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2022-08-18李美华山东省滨州市审计局
李美华 山东省滨州市审计局
引言
内部审计不仅会对企业运营与风险管理造成影响,同时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内部审计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由于大数据审计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大数据审计可以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便于企业能够更快发现运营风险以及发展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防范建议,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也存在成本高、复合型人才短缺以及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阻碍着大数据审计作用的发挥。对此,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促使大数据审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大数据审计概述
(一)大数据审计
大数据一词最早出现在《Nature》杂志中,现在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数据审计是通过大数据思维开展审计数据分析的统称。大数据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而言,其将大数据与审计有机结合,不仅是审计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审计方法。大数据审计将各种数据集合在一起,其容纳了多样化与高价值的数据。传统审计与大数据审计的区别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大数据审计还可以有效分析社交数据、互联网网页以及非结构文档,其应用价值很高。大数据审计中的数据种类分别为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互联网交互数据以及相关资料的数据,而类别则划分为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数据一般指音视频、图像以及文档等。2014年审计署进行机构调整,初次成立电子数据审计司,2016年世界审计组织大会成立大数据审计工作组,由中国审计署担任工作组主席。大数据审计通过对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技术性分析,将企业数据中的价值以及风险直观地呈现出来,为企业解决问题与预防风险提供数据支持。审计工作包含了国家治理的所有领域,因此其审计对象也包含了各行各业,采集的数据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就导致大数据审计呈现出动态性与复杂性。大数据审计范围较广,因此可以实现全方位审计的目标,可以有效遏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与重大违纪行为,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打下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大数据审计已经突破传统审计工作中的行业限制,成为一种新的资源综合管理模式。
表1 传统审计与大数据审计的对比
(二)大数据审计的特点
大数据审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全面性。传统审计中数据只能通过抽样或者调查获取,其样本量比较少,以少数样本推断总体。而大数据审计则是以更多的渠道收集海量数据,再通过技术性手段分析,保证数据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分析,同时还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审计中数据主观性影响因素,确保审计数据的全面性与正确性。其次,时效性。传统审计中的数据只能通过人工查询,无法及时获取相关审计数据,而大数据审计则是借助数据共享功能可以及时快速地获取企业审计相关的财务、业务等数据。这就可以说明,大数据审计可以对企业财务、业务等数据随时监测,进而实现随时审计。可见,大数据审计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最后,灵活性。由于大数据审计将大部分证据存储在网络数据库,审计人员只需要进去网络数据库就可以开展审计工作。这样的审计方式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对数据的发展趋势有更好地掌握,从而有效追踪审计事件。
二、企业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监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对其进行评价,针对不足提出改善建议。因此,内部审计也就具备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覆盖面全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迎来各种发展机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这也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张,数据随之成倍增长,但是传统审计很难对其进行全方位分析。另外,企业的发展战略也趋向多元化、差异化发展,业务模式不断增加,其运营风险也日益明显。再加上,企业运营管理逐渐趋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审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很难分析出数据后隐藏的风险与不足,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而大数据审计可以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求,既能保证审计的时效性,同时还可以保证审计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第一,当企业审计资源不足时,企业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开展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审计,确保审计监督力度。第二,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可以迁移审计关口。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开展相关性分析,从而更快地发现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的异常,实时追踪分析,总结企业当前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应对、预防风险。第三,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可视技术分析数据变化,预测发展趋势,并结合传统审计手段可以更快速准确的定位审计重点,明确现场审计的目的性,从而提升审计时效性。第四,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数据处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正确率与效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大数据审计非常有必要。
三、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大数据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应用成本高
虽然大数据审计通过数据挖掘以及大数据可视技术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减少审计人员工作负担,缩短审计时间,提升了审计质量与效率,但企业内部审计在应用大数据审计时则需要先投入资金研发平台系统,构建大数据审计数据网络,构建审计数据库,构建信息技术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数据的有效挖掘与分析。因此,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成本比较高。另外,大数据审计的应用还需要定期对财务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等进行更新与维修。此外,为了满足大数据审计的有效应用,还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组建大数据审计团队,或是雇佣专业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这些方面都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二)缺少大数据审计人才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审计方法与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大数据相关的技术,例如利用ArcGIS、QGIS等GIS软件处理矢量数据,叠加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熟练运用大数据审计综合分析数据,发现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完善与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然而,当前国内同时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大部分审计人员只掌握了传统审计方法与手段,自身并不具备大数据方面的技能,这也是阻碍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大数据审计意识有待提升
