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在扩建道路工程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2022-08-18王永春
王永春
(上海市凯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6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许多现有道路已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必须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而加宽部分的地基往往需要处理。目前采用的加固方式主要有换填处理法、抛石挤淤法、灰砂桩法、水泥搅拌桩法、预应力管桩法等。
1 工程概况
叶新公路是贯穿松江区政府下辖的叶榭、泖港和新浜三镇之间的城镇交通动脉,道路改建完成后,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的交通保障,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叶新公路路面的现宽为12m,改造完成后路面宽度为38m,扩建形式主要为单边拓展和双边拓展。新路面设计为在现有路面上进行填高,设计中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清淤换填处理、两灰填筑路基、水泥搅拌桩加固、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等。叶新公路地处松江区黄浦江以南,沿线土层情况主要有浜填土、粉性土和黏性土质。设计要求在路面采用双侧拓展,在填土高度大于2.5m 的段落采用PHC 管桩加固地基,另在桥台两侧各30m 的范围内采用PHC管桩进行地基加固。
2 PHC 管桩施工
2.1 PHC 管桩的加工、运输
PHC 管桩必须在工场集中预制,且管桩所用的建筑材料、成品检测指标、外表品质等要达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的要求。该工程项目所使用的PHC 管桩长度L=24m,AB 型;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80,外径400mm,壁厚95mm,开口型。为了使相邻桩的接头错开1m 以上,采用11m 和13m两种规格进行连接。
采用半挂车运输,每车约运输8~10 节管桩,现场使用25t 吊机吊放,将管桩放置于桩机侧面,上、下桩配套供应。但因为各节预应力管桩吨数都较大,所以应尽量避免在现场两次倒运。运至现场的预应力管桩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检验,不符合的不能通过。预应力管桩存放前,应先将现场整平、压实,然后按规定设二支点存放,堆积层数不宜超过三层,在吊放过程中还要切实做好抗滚保护等措施。
2.2 施工工艺
管桩施工主要采用锤击法,利用桩锤吊起下落的势能,直接作用在管桩桩顶,将管桩沉入土层中,达到规定深度,通过桩身与周围土体的摩阻力及桩底的支承力,满足地基的受力要求。工艺流程:场地整平、压实—测放桩位—设备安装就位—吊桩—打下节桩—接桩(接头验收)—打上节桩—送桩—检查、验收—桩机移位。
2.3 前期准备
组织现场施工者熟悉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场地及相应的地质资料,并确定沉桩范围、沉桩数量。按照管桩的施打次序对桩位进行编号,并了解工艺执行过程的相关要求,以制定工程建设质量的保障措施和工程进度规划。
首先完成清表,平均清表厚度应≥50cm,其次整平、压实,平均密实度应不小于0.9。当地面潮湿,密实度难以达到要求时,再向下翻松一层,并掺入6%的石灰拌和并碾压,确保密实度不小于0.9。沉桩前,要调查好施工作业区域的高空、地上及地下的障碍物,对于不在搬迁范围内的管线、设施等,要做好保护措施,打桩机行走路线要平坦、坚实。
2.4 打桩机的安装、验收
打桩机械在由具有安装资格的单位安装完毕后,要进行全面验收,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日常维修与养护工作,达到紧固、润滑、防腐蚀、清洁性好,安全保护装置完整合理,机械传动部位连续、安全、运动良好,测量指示仪表警告灯、照明系统安全、完整,机械高度限位装置完整、合理、安全,现场悬挂操作规程等,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5 打桩顺序
打桩顺序应根据地质情况、桩机操作空间、桩机行走线路等综合因素来确定,一个施工段内的沉桩深度基本相近。打桩通常从中间向两边进行,应避免从两边向中间施打,防止土体过于挤密,造成中间桩贯入困难。如果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则应朝向远离建筑物或管线的方向施工,防止土体挤压对建筑物或管线造成损伤。桥台后管桩加固区域,要先进行管桩施工,再进行桥台基础及下部结构施工。
2.6 打桩施工
2.6.1 测放桩位
先使用全站仪打出桩点位,用竹签或钢筋头做好标记,桩机行走基本到位后,再次校核竹签或钢筋头,该工程管桩平面为3m 间距的梅花形布置。
2.6.2 桩机就位
