访1次,患者可通过微信与医师交流,保证患者在院内及院外均可得到专业的指导,使患者具有归属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④医护患协同护理。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营养师、药师、康复师、专科护士组成,通过团队间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
1.4 观察指标①利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5]评价患者的家庭功能,包括亲密度、适应性两个方面,每项100分,分值越高则家庭功能越好。②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生活满意度、独立能力、健康状态、个人信仰与社会关系4个维度评价,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FACESⅡ-CV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的FACESⅡ-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亲密度、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FACESⅡ-CV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FACESⅡ-CV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亲密度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50.99±3.98 58.20±4.82 41.29±4.53 45.65±5.67对照组 60 51.18±4.20 54.09±4.29 40.02±3.50 42.72±5.14 t 0.254 4.934 1.718 2.966 P 0.800 0.000 0.089 0.004适应性
2.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满意度、独立能力、健康状态、个人信仰与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n 生活满意度独立能力 健康状态 个人信仰与社会关系干预前 观察组 60 15.18±6.50 20.62±3.89 9.13±6.29 22.29±8.46对照组 60 14.92±5.62 20.22±4.03 8.83±5.12 23.29±7.68 t 0.234 0.553 0.287 0.678 P 0.815 0.581 0.775 0.499干预后 观察组 60 39.40±5.13 63.51±4.28 67.92±6.20 42.55±5.20对照组 60 31.95±7.02 50.13±5.88 53.65±6.88 33.24±7.05 t 6.637 14.251 11.935 8.2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亲密度、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植入术后患者的家庭功能。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而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的作用占据首要地位。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强调医师、护士、患者的相互协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性,通过该护理方式可拉近医患的距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医护团队配备主治医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通过定期的随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有助于纠正患者居家护理的错漏之处,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家庭护理,提高适应性[7]。颈动脉狭窄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学习能力、依从性及记忆力均较差,医护患协同护理的延续性可有效弥补该不足,通过随访软件及微信群保证患者在出院后获得健康指导,同时科学的指导可缓解患者与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接受程度,缓和患者与家属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满意度、独立能力、健康状态、个人信仰与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实施护理干预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更易发现患者细微的病情变化,随访观察中,护士对于患者出院后的具体情况最为了解,可充分发挥患者与医师之间的桥梁作用[8]。医护患协同模式中,护士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长期的医护协作可促进相互学习,提高默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该种护理模式优化医患、护患的沟通机制,简化工作流程,保证患者可获得及时、有效的专业意见,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家庭功能,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