相对传统审计而言,大数据审计具备众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审计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大数据审计中的审计方法、数据追踪、质量管控方面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也就导致大数据审计的审计结果无法得以保证,进而无法将大数据审计结果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预防方面。总而言之,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效率与结果会受到大数据审计技术应用程度的影响。若想改变这一局面,那就必须提升审计人员的大数据审计意识,从而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缺乏健全的大数据审计制度
众所周知,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保障,大数据审计也不例外。然而,大数据审计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摸索阶段,传统审计的法规制度无法满足大数据审计需求。因此,需要求我们在应用与研究中不断构建健全的大数据审计制度,如大数据审计规范、大数据取证合法性以及涉及数据库管理制度等,只有这些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才能为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提高保障。
四、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大数据审计的优化建议
在新发展形势下,国家也全面落实大数据发展战略。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同时大数据也成为影响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大数据技术也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深入认识大数据审计,以满足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需求。
(一)降低大数据审计应用成本
企业在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与系统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回报率较低,同时也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对此,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外包服务将企业的部分审计任务转交专业审计事务所处理,这样既可以落实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保证审计质量与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投资成本。对于大型集团企业,笔者认为还必须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与系统。通过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实际操作与执行情况有更直接的了解,便于企业进行自我监督。在后期大数据审计系统发展中将其数据与存储成本分摊,从而实现投资与回报的动态平衡。
(二)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审计工作也面临着从传统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转型,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掌握传统审计方式与手段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数据信息。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说,审计人员能够熟练地完成审计工作,但是对大数据技术不了解,会影响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并在复合人才的指导下加强原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此提升审计人才大数据挖掘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对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的力度,如计算机技术专业与审计专业组建教研组,共同研究如何培养大数据审计人才,以满足当前对大数据审计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思维
借助大数据思维开展审计工作是对审计工作模式的创新,也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大部分的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审计已经有了基础的了解,但是借助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仍然不足,导致大数据审计仍处于摸索阶段。为了更好地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大数据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自身要具备大数据审计思维,并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引下以多元化的视角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不仅有助于审计人员运用信息手段分析审计数据,在降低审计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审计效率与质量。此外,培养审计人员大数据库审计思维还有助于缓解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对推动传统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迈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法规制度
相关的法规以及制度规范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与基础。但是因为大数据审计的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传统的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根本无法满足其工作需求。对此,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充分调研,根据实践结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大数据审计取证程序以及证据合法的标准,为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保驾护航。国务院、人大以及审计署作为立法的主体,要加强大数据审计制度体系顶层设计,明确大数据审计中数据的采集范围、主体以及类型,并建立审计数据库与存储规范,确保大数据审计中分析的数据来源已获取授权,进而保证大数据审计的合法性与客观性,对于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使用以及安全等方面也要制定规范的管理机制与共享机制,同时也要明确数据销毁程序与规范,以此保证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只服务于大数据审计。另外,对跨区域以及跨系统的审计要求,其获取的审计数据以及最后的审计结果都要制定法律确认标准。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制定企业、金融机构提供数据信息的规章制度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度,以保证审计中所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若泄露相关审计数据则需要交由司法机关处置。通过健全大数据审计法规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大数据审计发展,同时也可以保证大数据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合规性。
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也迈入信息化管理阶段,并在生产经营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因为数据种类与数量的快速增长为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了基础。然而,企业审计人员如何快速适应审计工作模式的变化、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并构建大数据审计方式与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审计人员自身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树立大数据意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确保企业内部审计中能够有效应用大数据审计,为促进大数据审计在我国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