打桩时,机械操作人员应按照在现场放好的定位筋行走打桩机,先复核桩中心点,在桩心处引出十字线,钉四根定位桩。为了探明桩中心点下方是否有老基础等较坚硬的障碍物,应先用送桩器试打,确认无误后吊出送桩器,准备吊桩。
2.6.3 吊桩落位
用钢丝绳把第一个下节桩吊起,用吊锤在其正面和侧面进行检测,再用桩机自身调节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及点位偏差要符合规范要求。
2.6.4 打桩
在桩体垂直度和桩位偏差符合要求后,可进行打桩。施打前,应在桩头上放置衬垫,施打后要做好沉桩记录,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在正、侧两面用吊线锤查看桩身是否倾斜,如发现倾斜超标应立即调整。
2.6.5 管桩施工应符合规定
下节桩起吊就位,利用打桩机自身调节垂直度,垂直度误差要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时要拔出重插。预应力管桩开始施打后,要安排专人做好打桩记录。当桩顶露出地面约1m 时停锤,然后吊放上节桩,调节桩体的垂直度,使桩体保持垂直。接头采取焊接法接桩,但错位误差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接头焊接验收合格后继续施打至工程设计深度。要求11m 和13m 两种长度的桩交错布置,以保证相邻桩接头位置错开1m 以上。
预应力管桩开始施打后,务必要一次性连续打到底,中途尽量不要停歇,并按照施工计划尽量的减少接桩时间。该工程的桩顶高度低于经清表、整平、压实后的地面25cm,桩顶入土前要采用送桩器,送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即可收锤。
2.6.6 预应力管桩施打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填写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记录表,经工程总包施工单位的质检员和监理单位的旁站监理签字确认后,方可成为有效的施工记录。
2.7 焊接接桩的要求
桩下沉到比地面高出约1.0m 时,接上节桩。接桩时应上、下对正,调整桩体垂直度,保证桩身垂直,并在下一节桩的桩头部设置导向箍,两节桩的对位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管桩连接前,应用铁刷将上、下端板表面的污垢、污物等清洗一遍,以保持接头部件干净,对接口不平之处,用楔入铁片进行填平。焊时将,两个焊接件应对称进行,先在斜坡处外圈对称点焊六个点,待二节桩牢固后,再将下一节桩的导向箍拆开,分级施焊。先施焊内部,完成后把焊渣处理完毕,再施焊外层,最少焊两层,焊缝应连续、饱满。经检查,焊缝要达到《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 J81—91)的规定。
焊完桩接头后,要让自然风吹冷,严禁人为泼水降温,自然放置时间应不少于8min,自然降温后再继续施工。
2.8 桩帽及衬垫的设置规定
桩帽一般做成圆筒式,内径略大于预应力管桩外径,套在桩头上的筒体深度通常约为400mm。在加工制造桩帽时,桩帽应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刚性和耐打性。在桩帽和桩头的中间要设置弹力衬垫,衬垫所使用的材质可为硬纸面、涂胶板、麻袋、编织袋等,衬垫材料必须平整铺设,且夯实后的厚度不能小于120mm。打桩阶段应经常进行检查,不满足要求的要及时处理。
2.9 送桩器的设置规定
送桩器通常为圆筒式,在加工制造时,要求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刚性和耐打性能,尺寸也要适应送桩深度的要求,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m。
送桩器的两端面均应保持水平,并与送桩器的中心主轴互相垂直。套在桩头上的筒体深度通常约为400mm,内径略大于预应力管桩的外径。
2.10 PHC 预应力管桩检测
预应力管桩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指标均应满足设计和标准要求,设计文件检测标准规定: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应为总桩数的10%;竖向抗压力测试,抽检数量应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5 根;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测试,抽检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3%,且每作业面不少于3 根,检测时应随意选择,做到测试桩均匀分布。
2.11 桩帽施工
该工程的桩顶高度,按工程设计要求应低于清表压实后的地基高度25cm,以桩位为中心按1.4m×1.4m 的正方形挖深30cm,现浇C30 钢筋混凝土,厚度为30cm,将桩体嵌入桩帽中5cm,桩帽和管桩间采用桩塞钢筋混凝土连接,桩塞填充混凝土的深度为从桩顶向下35cm,底部用木塞塞紧。
2.12 铺设褥垫层
一段施工作业面内的桩帽混凝土满足养护龄期后,即可全断面的填筑褥垫层,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厚度为60cm,同时在60cm 厚的级配碎石内需铺设两层钢塑土工格栅。
