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分析
2022-08-18姜晓东
姜晓东
(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0)
0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环节,技术管理工作极为重要,规范技术管理可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公路工程的养护措施运用也极其重要,通过有效的养护措施能够解决公路存在的质量缺陷,延长其使用年限,预防公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发挥工程的使用价值。因此,研究公路工程施工过程技术管理措施和养护策略的运用具有现实意义。
1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1 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1.1.1 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对于公路工程合同文件、施工图进行学习,明确设计意图,抓住会审重点,判断施工设计和国家技术、经济等政策是否相关,设计内容是否符合“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方面的原则,技术措施和设计方案能否符合公路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保证施工安全,讨论文件中的以上信息,并予以完善。如果施工过程不涉及新材料或者特殊材料,就需要对常规材料的数量、规格和品种能否达到施工要求进行思考。在会审阶段,重点需要思考路基、路面、构造物间是否存在矛盾,和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图纸说明是否清晰,道路结构的标高、尺寸以及工程量是否存在差错,保证会审阶段将以上内容明确,如果设计文件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向监理、设计和业主等主体上报。
如:某公路项目地处北方区域,按照地质勘查结果发现地基存在软土,强度低、透水性高,堆载之后可能出现剪切变形问题,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在会审阶段,针对特殊路基的处理主要应该分析如下几点:第一,软土地基位置设计方案当中是否采取处理措施,若使用处理措施,还需分析处理长度是否和实际需求相符;第二,地基处理是否契合地质情况,该项目个别路段存在鱼塘,设计图主要使用高液限土方式处理,该方法有可能存在错误;第三,地基处理过程技术应用是否和公路安全及质量等要求相符,项目部分路段的处理选择碎石桩,处理以后对于地基承载力要求不明;第四,施工队伍实际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要求采取阵冲法设置碎石桩,然而现场没有水源,所以审核以后选择沉管法施工。
1.1.2 组织设计
在施工组织方案编制阶段,各项工作属于准备工作重点,该方案也是对公路施工过程进行指导的纲领文件,编制环节应该将不同专业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使其共同参与方案编制,由总工程师主导,合同部、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和保障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将工程整体布局加以明确,并且对项目核心工序展开全面安排。方案编制以后,上交经理审定,最终由监理师进行审批。所有公路工程施工需要的材料、人员、设备等使用计划的制订,需要严格以工程特点、工程量、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为依据,要考虑季节变化对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以确保方案编制的合理性。一旦方案通过审批,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可允许变更,否则应该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1.1.3 现场准备
公路工程施工之前,现场准备工作要点如下:第一,根据公路项目施工要求,安排施工人员、设备分批进场;第二,不同工作点的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应该完善布置,将现场电力、通信、用水等生活设施布置完善,确保符合“四通一平”相关要求;第三,将分项工程材料试验、测量放样、施工方案、技术组织等工作完成。
1.2 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1.2.1 技术交底
