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2022-08-18唐静赵萌麻晓萌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唐静 赵萌 麻晓萌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一、引言
我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高端会计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中国进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财务共享等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应当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更需要具有海量数据筛选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复合型的财务人才。[1]截至2021年底,西藏高校有西藏民族大学和西藏大学招收会计专业硕士,其中西藏民族大学从2015年开始招生全日制会计,从2020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会计专硕研究生,是西藏第一所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西藏大学从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会计专硕研究生,202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会计专硕研究生。两所学校的会计专业硕士招收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预计2022年9月西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规模将突破400 人。具体招生情况见表1。在规模增加的同时,如何确保研究生质量的培养,实现西藏会计专业硕士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表1 西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招收人数对比表
二、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基本概况
西藏民族大学是全国第四批专业会计硕士(MPAcc)培养院校之一,2014年获得专业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2015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会计硕士研究生,2018年通过教育部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2020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专业会计硕士研究生。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系列讲话精神,充分挖掘西藏民族大学在三秦大地办学六十年的异地办学优势,经过七年不懈努力,西藏民族大学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点已成功凝练出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务总监(CFO)和高级注册会计师(CTA)两大重点培养方向,走出了一条西部领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高等院校会计硕士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在区内高校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点中以报考人数最多、录取人数最多、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体系完善、社会影响深远等,已成为西藏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的标杆。截至2021年底,学校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点依托财经学院会计教研室、审计教研室和财务管理教研室建设,有专任教师33人,校内专业会计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校外实践导师10人,在读专业会计硕士研究生161名。
三、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以人为本,形成多元化的育人教学模式
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的教育使命是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的“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财经学院根据《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经过8年的探索凝练出财务总监CFO和高级注册会计师CTA两个方向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拓展协同育人,开展如案例教学、专题教学、企业调研参观、课堂讨论、校外实践导师进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会计专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期举办实务讲座、学术讲座、社会调查、企业参访、研讨会、学术沙龙、到对口援藏学校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会计专硕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任课教师编写教学案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规范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及学院十分重视会计专硕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财经学院筹建了会计专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配备了专门的培养组长,定期商讨会计专硕的发展与规划,保障教学管理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在充分发挥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等教研室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了3 个科研平台、1个ERP 沙盘实验室、1个会计模拟实验室和1 个电算化实验室各、18 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实践实验与科研平台为学校会计专硕研究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实习实践实验与科研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新闻动态、教学信息和师资力量等信息,借助QQ 和微信群这一互动平台实现了党团学的“零时间、零距离”沟通,有效引导会计专硕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学校非常重视会计专业硕士的发展,学费收入、研究生培养补助经费、硕士点专项经费等为提高学校会计专硕专职教师综合素质和研究生学习、实习与相关科研提供了经费保障与支持。财经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建立了会计专业硕士管理办公室,通过课堂听课、定期与不定期对会计专硕课程教师的上课质量督查、科研奖励、教学质量评价等方法保证教学及管理水平的规范化提升。
(三)特色育人,构建实践育人机制
西藏民族大学开办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坚持“爱国兴藏”的育人理念。会计专硕学生入学后,学院不仅探索出了“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践锻炼”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而且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大力支持下,学校会计专业硕士形成了服务西藏的产学研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服务西藏。会计专硕教师结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财务与会计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二是教学联系西藏,教师积极开发西藏社会经济、企业管理以及财务与会计方面教学案例。三是实践服务西藏。学院每年带领研究生进藏开展社会调查和实习实践,让会计专硕研究生了解西藏、认识西藏,通过在西藏单位的实习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研究生服务西藏意识。
四、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专业硕士西藏生源学生稀少
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高校首家财会专硕学位点,应积极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但通过分析2015年以来的招生数据,录取的会计专硕研究生基本上为区外生源学生,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原因:一是竞争激烈。每年本科以及专科毕业的会计学生众多,国内初级会计岗位趋于饱和且工资普遍较低,通过考取会计专硕研究生降低就业压力和追求高收入就成为了本科毕业生的愿景。二是会计专硕联考内容包含了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于掌握,这也就导致了很多西藏籍生源考分难以达到国家分数线,更别说进入院校复试了。三是西藏生源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直接就业,继续提升学历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了会计专硕西藏生源更加缺少。
