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考实效性探究①
——延边州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评价与分析

2022-08-18刘思宁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选择题试卷考查

刘思宁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为做好2022 年中考复习指导工作,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现结合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我州各项数据获取的信息,并结合阅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2022 年中考复习的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

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保持了新中考后的一贯的稳健风格,试题呈现立意新颖,在回应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中凸显能力考查、体现学科特点,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

1.考试形式

吉林省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是道德与法治与历史合卷。合卷分值120 分,道德与法治学科60 分,开卷考试,答题时间为100 分钟。

2.试卷结构

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共18 道小题。其中选择题13 道小题,每题2 分共26 分,占试卷总分值45%;非选择题共5 道小题,分值34 分,占试卷总分值55%。

3.考试内容及考点分布

(1)考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2020 年5 月至2021年3 月的国内重大时事,占试卷分值10%。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 三大课程内容中9 个主题,占试卷分值80%。民族政策相关内容,占试卷分值10%。

(2)考点分布

表1: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考点分布

(二)试卷特点

试题难易度按照8:1:1(容易、较难、难)的比例设置,重点考查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覆盖面广,体现一定的能力梯度,凸显价值观教育,没有偏、难、怪题,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对2022 年备考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1.坚持素养导向,彰显学科特色

试题坚持素养导向,关注“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人格修养”等考查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考查,凸显学科核心素养。

以试卷第18 题为例,18 题以建党百年这一宏大的事件为背景设置“红船初心”“砥砺奋进”“擘画未来”三个小主题综合考查包括七上、八下、九上和九下4 册教材7 个知识点,分别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伟大飞跃、我国的经济体制、新发展格局、奋进品格、2035年我国的远景目标及怎样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强化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认同。

2.考查内容广泛,高度整合教材

试卷考查考点分布广泛,整合了六册教材中的心理、道德、法治、国情等内容。2021 年考查仅仅是把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板块的9 个主题的最核心内容在试卷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全卷非选择题整合了2 至4 册教材的若干考点;每个选择题所涉考点基本整合2 册教材以上,其中,第6、7、9、10 题则整合了3 册教材中的内容。

3.精心创设情境,体现吉林色彩

情境是试题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任务设计的载体。本试卷关注情境的丰富性、时代性和教育性。情境丰富,按着不同层面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也包括国际、国家、社区、家庭、个人。时代性强,试题中所涉情境多为近两年的典型社会热点。具有教育性,如第5、7、15 题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性强。

在情境创设中,选用吉林省本土素材,凸显吉林色彩。如,第16 题以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吉林考察为素材,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吉林的乡村、工厂和社区,考查吉林发展与国家的战略及大政方针的关系。第17 题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以“吉林新名片”为展现方式,用吉林省的少数民族为素材设问,体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此外,选择的第5、8 题,也选用吉林本土素材创设情境。

4.试题内容规范,呈现形式多样

语言表述准确、严谨,标点无误。选择题选项文字对仗工整。非选择题的5 道题分别是:“观察漫画,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纪事,回答问题”“阅读名片,回答问题”和“主题探究”,没有重复。特别是17 题,以“吉林新名片”的方式呈现,为呼应吉林冰雪节的素材内容,在名片中插入一朵小雪花,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既简洁大方,又新颖灵动。

二、试题分析

(一)各县市学生成绩情况

表2:延边州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表(普通学校)

表3:延边州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表(民族学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地区、校际之间差距大

对比表2 表3,从“一分三率”上看,我州普通学校高于民族学校;从难度上看,试卷整体难度差值为0.01。从各县市的数据上看,一方面个别地区的普通学校和民族学校平均成绩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在一类学校中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较大,个别地区二者差距都存在。

2.从阅卷中看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易混易错知识分辨不清。

如,选择题第8 题(正确率:普通学校67.83、民族学校67.3,下同),本题以“吉林省人民法院着力构建阳光司法体制”为情境,意在考查学生“我国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司法公正”这一基础知识点。失分原因一是阅读中没有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二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缺乏理解,知识迁移水平低。

再如,非选择题18(5)(45.55,40.91)“2035 年我国的远景目标是什么”,失分原因一是审题不仔细,“2035 年全面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目标”与“2050 年目标”相混淆;二是答案不完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写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较弱,不能准确抓住关键信息,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

