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多措并举推进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

2022-08-19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轨道所所长王书灵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自行车道专用步行

文、图/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轨道所所长 王书灵

“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提升步行、自行车等出行品质。”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对慢行交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构建连续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开展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创造不用开车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绿色交通环境。”这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要求。

从试点推行,到综合整治,再到品质提升,北京的慢行交通网正在越织越密,目前北京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创近10年来新高,达到47.8%,比2017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自行车出行正在回归城市、回归市民生活。在一系列政策、出行环境影响下,北京多措并举,在推进慢行交通品质提升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规划标准引领

2019年,北京市提出了“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大力倡导和推进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筹协调,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编制《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文件,明确慢行交通系统未来发展定位;制定《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修订)》《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交通组织设计指南》《北京市自行车道彩铺优化设计导则》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及技术细则,突显了步行和自行车优先的街道空间分配原则。

其中,在《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修订)》中明确提出:路面宽度大于等于12米的道路需施划独立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2.5米,步道宽度不得小于2.0米,道路空间不足时应压减机动车道宽度或者调整机动车交通组织用于拓宽自行车道和步道、注重路口慢行优先、设置自行车优先标识等系列技术措施,推进全市慢行系统治理标准化、规范化。

“体检”促进品质提升

从2020年起,北京充分借鉴哥本哈根、伦敦等国际城市先进经验,构建以出行效果为导向的慢行交通体检体系。体检体系由“月度追踪+年度体检”构成,月度追踪为了督促工作落实,年度体检为了评估总体水平和发现问题,体检指标包括效果类、设施类和管理类指标。

为了精准发现与定位问题,慢行体检工作在数据采集中使用了以空间数据为主的采集方式,将各项指标数据以空间路网、空间点位的形式进行记录,形成空间数据台账,能够通过电子地图直观展现出现存症结问题的分布与精确位置,极大地提高了问题查找与梳理的效率。

在体检基础上,以评促改,连续三年研究和制定《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工作方案》,在各部门及属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2021年制定并按目标推进项目43项,慢行系统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2021年体检结果显示,核心区、石景山区和城市副中心非机动车宽度达标率较高(均超过80%),其中核心区宽度达标率最高(83%)。近年来,随着设施治理和秩序管理的不断提升,北京设施占用步道及机动车违停侵入自行车道的现象不断改善,2021年设施占用步道率较2020年降低10.5%,自行车道违停侵入率较2020年降低47%。新街口外大街、天坛东路等51条道路早高峰骑行量超过3000辆次/小时。

示范项目带动市民使用意愿

2019年5月31日,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软件园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全长6.5公里。开通至今,自行车专用路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经过多种交通方式对比分析,成为回龙观和上地软件园之间最快捷的出行方式,培育了一批“通勤铁粉”,同时也兼顾了部分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至今开通运营三周年,累计骑行524万辆次,贡献约1500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2020年实施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工程,首次在路口增设非机动车左转标识及专用信号配时,2022年开工建设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南展工程,将彻底激活自行车专用路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一条全新的绿色通勤走廊。

二环辅路慢行系统优化改造工程,首次全线压缩机动车道宽度,确保非机动车道宽达3米以上,打造“健步悦骑”的高品质慢行廊道,通行效率提升25%,早晚高峰骑行流量和通行速度分别提升8%和5%。

促进水路绿“三网融合”,慢行交通兼具休闲、健身等多个功能。北京充分利用绿道资源,形成以休闲健身为目的的健走、跑步、骑行系统,为市民营造良好慢行环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霍营公园、东小口森林公园、沙河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地已经建设42公里骑行绿道,全面打造景美路畅的慢行出行环境,方便市民通勤、休闲、娱乐。

营造慢行系统出行文化氛围,提升市民出行获得感

通过高频次宣传报道,组织健步悦骑、礼让斑马线、文旅骑行路线宣推等多类工作,北京充分营造慢行友好出行氛围。2021年,北京组织开展慢行交通系列宣传活动355次,开展“慢行主题宣传周”及“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推出7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文化味浓厚的漫步北京骑行线路,推动了绿色低碳出行新风尚。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未来可期

步行和自行车作为零排放且健康的交通方式,其作用既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活力、助力碳减排、改善公共空间和增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继续推进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构建广泛覆盖、连续安全、环境友好、彰显文化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慢行交通在中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接驳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完整街道理念,规划设计适宜慢行的街道和街区,进一步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吸引力,使慢行交通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自行车道专用步行
魔方小区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全球最长”太阳能自行车道投入使用
太阳能自行车道(环球360)
步行回家
法投资4300万建自行车道
爱它就给它专用的设备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