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结合情绪引导对消化性溃疡患儿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8-20王小品王小哲
王小品,王小哲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3)
0 前言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为该病的主要症状[1]。由于年龄较小,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加上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排斥感,多数PU患儿在入院期间可表现出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进而对化验、检查、治疗等的配合性较差,不利于疾病的康复[2]。故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意义重大。此前主要利用糖果激励、温和护理等给予患儿干预,但效果一般。健康宣教及情绪引导通过儿童感兴趣的语言、动画等方式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调动患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情绪引导作用,使患儿对相关治疗行为具有心理预期,保持心态平稳,在儿童健康宣教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将健康宣教结合情绪引导用于PU患儿,观察其提高患儿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PU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6~13岁,平均(8.54±1.92)岁;男性34例,女性26例;发病位置:胃溃疡39例,十二指肠溃疡21例。对照组年龄6~14岁,平均(8.70±1.85)岁;男性31例,女性29例;发病位置:胃溃疡42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监测病情、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结合情绪引导:(A)健康宣教:①建立健康教育的微信群及公众号,邀请家长加入群组,关注公众号。②由专人每天通过公众号推送健康信息,讲解关于PU的知识;每天定时在群组内解答家属的疑惑,保证家属可掌握PU相关健康知识。③用药:向家属详细介绍患儿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的名称、药效、应用时间、剂量、频率、相关不良反应。家属监督患儿用药,嘱咐家属发现黑便时及时告知医师。④环境:布置病房时,选用色调柔和的窗帘,可摆放儿童玩具。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及安静,保证患儿可得到充足的休息。病室门后张贴健康教育视频的二维码,便于家属获取相关知识。⑤心理:医护人员态度温和,运用沟通技巧获取患儿及家属的信任,通过微笑、聆听、触摸等方式与患儿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帮助患儿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⑥出院指导:出院前嘱咐家属避免患儿出院后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利用微信、电话等进行随访,提醒家属复诊。(B)情绪引导:向患儿及家属详细介绍PU的症状及治疗效果,使其了解应对措施,保持心态的平稳。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介绍治疗的流程及方式,消除患儿及家属疑虑,使患儿情绪得到放松。日常护理中态度温和有耐心,用事先沟通的方式取得患儿配合,减少患儿的不适。
1.3 观察指标①利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估患儿抑郁情绪,总分82分,分值越低则抑郁情绪越轻;利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价患儿焦虑情绪,总分36分,分值越低则焦虑情绪越轻。②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从遵医服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定期复诊方面评价患儿的遵医行为。③利用简易健康问卷量表(SF-36)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不良情绪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DSRSC、SCAR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DSRSC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26.92±5.72 9.40±2.41 17.03±2.73 7.68±1.20对照组 60 27.01±6.03 14.57±2.73 16.92±2.68 9.90±1.18 t 0.084 10.997 0.223 10.218 P 0.933 <0.001 0.824 <0.001 SCARED评分
2.2 两组的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组的遵医服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定期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60 60.02±10.02 80.02±11.03 10.396 <0.001对照组 60 61.09±11.72 70.08±10.23 4.476 <0.001 t 0.538 5.118 P 0.592 <0.001
3 讨论
小儿PU具有自限性的特点,但该病病情极易反复,若治疗不及时,可诱发溃疡出血等[3],故需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PU患儿在治疗及护理期间,因年龄较小,加之疾病引起的疼痛以及陌生环境等可出现恐惧心理,并且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患儿对诊断及治疗的配合[4]。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但有研究[5]表明,在临床中,部分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心理较强,对打针、抽血等操作较为惧怕,单纯采用语言、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差,需探寻有效的护理手段。
健康宣教及情绪引导为利用儿童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吸引其注意力,增加患儿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感,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医院环境以白色为主,患儿在面对单调的色彩时可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研究[6]表明,色彩丰富及形态柔软的中长色调为儿童视觉形象的兴趣区,对转移患儿注意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摆放儿童喜欢的玩具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健康宣教围绕患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玩具或游戏等进行提问,设置问题的难度,在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提高患儿答题成功后的成就感,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DSRSC、SCAR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康宣教结合情绪诱导可减轻PU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情绪诱导为通过预先的讲解,使患儿及家属对治疗过程具有整体的了解,保持患儿情绪的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遵医服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定期复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儿可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原因可能为健康宣教与情绪诱导可有效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增加诊疗活动的趣味性,并对患儿依从性较好的行为给予奖励,提高患儿的配合性。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健康宣教及情绪引导可帮助患儿排解负性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同时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症状的控制,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结合情绪引导可减轻PU患儿的负性情绪,改善其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