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技术交底为重点,需要根据施工规范、合同要求、工艺标准以及质量测评相关要求,通过书面方式完成技术交底,按照要求流程由总工程师落实各项内容检查,被交底方负责人签字确认。针对特殊类型隐蔽工程,如果施工期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工伤事故,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因此需要在交底过程中明确具体的防范措施。工程部门和施工队应该根据下发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要求施工过程选择合同文件当中明确要求的技术施工,并且明确监理办法、施工工期,结合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将施工特点加以明确,并且将施工方案、质保措施、季节施工、操作规程加以明确。现场工程师、施工队负责人需要根据公路项目进度、分项施工要求落实技术交底,将施工技术、措施和方法加以明确,突出交叉作业内容,注意施工安全措施运用。所有技术交底内容结束以后,班组人员针对项目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和操作要求,制定岗位责任制。
1.2.2 技术管理
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内容如下。
第一,利用对比法对于施工设计重点指标进行检查,对比实际指标的完成情况和计划完成要求是否存在差异,具体包括施工内容、质量、方法以及进度等方面内容,还需要结合施工材料消耗和机械使用导致的成本费用,全面对比找到施工技术运用问题,分析原因后,制定解决措施。
第二,检查施工设计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存在问题,需要立即寻找改进方案,对于相关指标及时补充和调整,实现对于施工组织的动态管理,通过公路项目施工管理将问题逐渐完善。
第三,试验检测的管理,需要设置专用试验室,并制定检测细则,按照公路材料的检测规程完成检测内容,一旦发现有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需要立即上报,负责试验的人员也需要认真填写试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如:针对公路工程施工所需要的石料、水泥、沥青、钢筋、钢绞线、锚具、石灰等原材料试验检测环节应该根据原料厂家、所属类别分别进行,结合公路工程建设的需求,完善试验室原料的自检工作流程。检测过程中安排专员抽取样品,存放于专用容器之内,结合试验室检测能力,对于检测指标、检测频率进行确认,之后建立台账作为试验检测依据,检测频率不低于30%。水泥材料的试验检测指标包括安定性、凝结性、用水量、水泥细度、胶砂强度等,现场相同厂家、品质、编号、生产日期的水泥,按照每500t 进行一次试验检测,袋装按照每200t 进行一次试验检测。
1.2.3 变更索赔
第一,项目部工程师需要对施工图细致审核,若有明显错误,或与合同文件不符,则需通过变更文件向监理上报;第二,公路项目工程师还需要对给建设单位下发的文件全面审核,发现和合同文件、设计图有出入时,也需要通过变更文件向监理上报;第三,施工现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如果发现公路项目现场情形不符合设计内容,要立即上报,等待指示才能施工,同时可通过现场考察,获取施工现场信息,包括影像信息和材料信息,交由监理师签认,并完成变更文件的编写;第四,保证索赔资料信息全面,涵盖工程概况、设计变更依据、变更工量的增减信息、投资数额增减信息。
1.2.4 技术培训
为了保证现场施工技术运用质量,还需要注重技术管理,通过人员培训,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例如,路基施工技术培训要点有下面几点。第一,压实技术应用根据设计数据可将压实标准适当降低2%,天然土层黏度控制在1.1%以下,如果为黄土路基,则冲压遍数在30 次,路堤边缘位置的压实,需要控制行车速度,调头阶段预防褶皱问题的发生。第二,基底处理按照横坡比选择不同的技术,横坡度在1∶5 以内的时候,需要填筑路基,使用砌浆片石防护路基;如果横坡度在1∶5~2∶2.5 之间,需要挖台阶;宽度在2m 以内,横面坡度超过2∶2.5,对路堤基底、下层滑动稳定性展开验算,确保抗滑系数和规范要求相符。第三,路基压实过程中选择技术性能优越的夯实机,如果夯锤吨位在8~40t 之间,需要将其保持到7~25m 高度之内,通过自然下落对地基进行夯实。
2 公路工程的养护措施
2.1 路肩养护措施
