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故障边的k元4立方体中的哈密尔顿性

2022-08-18田小润张建秀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方体端点顶点

田小润,李 晶,张建秀

(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太原 030024)

二十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信息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在太空、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中,迫切地要求计算机储存能力和运算速度的提升。因此,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应用而生。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互连网络在硬件成本、通信性能力、高效算法的潜力和容错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有相当多的互连网络被提出作为大规模多处理器系统的底层拓扑。最流行互连网络之一是k元n立方体网络。k元n立方体网络具有许多理想的特性,比如易于实现、低延迟和高带宽的处理器间通信。因此,许多分布内存并行系统都是用k元n立方体网络构建的,形成底层拓扑结构,如IBMBlueGene[1]、J-machine[2]和CrayT3D[3].

1 预备知识

一个拓扑结构的互连网络用图G=(V(G),E(G))来表示,其中V(G)代表图的顶点集,E(G)代表图的边集。经过图G中每个顶点仅一次的路(圈),称为图G的哈密尔顿路(圈),记为H路。若路的两个端点为s和t,则这条路可表示为(s,t)-路。如果一个图有哈密尔顿圈,则该图是哈密尔顿的。如果存在一条哈密尔顿路连接图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则称图G是哈密尔顿连通的。二部图是指一个图G,它的顶点集可以分解为两个(非空)子集X和Y,使得每条边都有一个端点在X中,另一个端点在Y中。若点x在X中,点y在Y中,则称x、y在不同部。

图1 划分为Q[0],Q[1],…Q[k-1]Fig.1 The division of Q[0],Q[1],…Q[k-1]

下面给出证明中需要用到的引理:

2 主要结论的证明

引理3在Q[i:j]中,设|F[i:j]|≤13,|Fp|≤7,且δ(Q[p]-Fp)≥2,其中p=i,i+1,…,j,则对Q[i:j]中任意两个不同部点s和t,当s,t∈Q[i]∪Q[j]时,Q[i:j]-F[i:j]中有(s,t)-H路。

证明:因为s,t∈Q[i]∪Q[j],根据对称性,下面分两种情形讨论。

情形1s,t∈Q[i]

断言:路P上至少有一条可扩边可扩到Q[i+1].

因为|F[i:j]|≤13,最多有13条故障d维边。由于路P中包含k3-1条候选边,而每条故障d维边最多会使两条边不可扩。当k≥4时,k3-1≫2×13≥2×|F[i:j]|,所以断言成立。

设边(xi,yi)可扩到Q[i+1],(xi+1,yi+1)是(xi,yi)在Q[i+1]上的对应边。由引理1,Q[i+1]-Fi+1中有(xi+1,yi+1)-H路P1.用路〈xi,xi+1,P1,yi+1,yi〉替换路P上的边(xi,yi),可得到Q[i:i+1]上的(s,t)-H路。此时,在新哈密尔顿路上可找到可扩边,依此类推,最终得到Q[i:j]上的(s,t)-H路,如图2所示。

图 2 引理3 情形1Fig.2 Case 1 of lemma 3

情形2s∈Q[i],t∈Q[j]

图3 引理3 情形2Fig.3 Case 2 of lemma 3

证毕。

引理4在Q[i:j]中,设S={s1,s2}、T={t1,t2}为不同部的顶点集。若|F|≤3,|F∩Ed|≤4,且S∪T⊂Q[i]∪Q[j],则Q[i:j]有指定2-DPC.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i=j,即Q[i:j]中只有1个子立方体时,根据引理2,结论成立。

假设Q[i:j]中有k-1(k≥2)个子立方体时,结论成立。

下面证明Q[i:j]中有k个子立方体时结论也成立。

情形1S∪T⊂Q[i]或S∪T⊂Q[j]

因为S∪T⊂Q[i]∪Q[j],根据对称性,只证明S∪T⊂Q[i]的情形。

图4 引理4 情形1Fig.4 Case 1 of lemma 4

情形2{s1,s2,t1}⊂Q[i],{t2}⊂Q[j]

如图5,在Q[i]中取一个与t1在同一部的可扩点xi,且xi可扩到Q[i+1],设xi+1是xi在Q[i+1]中的对应点,显然xi+1与t2不在同一部。由引理2知,Q[i]-Fi中存在{P1,P3}是一个指定2-DPC,其中P1连接s1和t1,P2连接s2和xi.由引理3知,Q[i+1:j]-Fi+1:j中存在(xi+1,t2)-H路P3.令P4=〈s2,P2,xi,xi+1,P3,t2〉.此时{P1,P4}是Q[i:j]的一个指定2-DPC.因此结论成立。

图5 引理4 情形2Fig.5 Case 2 of lemma 4

情形3{s1,s2,}⊂Q[i],{t1,t2}⊂Q[j]

图6 引理4 情形3Fig.6 Case 3 of lemma 4

情形4{s1,t1,}⊂Q[i],{s2,t2}⊂Q[j]

由引理1和引理3,在Q[i]中构造(s1,t1)-H路P1,Q[i+1:j]中构造(s2,t2)-H路P2即可。

情形5{s1,t2,}⊂Q[i],{s2,t1}⊂Q[j]

此时,变换s2与t2的位置,则情况同情形3.证毕。

证明由引理1可知,当|F|≤11时,结论成立。故本文只需讨论|F|∈{12,13}时的情形。

情形1δ(Q[i]-Fi)≥2,i=0,1,2,…,k-1

不失一般性,设|F0|=max{|Fi|,i=0,1,2,…,k-1},则|F0|≤9.

图7 定理1 情形1Fig.7 Case 1 of theorem 1

情形2子立方体中存在1度点

情形2.1Q[i]中仅有1个1度点

设该1度点为u,且u∈Q[0],此时|F0|≥5且|F0∪F1∪…Fk-1|≤9.

图8 定理1 情形2.1Fig.8 Case 2.1 of theorem 1

图9 定理1 情形2.1Fig.9 Case 2.1 of theorem 1

情形2.2Q[i]中存在2个1度点

设两个1度点分别用u、v来表示。此时点u、v必在同一个子立方中。如若点u∈Q[i]、v∈Q[j]中,情形如图10所示。因为点u、v均为1度点,沿维d划分后,子立方体与点u、v相邻的故障边数分别至少为5,即|Fi∪Fj|≥10,与|F1∪F2∪…Fk-1|≤9矛盾。故点u、v在同一子立方中,且为邻点。

图10 定理1 情形2.2Fig.10 Case 2.2 of theorem 1

不失一般性,假设u∈Q[0]且v∈Q[0],如图11所示,|F0|=9.取u的一个可扩邻点w使得(u,w)∈F0.令F′0=F0{(u,v),(u,w)},则|F′0|=7,此时,证明同情形 2.1中的|F0|=9情形一样。

图11 定理1 情形2.2Fig.11 Case 2.2 of theorem 1

情形2.3Q[i]中存在3个1度点

设该3个1度点为u、v、w.由已知条件可知,|F|≤13,所以这3个1度点当且仅当有一种排列方式,如图12示。故在Q[i]中,3个1度点都在同一个子立方中。假设u∈Q[0]、v∈Q[0]且w∈Q[0],此时|F0|>9,与|Fi|≤9矛盾。因此此种情形不存在。

图12 定理1 情形2.3Fig.12 Case 2.3 of theorem 1

证毕。

3 结论

猜你喜欢

立方体端点顶点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加强学习补差距
电筒的灯光是线段
内克尔立方体里的瓢虫
图形前线
折纸
k元n立方并行容错路由
删繁就简三秋树
数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