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主义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2022-08-19张婧婧伍红霞

陶瓷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陶瓷材料解构主义解构

张婧婧,伍红霞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403)

0 引言

19世纪末,尼采称言要重估一切事物价值的叛逆思想对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尼采所提出的哲学思想的质疑性和颠覆性,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一直以来,解构主义在建筑、服装设计等许多领域都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在陶瓷设计领域还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作品也相对较少,因此,笔者有意将解构主义理论与陶瓷艺术设计相结合,综合陶瓷材质的特性和制作工艺,进行解构主义在陶瓷设计领域地相关研究。

1 解构主义概况

1.1 解构主义的概念

解构主义指的是先破坏事物的原有框架,再重新进行建构的设计理念,主张反对或分解传统固有的结构,因此解构主义思想强调的是反对传统,鼓励创新。所以,解构主义地设计方法是指用分解传统,突破固有模式和重新构成事物的理论指导进行设计。

自20世纪80年代起,解构主义开始影响设计艺术领域,它在设计方法上打破了事物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强调解构不断变化地不稳定特性。[ 邬烈炎.《解构主义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引言.]这一思潮最先波及了建筑设计行业,出现了艾森曼、屈米等卓越的建筑大师,并慢慢影响了其他设计领域。而解构主义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一种设计思维或设计方法,激励人们打破传统的固化观念,推陈出新,创造出有鲜明个性色彩和时代缩影地新概念作品。

1.2 解构主义的特征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即是反对权威,强调大胆地创新。通过对于解构主义设计作品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大致总结出解构主义理论的一些特征。首先,解构主义的作品从视觉上看是杂乱无章的,看上去支离破碎,结构松散,造型处理变化万千。自由而大胆地改变作品的比例、形态、色彩等,不拘泥于固有的规则秩序,追求一种令人耳目一新地突破感。第二,解构主义往往表达一种残缺的美感,在设计时有意将一些地方做出破碎缺失的状态,营造出一种破碎残缺之美。而解构主义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怪诞的,作品常常把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进行拆解组合,相互碰撞交织,神秘莫测。最后,笔者觉得解构主义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品中仿佛凝聚着一种力量和动势,通过采用颠倒、错位、弯曲、扭转等富有动态的手法,营造出物体失去重心和稳定性的感觉,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破碎。

图1 Haejin Lee雕塑作品

图2 Michael雕塑作品

图3 Ian 雕塑作品

图4 吴仁池作品

图5 Bouke作品

1.3 解构主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解构主义设计可以被理解为运用解构的语言对已经存在的原则和规范批判地继承,强调打破重组,反对传统审美中的协调和平衡,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动态观感。根据解构主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理解构主义设计的基本方法:偏心、错位、纵横、相贯、穿插、叠加、悬空、反转、回转。通过偏心与错位设计手法可以使设计对象产生破碎感;通过纵横与相贯设计手法可产生运动感;通过叠加与悬空设计手法可加强破碎与运动感。

2 解构主义与现代陶艺

2.1 陶瓷造型的解构主义设计运用

造型和装饰是构成陶瓷的两大基本要素,陶瓷设计师们在解构主义的主导下,对器物的造型进行分割重组,在陶瓷传统器型的基础上,又突破其固有的限制,创作出大量具有现代感的造型。解构主义主要的设计手法便是打散和重组,打散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是镂空、解体、破裂等等,打散后重组的造型看似杂乱毫无章程,但在审美上又和谐统一,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

来自韩国的陶艺家Haejin Lee的雕塑作品擅长将完整的形态制作成开放式的陶艺雕塑,并赋予趣味性。她的雕塑形态经过解构并向外张开,舒展的线条流畅又混乱,看似无迹可寻又在条状混乱的线条中萌发出设计元素,例如她擅长将作品融合人类元素,使面孔更加有趣,同时,对色彩的利用极少,点到为止又恰如其分。

而设计师Michael Boronic用他的雕塑陶瓷颠覆了长久以来关于罐子和花瓶的概念。他用拉坯机上制作每一个容器,然后仔细地在仍然柔软的粘土上切割以解构传统的形状,由此产生的带状效果,让人联想到拉坯的过程。他的作品被看作是舞动的陶瓷,作品中强调了重力的阻力,允许负空间被解开并成为形体的一部分。

在艺术家Ian Anderson的作品中,将日常器皿拆解分成两半并且以一定的角度进行错位移动,并将错位产生的空洞进行封口处理使作品具备功能性。其作品往往使用的都是比较冷淡的色彩,通过这种中性的色调去强调杯子本身独特的结构形式,有的是光滑的陶瓷,也有粗糙的表面,细致与粗犷的对比,让人以新的视角去重新看待解构主义哲学无处不在的影响。

2.2 陶瓷装饰的解构主义设计运用

图6 Vladimir Groh和Yasuyo Nishida作品

图7 Samuele的作品

在解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将原有的元素全部打散,再重新进行编排或进行变形。解构后的陶瓷装饰会形成散乱、破碎的状态,解构主义在陶瓷装饰手法中的运用可以是平面的、立体的或平面立体的结合体。