3 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
3.1 桩体倾斜
桩体倾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场地没有充分平整、压实,桩机底盘支垫不稳固;第二,施打前,桩身的垂直度没有控制好,垂直度偏差超标;第三,桩位下有坚硬的障碍物。
预防的措施主要有:其一,先清表,而后整平、压实,并要求密实度不小于0.9,且桩机的摆放要求支垫水平、牢固;其二,由正、侧两面用两个吊锤,利用打桩机调节桩体的垂直度,要求倾斜率满足规范要求,在入土后再重新校核垂直度,满足条件后可继续施打;其三,吊桩前,先用送桩器将桩压入地基中2m 深,检查浅层处有无坚固障碍物,较浅的坚固物可先破除再填密实,如果障碍物较深而无法打破,应及时通知业主、设计部门商讨解决方案。
3.2 桩顶掉角、开裂
桩顶掉角、开裂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桩顶平面不垂直于管桩的中心线,且桩顶面不够水平,受锤击力不均匀;第二,桩顶与桩帽之间的接触表面不均,或桩顶衬垫结构受到破坏,锤击时桩顶受力不均匀,局部整体应力聚集导致桩顶掉角、开裂;第三,桩锤跳动过高;第四,预制管桩时,施工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控制各道工序,致使混凝土结构不密实或养护不到位,桩顶的水泥保护层过厚。
预防的措施主要有:其一,管桩进场后,应先仔细检查构件,察看端面是否水平,有无凹凸,以及桩顶平面是否与桩的中心线垂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厂家商议解决办法,验收有问题的桩不得使用;其二,在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间要设置弹力垫,并经常进行查看;其三,施工中应尽量“重锤低击”,严禁高起高落,根据管桩类别及现场土质情况,合理选用桩锤;其四,预制管桩时,应确保桩身混凝土密实,养生要及时到位,安装钢筋时,应严格控制钢筋摆放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3.3 接桩处开裂
接桩处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接头焊接不满足规范要求。
治理办法主要有:其一,接桩施工前,用铁刷清洗上、下结合表面的污垢、污物等,对接口部也要刷至露出金属光泽,对接口部不平之处,应楔入铁片进行填实;其二,将上节桩和下节桩对正后,先将两个焊接件对称点焊六个点,再分别进行内层和外部的焊接,焊接层数最少两层,且焊缝要连续、饱满,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4 桩身断裂
引起桩体断裂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在工场制作管桩时,工序管理不规范,以致桩体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桩体不顺直,在施打过程中造成桩体断裂;第二,稳桩时,桩体的垂直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施打中桩体受弯,又或在两节桩接桩时,两节桩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线上,致使桩身受力不均发生断裂。
防治的措施主要有:其一,制作管桩时,要严格控制各道工序,确保管桩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其二,在稳桩及接桩时,要确保桩身垂直度满足要求。
3.5 地面隆起、邻桩出现位移
发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在打桩过程中,桩体挤压附近的地基土,使地基土受到过大的挤压而向上隆起,甚至导致相邻的桩发生位移。尤其在一些地基土较密实,预应力管桩平面布置间距较小的施工段,最易发生该问题。
防治措施主要有:其一,根据设计文件编写合理、可行的施工计划,操作时要按照从中间向两边或周围的顺序打桩;其二,设计时要根据勘查资料,合理布置桩与桩之间的间距;其三,遇到固定的结构物时,施打顺序要向背离结构物的方向进行。
4 结语
预应力管桩制作工厂化集中预制,便于操作,成桩质量可靠,且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工效高、污染小,同时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可以大幅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但桩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工艺控制不到位,依然会出现桩体弯曲、桩身强度不足、桩端面不够水平等质量问题;运至现场施打的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各道工序的规定,也会出现桩体倾斜、桩顶破碎、接头焊缝不满足规范要求等现象。相较于挖孔桩、钻孔桩等其他桩基础,预应力管桩更为便捷,质量也更有保障。预应力管桩在今后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