(二)招生规模发展过快,师生比过高
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招生起步比较晚,2015年首次开始招生,前三年的招生规模相对比较小,发展速度相对平稳。无论是在考生报考情况、招生效果,还是在报录比、生源等方面指标反馈情况都比较良好,师生比为1:2 或者1:3。但是近些年来招生数量在成倍数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近几年疫情严重,全国就业形式严峻,国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二是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师生比过高,即使是在学校大力引进会计专硕导师,也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的招生增长,师生比将达到1:10 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对一的育人效果,很难培养出卓越的会计人才,无形中又增加了会计专业硕士的就业压力。
(三)课程设置与新时代智能财务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随着“大智移云”,新冠肺炎疫情和“双碳”背景下的新经济的冲击,注重实务型的会计专硕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会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因此西藏民族大学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点的课程设置和案例教学体系亟待与时俱进进行更新。会计专硕研究生教育忽视了实操课程的开设与考评,导致部分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应用技能不足。虽然学校为会计专硕研究生提供了很多实习岗位,但会计专硕学生集中实习时间较短,实习质量不高,很难在短期内掌握各种应用技能。很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更愿意招收技能熟练和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会计人员,以此来减少成本,快速把人力转化为资本。从已经毕业的会计专硕研究生考证、就业等情况看,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一般,这就导致会计专业硕士高质量就业水平不高、发展空间不大。
(四)会计硕士学位点国际化建设滞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政策,西藏是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拥有东亚、樟木、普兰、吉隆和日屋等对外贸易口岸,是“一带一路”经济上的重要一环。西藏民族大学作为为西藏输送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高校,应注重培养如精通非通用外语语种能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相应国家政策法律背景,但目前学校会计专硕教育国际化水平较低,基本上没有国际交流。
(五)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学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太合理,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目前,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校内导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尚显不足,亟待加快解决。二是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导师中自治区级高端领军人才后续培养不足、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导师面临老教师退休,数量会存在一定缺口,需要针对性地补充年轻教师力量。四是导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五是部分导师责任心缺失,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育人作用,部分会计专硕学生没有在导师指导下参加课题研究、大型比赛和集中实习实践,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提高。
五、提高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给予西藏生源考生民族线招生政策
建议对西藏生源的会计专业硕士考生给予享受民族线降分政策,让西藏生源考生包括在职的财会人员有更多机会接受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尤其是要鼓励和支持藏族学生考取会计专硕研究生,以点带面提高西藏整体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助力西藏会计水平高质量提升。[2]
(二)拓展和壮大导师队伍力量
基于会计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过大,导师队伍不足等问题,要积极利用对口援藏高校和陕西本地高校资源,培养和扩大导师规模。建议学校开展现有校外导师考评工作,择优在西藏及当地选聘尽责好、学术底蕴扎实的校外导师担任第二学术导师,切实补充校内实践导师数量短板。同时大力提倡建设区域师资共享模式,让陕西周围高校成为学校会计专业硕士导师的重要来源和补充。
(三)立足智慧会计时代优化课程体系
学校要与时俱进优化现有会计专硕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会计+”的适合课程设置,如“会计+小语种”“会计+国贸”“会计+大数据”,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出更多涉外复合型人才。[3]在具体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理论教学外,更要注重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与考核,设置财务数字化审计方向、财务数字化企业财务与会计方向、财务数字化投资、投行、财务顾问方向、财务数字化管理、纳税咨询等方向基地群,让学生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实践学习,把实践学习作为一项课程对待,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4]
(四)加大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合作与交流
面对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大背景,学校应该积极推进会计硕士学位点与南亚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南亚国家高端教师人才引进,邀请南亚国家高校的教授到学校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做学术报告,互换研究生到彼此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探索疫情冲击下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机制。[5]近些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会计硕士学位点应切实立足加大与国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育部援藏高校的作用,采取合作编写培养方案,组织短期学生交流等形式,教师通过援藏高校的平台参加国际交流会议,借鉴其先进育人经验,提高学校会计专业硕士点的办学水平,探索加快构建与援藏院校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6]
(五)优化教师资源提升协同育人力度
教师资源在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引进会计行业中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如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注册税务师等企业管理的实务专家,大力充实师资队伍。第二,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学校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第三,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继续选派教师参加西藏自治区审计厅有关项目审计,为教师提供进驻企业进行实训的机会。第四,组织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案例培训和案例比赛。第五,进一步完善现有“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第六,加大导师的年度考评和评优,建立学生评价导师制度,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督促导师全过程育人,打造一批四有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