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平面的影响

2022-08-17谢庆国

系统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硬膜外髋关节平面

谢庆国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麻醉科,山东菏泽 274300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深入,老年人所占比例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其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且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情况,一旦受到外在暴力冲击就可能出现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类型[2]。髋关节手术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制订手术方案时如何通过有效麻醉手段来降低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是其中的重点[3]。由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近年来被应用于老年手术治疗群体,因此,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旨在于探析不同麻醉方式下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4~87岁,平均(77.61±2.59)岁。B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6~86岁,平均(78.03±2.6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展开。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单侧髋部骨折;②年龄在60~80岁间;③经询问确认无椎管内麻醉相关禁忌证;④ASA分级提示在Ⅰ~Ⅲ级[2];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或者功能异常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或者药物依赖史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准备,麻醉前指导患者戒酒禁食,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0.5 mg和0.1 g。进入手术室后,尽快开放静脉通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300~500 mL乳酸林格液输液剂量。在整个麻醉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通过面罩给患者供氧。

A组:采取硬膜外麻醉。选取L2~3椎间做硬膜外穿刺,顺利穿刺之后往头侧置管,约为3~4 cm并注射3 mL利多卡因注射液(2%),用药后5 min评估麻醉平面,测量麻醉阻滞以及血压指标变化,并据此决定是否追加利多卡因,确保平面不超过T10。

B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选择L3~4椎间做硬膜外穿刺,顺利穿刺后在患者蛛网膜下腔置入穿刺针,注入剂量5~10 mL盐酸布比卡因,之后将穿刺针头侧外置管,约为3~4 cm,确保阻滞平面不超过T10。

1.4 观察指标

①麻醉效果: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平面。

②围术期体征:在麻醉前、麻醉后20 min及术后即刻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心率指标检测。

③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T1)、手术结束12 h(T2)、手术结束后24 h(T3)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等应激指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指标对比

B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麻醉平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患者麻醉指标对比(±s)

表1 两种患者麻醉指标对比(±s)

组别A组(n=50)B组(n=50)t值P值麻醉起效时间(min)11.51±3.19 3.27±1.02 17.397<0.001麻醉维持时间(min)127.62±21.53 228.19±28.17 20.057<0.001麻醉平面(节段)8.87±0.36 9.88±0.31 15.033<0.001

2.2 两组体征状态对比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血压、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征状态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体征状态对比(±s)

组别A组(n=50)B组(n=50)t值P值血压(mmHg)术前152.59±9.36 153.47±9.78 0.460 0.647麻醉后20 min 149.62±12.51 150.95±11.58 0.552 0.582术后即刻148.12±6.52 148.39±6.58 0.206 0.837心率(次/min)术前82.69±9.17 81.73±9.22 0.522 0.603麻醉后20 min 77.79±7.98 79.57±8.46 1.082 0.282术后即刻75.86±9.17 74.25±8.55 0.908 0.366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

B组在T1、T2、T3时间点的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A组(n=50)B组(n=50)t值P值T1血糖(mmol/L)6.08±0.72 6.88±0.65 5.207<0.05皮质醇(mmol/L)516.26±71.52 552.64±64.38 2.387<0.05肾上腺素(ng/L)119.26±11.51 124.35±10.49 2.064<0.05 T2血糖(mmol/L)6.48±0.64 7.59±0.68 7.521<0.05皮质醇(mmol/L)622.22±56.41 673.63±64.38 3.804<0.05肾上腺素(ng/L)122.22±8.41 150.43±9.38 14.178<0.05 T3血糖(mmol/L)7.32±0.88 8.36±1.08 4.732<0.05皮质醇(mmol/L)714.06±66.63 787.28±75.44 4.607<0.05肾上腺素(ng/L)151.35±8.63 168.62±11.44 76.46<0.05

3 讨论

骨折在老年人群体中属于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老年骨折患者所占比例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髋部骨折无论是罹患率或者是威胁性都值得临床的高度重视[4]。老年髋部骨折一般采取手术方案治疗,但有相关研究发现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急性应激障碍的风险较高,应激性反应的出现会影响手术操作,不利于保障手术质量以及术后康复[5-6]。因此临床将老年手术患者如何在围术期降低应激反应作为重要临床课题。

恰当的麻醉方式有利于提升老年手术围术期安全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椎管内麻醉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7]。本研究结果中显示,B组麻醉起效时间(3.27±1.02)min短于A组,麻醉维持时间(228.19±28.17)min长于A组,麻醉平面(9.88±0.31)高于A组(P<0.05),郭敏[8]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显示,给予患者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方式处理后,麻醉起效时间(3.10±1.35)min,麻醉维持时间(226.10±32.10)min,麻醉平面(9.80±0.26)节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文所得结果相近,说明相对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不但麻醉范围广,更容易控制,且还有麻醉效果发挥快、术后安全性高等优势,且患者术中肌肉保持完全松弛状态,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9-11]。同时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应用后能够为手术进行提供更加及时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的阻滞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因腰硬联合麻醉本身起效快的特点,明显缩短了老年患者麻醉等待时间,这对于患者在手术期间的舒适性有良好的保障效果[12-13]。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对于降低术中应激反应有直接影响,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产生了保护作用。鉴于腰硬联合麻醉的优势,在对传入神经阻滞的同时还能够让患者机体处于松弛状态,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两种麻醉方式在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检测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说明了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并不会影响术中患者机体稳定性,不会对手术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严格阻滞平面控制也降低了患者麻醉苏醒后不适反应的发生风险[14-15]。

综上所述,对于收治的老年髋关节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手段处理,无论是麻醉质量或者是术中机体稳定性相对于硬膜外麻醉均有明显优势,对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硬膜外髋关节平面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人文关爱护理与体位护理联用效果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