中国台湾陶艺家吴仁池制作的这组作品将器型规整的器物进行挤压、破碎与重组,打破了陶瓷功能性的特点,上升为一种审美意趣。把一个完美的粘土花瓶在泥坯还未干阶段进行落体并被压扁,呈现出全新的形式。吴仁池的作品探索了陶瓷泥坯经过各种冲击和破坏状态,通过重复和解构,我让粘土呈现出新的形式。撞击的瞬间被烧制并捕捉到陶瓷中,显示出艺术家的双手与不断变化的粘土之间得对话。

陶瓷和金缮工艺都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文化,金缮工艺让原本破碎的陶瓷得以重生。将破碎和残缺的部分用尽一切办法掩盖住,因为破碎的部分看起来不够完美,这是普遍的认知。但是这样的观念真的是不可推翻的吗?艺术家Bouke de Vries使用陶瓷组合重新诠释多个雕塑中的历史陶器,利用东方金缮技术将破碎的瓷器组合重构在一起,赋予了它们第二次生命,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瓷器必须完美无缺的看法。面对历史文物,有时候用另一个角度看待,不完美事物的价值有了新的体现。

陶艺家Vladimir Groh和Yasuyo Nishida是一对陶艺家夫妻,他们的陶瓷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以斜切面的方式对普通造型的日用器皿进行切割,然后再将切割的部分进行变形,在进行错位后组合在一起,在装饰上,艺术家对被分割的块面分别进行不同的装饰,一半施彩一半保持瓷胎的洁白质地,或者一半用平面上色的手法装饰,一半用雕刻等技法进行立体装饰,形成扑面而来的对比。作品构思巧妙,让人在生活器皿的使用中发现意趣。

2.3 陶瓷纹饰的解构主义设计运用

陶瓷纹饰是在器皿表面用于装饰的图案,陶瓷纹饰不仅可以起到装饰器皿的作用,其纹饰本身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的纹饰通常以较为具象的动植物、人物山水或者几何纹样为主,构图均衡工整,如对称式构图、散点式构图、开光式构图等等。而经过解构的陶瓷纹饰脱离了传统的框架,表现出自由、随性甚至怪诞的风格,体现解构主义特征的复杂和神秘莫测。

分割和拼接也是解构主义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一些陶瓷纹饰的设计中,设计师会将不同的画面进行拆解分割,在重新组合,使原有的装饰纹样发生位移,产生新的艺术效果。抑或是将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不同肌理的图案拼接在一起,产生审美的碰撞,如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古彩的拼接。经过分割和拼接图案会呈现一种特殊的融合感和碰撞感,颇具装饰性。如艺术家 Samuele的作品中,将不同肌理和质感的部分拼接,使作品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觉碰撞。

2.4 陶瓷材料的解构主义设计运用

陶瓷在人们一贯的认知中都是细腻光滑的质地,但是到了现代,因人们的探索欲和各种制瓷工艺的发展,陶瓷器物开始呈现不同的质感,如磨砂、裂变、哑光等等,与此同时,陶瓷材料也与其他材质开始产生更多的关联,如陶瓷与木质、玻璃、金属材质的结合等,当不同的材料相互进行碰撞时,就会出现审美的碰撞,赋予作品新地内涵。

陶瓷材料的解构主义设计运用主要在于对陶瓷材料本身的尝试和解构以及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的解构重组。让陶瓷材料呈现效果有多重方法,如利用泥料与釉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创作出爆裂、龟裂等夸张的艺术效果,抑或是在泥料中加入木屑、石子等材料,破坏泥料本身的解构,使之在烧成中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等。在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陶瓷材质已经脱离传统的限制,开始进行破坏其原有材料解构以造成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图8中桑田卓郎的作品呈现的特殊效果。

图8 桑田卓郎的作品

陶瓷材料进行解构后与其他材质进行重组,也可以让陶瓷产生异质感和怪诞感。如将冰冷的陶瓷和温性的木质结合,将不透明的陶瓷和通透的玻璃结合等等,这是材质的结合,也是不同感官的结合,让作品带给人复杂的艺术感受。也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语言。

3 结语

解构主义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就是打破现有的对陶瓷器型、装饰、技法、功能等方面的传统认知,用解构重组的概念进行创新。综合上述案例,设计师所使用的解构方法可以归纳为对平面元素或立体元素进行叠加和穿插、错位,对设计对象进行扭曲、比例变换、营造动势等处理手法地应用。这些作品突破了当前陶瓷设计的单一的局势,打破传统的形式美法则,为笔者设计现代的陶艺作品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导向。

在解构主义的引领下,现代陶瓷装饰的发展方向将走向更加多元化,现代陶瓷的设计语言也将更加丰富化,且出现陶瓷材质与其他材质的交融碰撞,促进陶瓷设计与其他领域的开放交流,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更多内在驱动力。

猜你喜欢

陶瓷材料解构主义解构
还原
解构“剧本杀”
高温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CeO2稳定ZrO2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解构主义对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风格影响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重塑与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