路肩属于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对路面边缘进行保护,还具备错车、临时停车等功能。路肩病害原因就是水的影响,所以,在施工阶段,需要注意预留横坡,保证横坡平整顺适,将路面地表水排出,施工阶段保证硬路肩和硬路面的横坡方向相向,如果使用土路肩或者草皮路肩,需要注意横坡略高于路面横坡2%,便于排水。如果土路肩出现车辙、错台和坑洼等病害,需要及时将内部的积水排出,并对淤泥进行清理,利用和路肩土质相同的填土进行夯实,恢复至原有状态。当路肩高度过大时,会对路面排水造成影响,此时需要将其铲削整平,恢复到要求坡度。还可使用加固措施对于路肩进行加固,陡坡路段可在边坡和路肩上方人工种草,预防雨水冲刷。如果路段纵坡坡度超过5%,为了预防路肩被冲,还可设置节水明槽。具体而言,可从坡顶位置开始,间隔20m,以两侧交叉的方式设置截水明槽,宽度在30~50cm 即可,之后利用碎石填平,路肩边缘设置拦水土埂,高、顶宽和底宽分别为10cm、10cm、20cm,各个截水槽可以设置淌水缺口1 处,并在其下方使用草皮、砌石等加固边坡,让雨水能够汇集,从而顺利排出。
2.2 边坡养护技术
边坡养护主要包括路堑、路堤等边坡,根据养护要求,保证坡面平顺,没有冲沟,坡度也和设计相符。如果是石质路堑,在边坡养护方面应该注意预防风化岩石掉落,选择清除、锚固、嵌补等措施,防止危险岩石对于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导致边沟堵塞,对于路堑边坡防水造成影响。如果为土质路堑,可以选择种草、栽种灌木、浆砌片等多种措施加固。
2.3 排水设施养护
路基的排水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决定路基安全性,为了保证排水设施能够顺利使用,应该做好边沟和排水沟的加固和疏通养护工作,让水流能够畅通。可以设置盲沟、渗沟等措施养护。如若发现出水口堵塞或者长出杂草,需要及时清除,定期疏浚,保证水管内部水流畅通,剔除其中的砂石颗粒,促进排水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可选择土工网、膜袋、格栅等合成材料辅助养护工作的进行,不但工艺流程简单,而且养护效果好,工程造价低。
2.4 路基翻浆防治
公路工程使用阶段,翻浆问题极为常见,主要是各类水对于路面造成破坏,根据路面受损情况,可将翻浆病害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型翻浆路面会出现龟裂,车辆在上方行驶可能出现轻微弹簧现象;中度翻浆路面会出现大面积裂纹,还会出现车辙病害,局部位置路面松散,出现鼓包现象;重型翻浆面车辙较深,路基严重变形。
如果出现以上病害,可以采取如下养护措施:第一,注意路基施工阶段排水措施的运用,设置隔离层阻止毛细水上升,路基土壤保持干燥状态,具体而言,可选择透水路面,在路基内部设计透水隔离层,如果路面不透水,还可在路基的中部设置不透水隔离层;第二,利用换土措施,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如果路基基础的透水性不佳,可以将路基的上层土挖出,使用砂性土和砾石等换填处理,注意换填层厚40~60cm,经过压实以后对路面进行重新铺筑;第三,将路面结构改善,可以使用砂砾垫层,不但能够阻挡毛细水上升,而且还能提高路面的排水性能,控制冻胀和融沉等因素对于路面造成的影响,使用水泥稳定材料、工业废渣以及石灰稳定材料作为路面结构施工材料,使路面水稳定性和强度不断提升。
此外,针对翻浆路段可采取季节性养护措施,春季利用抢防措施,夏季对于翻浆受损的路基和路面进行修复,从而根治翻浆病害,秋季做好路基排水工作,避免水分渗入路基,冬季定期清除积雪。
2.5 滑塌问题防治
对于滑坡进行防治主要是利用疏导排水措施,辅以抗滑支撑结构,或者利用减重措施,保持边坡受力均衡。对于滑坡体外部地表水,可用环形截水沟将其拦截、引出。针对滑坡体本身结构地表水的下渗进行预防,应选择绿化工程、排水工程。如果利用地下排水,可根据坡面汇水情形,选择支沟的布置方式,保持其和滑坡方向呈35~45角,向滑坡范围之外伸展,以起到拦截地下水的作用。
防塌措施的运用为,定期检查路基上方是否存在危石,如果存在应该及时清理,重视雨季来临之前的危石、危岩等检查工作。如果路段存在小型落石,需要全部清除,并设置拦截构筑物。针对软弱结构导致的高边坡坍塌,可以选择支护墙、支挡墙等养护措施,并落实地面排水,控制公路塌方。
2.6 裂缝问题处理
公路长期使用后,表面可能产生裂缝,这类病害极为常见,小型裂缝可将其中杂物清理,使用专业器具将沥青填充其中,之后刮平,在上方洒养护细料。若裂缝较为严重,需要先清理,之后使用细颗粒或者沥青向裂缝中灌注,修补结束之后,将养护细料洒在外表。
3 结语
综上分析,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包括施工之前、施工过程环节的管理,不同建设环节管理重点各不相同,所以应该根据工程实际需求,选择技术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公路工程养护策略的运用是预防公路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不同的养护位置,应该选择差异化的养护技术,解决公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公路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