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县域电网掉闸因素分析与改造策略实践
2022-08-19冯志豪
冯志豪
(国网侯马市供电公司,临汾 043000)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多、电力市场活跃,新的负荷不断增加等因素造成所辖线路事故较多[1-2]。线路事故的主要原因仍然集中在外力施工破坏、电缆损坏、线路过负荷等方面,同时也存在运行维护保养不到位的问题[3-4]。针对县域电网线路的掉闸情况,笔者以降低事故率为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展开课题攻关,依托工程实际数据提出了大型电网掉闸的具体改造策略,以期提高案例电网供电可靠性。
1 基本情况简介
该研究案例中,除大李线837线路(典型10 kV线路)和上马线817线路(典型10 kV线路)实际掉闸次数高于目标值外,其它线路实际掉闸次数均满足目标要求,且大李线837线路和上马线817线路掉闸总数为33次,占到总掉闸次数55次的60%。且调研显示:大李线837线路和上马线817线路掉闸次数主要集中在4月-8月雷雨多发季,且雷击与大风引起的掉闸次数占全部掉闸次数的81.8%,是造成线路掉闸次数高的主要问题。
2 案例电网线路掉闸具体原因分析
考虑到雷击与大风属非人为可控因素,不可改造。因此,应该从设备入手,再次分层分析。大李线837线路和上马线817线路两条线路2019年共掉闸33次,其中4-8月共掉闸22次。经过讨论分析认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掉闸事故占到90%,如果全部处理,全年线路共掉闸次数减少为20次,月平均掉闸次数={55-(33×90%) }/12=2.1次≤3次。
图1 该案例所存在的掉闸全因素关联图
根据关联图1我们找出末端因素如下7点:
1.绝缘子耐压值低;2.巡视人员培训少;3.考核不严格;4.杆塔档距大;5.线路线径细;6.绝缘子盐密值低;7.线路处在风口
3 应对策略及改造效果
3.1 针对所存问题的具体改造策略
本案例拟采用的改造策略,见表1。
表1 本案例应对掉闸问题的主要策略
如表1所示,具体针对绝缘子耐压值低问题的具体措施为:
(1)将大李线837线路和上马线817线路进行全线巡视,将破损、老化、低标号的绝缘子进,行登记录入到巡视记录
(2)将破损、老化、低标号的绝缘子予以更换。
针对导线线径细问题的具体措施:
(1)根据地形图,确定线路经过区域的雷击、风口地带的位置。
(2)将原导线拆除更换为架空绝缘线。
(3)将大李线837线路和上马线817线路导线全部更换为LGJ-35或LGJ-50型号的铝导线。
(4)将大李线837线路和上马线817线路位于雷雨、风口地带的导线更换为JKLYJ-35或JLYJ-50型号的架空绝缘线。
针对杆塔档距大问题的具体措施:
(1)对档距≥150 m,弧垂≥1.2 m的电杆进行统计造册;
(2)对档距≥150 m,弧垂≥1.2 m的电杆间加立杆塔。
3.2 改造效果对比
2019年底,对该案例进行了上述改造。为了验证上述策略的改造效果,按照对策实施后,我们对2020年5月-9月线路的掉闸原因进行了同期对比,见表2。
表2 该案例改造前后的效果对比
从上表中看出:由于绝缘水平低、三相驰度不平衡造成的掉闸占总掉闸的百分比从活动前88%降到了活动后59%,效果明显。通过计算,显示本次改造后后10 kV线路5月-9月月平均掉闸次数为11/5=2.2次,说明目标实现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所提的策略,10 kV典型线路的掉闸次数大幅减少,供电可靠性得到提高。维护了社会正常的用电秩序和良好用电环境,降低了用户投诉率。本文的相关研究及改造实践经验为其他类似电网案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