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2-08-17尹曼芬
刘 娟 尹曼芬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 大理671000)
引言
课程思政是“全课程育人”的一种教育理念,缘于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的重要论述。课程思政不是要增加思政课程或是非思政专业课程的“去知识化”,而是要“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基于现代科技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所指的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线上和线下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重设,是对现有教学手段的全面整合与超越[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较好地达成大学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目标,对新的国际环境下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眼光的人才”[4]任务的完成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学生的通识必修课,涵盖所有专业的学生,是大学生认识和接触西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理念上与思政课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本文以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探求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难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外语课,涵盖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等所有板块。在课时有限和教学内容庞杂的现实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难度。首先,囿于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往往把关注点放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上,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投入精力不足,造成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大于人文性的现状。其次,在课程思政已成为主流教学理念的当下,大部分教师已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把课程思政与语言文化知识、语言应用能力教学结合起来[5]仍存在认识不清、办法不多等问题。再者,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选择和学生的学习点多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较少;整个教学活动体现出偏重英语国家文化输入而中国文化输入欠缺的特点,使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呈现出单向性[6]。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化解课堂时间紧的冲突,既要学会对教学内容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既要发挥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也要发挥语言作为文化和思想载体的特殊作用,充分挖掘其人文属性中潜在的德育功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解决以上困难有着显著的优势。
二、依托混合式教学法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平台、APP 的学习资源结合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微课、视频等手段,把知识点讲解的部分分解至课前和课后的线上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线资源、参与线上线下授课或在线交流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化解课堂授课时间不足的矛盾;教师采取在线交流、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法等,设定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各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一)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明确要求课程改革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7]。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要在增强教师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同时,增强挖掘教材潜在思政元素的意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为例(下表),具体分析课文中的思政要素。
《新视野大学英语1》各单元课程思政设计
从上表可看出,课文虽无直观、具体的思政内容,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要素,把潜在的思政要素做成学习资料在课前发布到雨课堂等平台,安排学生课前查阅。如第一单元,教师课前发布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生开学的第一课,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第三—第七单元可采取学生查找案例、小组汇报的任务型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法。讲授第四单元时,可安排学生在网上查找疫情期间我国涌现的平民英雄事迹及世界各国的疫情新闻播报。学生在组织语言进行主题汇报时,既培养了家国情怀,也提升了国际视野。对涉及西方文化的第八单元,教师可设计跨文化交际的案例,或寻找互联网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例如美剧《成长的烦恼》第9 集,它讲述了美国青少年在交友的过程中遇到的性别差异及对友谊的不同期待。教师可具体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能较好地“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8]达成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应利用好课程优势,让“大学英语”成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9],在中西方文化对比、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站稳中国立场和发出中国声音时,突出本课程的思政优势。
(二)应用混合式教学法丰富语言教学,以潜在的思政元素指引教学
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各教学平台、软件(App)的学习资源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法,可丰富以语法和词汇讲授为主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实践中融合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现象,营造良好的思政育人环境。我们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二单元主课文为例,恰当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完成应用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此课文讲述了一位美国母亲在女儿年满18岁离家独自生活后,为其收拾房间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课文标题简明,结构清晰,具有崇高的主题:爱与感恩。课文的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懂得爱也具有爱的能力。课前,可推送美剧《成长的烦恼》的第5 集,提醒学生思考剧中的亲子关系与中国的亲子关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并结合课文爱与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孝道文化,进行跨文化的思辨和讨论,让学生重温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课程思政目标。
另外,我们还可利用各种软件将蕴含思政元素的国家政策、传统文化等语料融入课堂教学,全方位地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例如,在第七单元的教学中可引入美国之音的音频新闻:“非洲卫生专家警告不要搞疫苗战”[10]。文中世卫组织警告各国疫苗战会严重影响我们对抗病毒的能力。面对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疫苗需求紧迫的境况,我国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新冠疫苗援助。这一无私的行为既反映出我国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大国的担当,也是我国国富民强、科技进步的结果,更是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体现。在教学中引入此类富含思政元素的材料,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不仅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积极性,也能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现象的关注和正确认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达到育人的思政目的。
再者,通过课堂内的充分启发后,课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手机软件录制角色扮演视频或在线故事续写、组织小组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检测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课文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用蕴含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法,能在有效节约课堂时间的前提下,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对其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当然,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
(三)依托混合式教学法有效组织教学,使思政理念渗透进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庞杂,既要保障语言文化知识传授、语言技能训练,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说、写、练的机会,教师运用混合式教学法利用微课等资源把知识讲授内容分散至课前预习、课中和课后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留出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同时,教师严谨治学,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断钻研创新的探索精神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本身就是直观的思政教育。教师求真务实的精神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和效仿,潜移默化地强化了育人精神。此外,教师也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本人和本学科的科研成果,让学生关注学科动态,产生对科研的向往,树立学业理想。
另外,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增加学生课外小组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和培养协同精神,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实践,让思政育人的目的以自然的方式渗透到课程教学,提高教书与育人的融合度。
(四)依托混合式教学法探究语言文化内涵,实现思政育人
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材多直接引自西方的语言材料,直面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新的视角,让学生在中国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立足点上认知、判断语言和社会文化现象负载的价值内涵,批判地吸收语言文化及相关知识。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四单元翻译练习中对我国地名的翻译,“玉龙雪山”是译为“Jade Dragon Snow Mountain”还是“Yulong Snow Mountain”?这不仅是一种语言选择,更是文化的选择。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引入“学习强国”软件中的英语广播,及时学习国家相关政治话语的准确表达。
新媒体时代为思政教育带来丰富的创新思路,教师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丰富的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选择鲜活的语言材料,在与异国文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典故哲理,使学生在尊重其它文明的同时更加坚定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认识到软实力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魅力。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混合式教学法综合利用现有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全面、系统地安排课程内容,化解课堂时间有限的冲突,丰富互动模式,并将价值观塑造融入语言知识的传授,有助于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涉及语言教学的各个层面,是对现有教育理念的修正,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贴切的育人要素,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在利用新媒体学习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混合式教学法超越了更多关注语言知识讲解的传统教学。实施混合式教学法试图实现的是课堂教学的“减”和课程思政的“加”。所谓“减”,减少的是教师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点的讲解,把这一部分内容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教师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减”实则是“转”、是“加”,是将“语言”学习转向“语言文化学习”,减的是教师对语言现象的讲解,加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对中西方文化的思辨、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从而不断提升教的效果和学的趣味。
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课业知识,还能在课后付诸实践,知行统一,于无声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