如,非选择题15(1)(53.51,49.89)、15(3)(56.80,48.72)本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通过的反食品浪费法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失分原因主要是:一是审题不细、不全,题干关键信息抓不准,如:问题“践行生产生活方式”,只看到“践行”,作答时举例居多;部分学生“哪项”理解成“哪些”,作答时答案过多;二是基础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如把“全国人大的职权”与国家主席的职权、立法权与“有权解释宪法法律”、“怎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两型社会”相混淆。

再如,非选择题18(4)(39.75,17.79)“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发扬怎样的奋进品格”,关于本题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关键信息没抓准,把“奋进品格”答为“与时俱进”的居多,正确答案“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答对的少。

第三,学生缺乏答题技巧,如选择题尤其是组合型选择题不知道运用排错法。

第四,答案的书写及语言表述不规范,尤其是错字现象过多。

如,非选择题17(2)(48.24,37.05)本题以“吉林新名片”为呈现方式,以省内各民族发展为情境素材,极具乡土特色。失分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审题不仔细“吉林省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两级”,直接回答“自治区”或“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二是书写不规范、错字严重,“自治州”写作“洲”,“自治县”写成“自治悬”;三是“你了解”直接把本问问题变成开放性试题,从自身角度举例回答。

3.从学生试卷情况看教师备考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不够,对某些知识点在掌握程度认识不足,课堂教学效果尚不理想。

如,非选择题18(3)(32.69,23.24)本题以建党百年这一宏大的事件为背景,设置探究活动。本问“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新发展格局分别是什么”,含两小问。失分原因有:一是答案表述不准、不全,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二问“新发展格局”理解为“新发展理念”,导致作答丢分。

第二,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家乡、国家、社会发展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导致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如,选择题第5 题(68.49,66.03),以“教育部的五项规定”为情境,这五项规定与学生学习及生活息息相关,意在考查学生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努力去践行。失分原因一是与本题综合考查七年级与九年级知识有关;二也反映出日常教学中对国家、社会发展与自身相关的政策法规关注、观察和思考不足。

再如,非选择题18(6)(47.31,32.80),大部分学生是从“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角度作答,没有考虑个体生命与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甚至是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导致答案范围局限、作答不完整。

第三,部分老师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只停留在浅层学习状态,未实现深度学习,导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指导学习、生活的能力不强。

如,非选择题16(3)(43.63,26.31)本题以2020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吉林考察为素材,考查吉林发展与国家的战略及大政方针的关系。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失分原因是部分学生不能把“加强社区和村民自治建设的意义”转化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来作答,答案片面。

第四,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规范答题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训练。

如,选择题漏涂、涂错、超出规定框、涂卡用力过轻或过重,反复修改导致模糊不清等;非选择题超出答题区域内作答,字迹潦草,答串题,卷面乱勾乱画等问题。

三、2022 年中考备考建议

结合2021 年中考试卷和我州考试的分析,我们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做好今年的备考,提高备考实效性。

1.以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导教学与备考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无论是教学还是复习备考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做指导。

2.钻研课程标准,提高复习备考效果

养成涵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三方面内容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来完成。备考过程中,课程标准是提高备考策略重要依据,教师应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了解、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确立复习目标,努力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

3.立足教材,选取典型事例组织备考

在重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引入与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的时事事件,引导学生在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中理解知识,一步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关注人文,关心家乡、国家、民族、社会变化发展,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党、爱国,在备考中注重提高核心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提升学习、生活的关键能力,塑造更美好情感。

4.夯实基础知识,注重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

知识点是考试作答的立足之本,教学中要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备考能力。重视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制定,围绕考点、结合热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获取解读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提高备考的实效性。

5.培养学生规范答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书写规范。在日常的考试或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字迹要工整,且要在指导区域内作答,避免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答串题等问题。二是语言规范。在备考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学科术语表述问题,表述的内容要规范、准确、完整。三是错别字问题,一定引起重视。三是涂卡规范。选择题涂卡要规范,避免漏涂、涂错、超出规定框、涂卡用力过轻或过重,反复修改导致模糊不清等问题。

6.民族学校学科备考建议

结合数据,民族学校考生还在客观题第6 题和非选择题14 题的得分率偏低,失分原因在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不高,建议民族学校教师备好漫画题等典型题型,尤其是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引导,提高学生解答漫画题等不同的典型题型的能力。

猜你喜欢

选择题试卷考查
单项选择题狂练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