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战场”上的儒将
2022-08-19郭紫君
本刊记者_郭紫君
赵 君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成本管理中心总经理,2022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筑路架桥这片“战场”上,赵君是个典型的儒将。同事们都说他是“孔夫子挂腰刀”,武能野外披荆斩棘筑路架桥,文能帐内运筹帷幄谋划全局。寒来暑往19载,赵君总是在一线坚守,在困境中谋变。
主动积攒实战经验
2003年,赵君从西北大学毕业,进入湖北省路桥集团。荆宜高速项目,是他的第一个“战场”,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因为是首次出战,公司给他分配了师傅。在师傅带领下,赵君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对工地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测也很快上手。
半年后,师傅离开,赵君压力陡增。作为一名新兵,自己的实战经验太少,很难应付“战场”上的瞬息万变。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积攒经验。作为一名工地试验员,他不断在施工中寻找新问题。一边深入现场调查取样,带回试验室检测;一边查阅大量资料,钻研新技术。施工到哪里,他就检测到哪里,全天候跟踪,不留死角。经过大量试验和不断学习,他终于掌握了新技术——土工试验检测和力学检测,对公路“战场”有了基本概念,也全面了解了施工步骤、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多个项目连战皆捷
荆宜高速“战场”让赵君初露锋芒,鄂东长江大桥E2标的项目则为他开启了连战告捷的序幕。2008年,赵君转战鄂东长江大桥E2标,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鄂东长江大桥是一条高速路引桥,项目工期仅有24个月,现场管理人员少、任务重。
人虽少,但也是个小团队。每天工作完成后,赵君会开个碰头会,合理安排好第二天的施工流程、施工步骤等具体内容。第二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则是去工地上巡视一遍,检查一切是否按计划进行,确认无误后再组织施工。检验工地上所需材料是否破损,施工是否符合规范设计的要求,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章作业行为,把关后期收尾验收工作,这些都是赵君的职责。“既累又繁琐。”赵君坦承,但他依旧每天充满激情,绝不漏过一个环节。
在他的记忆中,施工中最难的要数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因为每次浇筑需得一天一夜,人不能离岗。2009年12月的一天,浇筑过程中突降大雪,导致现场施工电路出现故障。赵君连夜组织人员抢修、除雪,终于在天亮之前排除故障,保证了第二天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2012年,鄂东长江大桥E2标顺利完工,得到了鄂东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认可。
十多年间,赵君还完成了梧桐湖新区、花山新城、江汉四桥等6个项目的建设,经验在不断升级,技能也愈发高超。
郧西之旅“文武”兼顾
2019年,赵君迎来了自己的“成名之战”——郧西PPP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为他赢得了“儒将”之名,因为他既要担任项目常务副经理,还要兼任集团工程建设部部长。也就是要边干修路架桥的“武职”,边做预算编制、验工计价、合同审查的“文职”。
郧西PPP项目涵盖8路1桥、共9个子项目,路线全长182.3公里,子项目分散在郧西县辖的3500平方公里中。相隔千里的施工战线,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改扩建的协调任务,让施工难度增大了不止一倍,也对项目经理统筹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凭着多年积攒下的实战经验,赵君从项目策划和施工组织入手。“项目策划定全盘,线路虽长,但总体规划不能乱。”赵君说,“得预判所有会出现的问题,结果才能最贴近既定目标。”施工组织则要细化到每个段面、每个队伍及每道工序,从哪开始施工、各场站应怎样布局,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两百公里的山路,3500平方公里的峻岭,每一寸的土地上都印有他的足迹。他根据实际地形设计图纸,协同各标段工区长、工序长按计划实施。
困难最多的要数项目中唯一的一所大桥——天河口汉江大桥。天河口汉江大桥是一座独塔混凝土斜拉桥,桥梁全长536米,主塔高132米,是连接十堰市郧西县和郧阳区的跨汉江通道,建成后可缩短两岸90分钟以上的通行时间。大桥开工时正值秋季,汉江秋汛频繁且水流量大,材料设备运输极为不便。河床的大漂石覆盖层厚度也达到了13米以上,造成围堰基底清理困难(围堰为水下基础施工平台和挡水结构物)。赵君与项目技术人员展开攻关,通过反复试验对比,将传统的单向出气吸泥刀头改良成双向出气头,有效提高了围堰基底清淤找平的效率,大大减少了主墩双壁钢围堰吸泥下沉的工期。
2021年8月,郧西地区连续降雨,项目全线遭受水灾,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致使道路受阻。赵君带领团队坚守一线,疏通河道、铲除落石、排除险情,困了就躺车上,饿了就吃几口面包,确保当地道路通行顺畅,完工后开展恢复性施工。在8条路段组织抗洪抢险工作中,郧西PPP项目共投入挖掘机15台、装载机7台、水泵20台,清理塌方路段20余处,疏通河道13千米,确保了郧西县安家乡、六郎乡以及10余个村庄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交通出行。
从芳华年少到四十不惑,赵君坚持扎根基层、努力拼搏,为建设更好的路桥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完成了从一名新兵到一名“儒将”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