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对裕固族服饰的影响

2022-08-17李乔乔

纺织报告 2022年7期
关键词:裕固族游牧河西走廊

李乔乔

(新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演变的浓缩,不仅是保暖御寒、适应自然环境的衣着外化形式,也凝结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乃至宗教文化等内在精神世界的映射。一个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变迁除了受其宗教信仰、精神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存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也充分体现在裕固族服饰上。

裕固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聚居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邻近的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裕固族总人口为1.470 6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因此,其也是甘肃省3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据史料记载,裕固族原居住于漠北高原(今蒙古高原)一带,曾两次迁至河西走廊地区,又在明中叶时东迁至祁连山脉。裕固族人民在长期迁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游牧的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服饰文化。在迁移过程中,地理环境及气候等因素也对其服饰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1 裕固族历史聚居地的自然环境

“裕固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丁零以及古代漠北的回鹘,840年,雄强一时的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其部众西迁南下,其中一支西迁入当时吐蕃统治下的河西走廊一带,后来建立过甘州回鹘汗国,1028年为李元昊击溃后大部西迁与沙州回鹘汇合,宋史中称为‘黄头回纥’,据考证,也就是‘黄回鹘’之意,裕固族至今还自称‘sariɣ yoɣur’,也还是‘黄回鹘’的意思。”[1]明朝中后期,以撒里畏兀儿为主体的关西七卫东迁入关,迁居祁连山南北麓和河西走廊中部,大体上与今天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区域相当。

通过对裕固族历史的简略回溯可以发现,从古至今,裕固族大体走过了漠北草原、河西走廊、阿尔金山南北及祁连山南北这四大地域,均在400 mL等降水量线以北,也就是传统的农牧交错线以北的高原、高山和草原地区。两千多年来,裕固族一直生活在群山草原环境中,秉承着先辈的游牧生活至今。这样的迁移历史以及长时间的草原游牧生活,对裕固族服饰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这也一一反映在当今裕固族传统服饰文化中。

1.1 漠北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

据文献记载,裕固族先民丁零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后南迁分为两支,东支游牧于鄂尔浑河流域,属现今蒙古高原一带,平均海拔1 500 m以上且居于内陆,降水较少,不适合种植业大量发展,但为牧草生长提供了极为适宜的条件。因此,蒙古高原草场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类型的天然牧场,适宜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且适合各类毛皮动物栖息和繁殖,吸引了历史上诸多游牧民族在此居住。

1.2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

河西走廊主要由敦煌—瓜州盆地、酒泉—张掖盆地和武威盆地3个独立的内陆盆地组成[2],位于西部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也为河西走廊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此气候条件和地形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众多大大小小的绿洲,孕育了优质的牧场,适宜游牧民族发展畜牧业。《甘州回鹘史》中记载:“回鹘自840年西迁,大举进入河西,至874年左右开始形成割据一方的势力。”[3]

1.3 阿尔金山南北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

河西回鹘败亡后,凉州的回鹘人投奔湟水流域的唃厮啰部,贺兰山回鹘归于西夏,甘、沙州及合罗川的部分回鹘人从沙洲以南翻越当金山口,在今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游牧,后又向西发展,同于阗东界接壤,北至库木塔格大沙漠,同高昌回鹘相邻,南至阿尔金山,在古沙州界内[4]。阿尔金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其东端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高度在3 000~4 000 m;西段较高,最高峰6 161 m。山麓孕育若羌、米兰等绿洲,但面积较小。

1.4 祁连山区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

明中叶时,裕固族驻牧地区发生特大战乱和灾荒,人们东迁至关内祁连山一带驻牧。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地势、海拔较高,夏季时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波及祁连山区,而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和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气温骤降,因此,气温年差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虽然夏季短暂,但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牧草生长,山地牧草繁茂,形成了裕固族先民以畜牧业为主的生计方式[5]。

2 地理环境对裕固族服饰的影响

每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各民族所处地域、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都对其民族传统服饰有一定的影响。纵观裕固族的发展历史,其生活环境大都以草原游牧为主,同时以畜牧业为经济基础,成为马背上的民族,其服饰文化也因此受到影响。

2.1 地理环境为裕固族服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原料

裕固族人民大部分活跃于祁连山北中部地带,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2 700 m,气候较为寒冷,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但南部地区有平坦的山谷、起伏的丘陵和大片的草原,是放牧的优选之地,适宜各种毛皮类动物栖息和繁殖。因此,裕固族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牛羊众多,优越的自然资源为裕固族人民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该族人民就地取材,以动物皮毛制作衣物用以御寒,他们将羊毛捻成线制作羊毛褐子、羊毛毡,或用动物皮毛做皮袄、皮靴,以应对寒冷的冬季。据记载,唐五代时靠近农业区的河西回鹘还会交换棉纺织品,少数富户或贵族会交换中原的丝织品。因此,在贵族、富户家庭中,丝绸、布匹也被用来制作裕固族服饰,但一般服饰仍以动物皮毛为主。

2.2 地理环境对裕固族服装款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服饰的最初功能是御寒、遮体。墨子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释名·释衣服》中也曾提到:“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6]裕固族男女服饰大多都为高领偏襟长袍,领高齐耳,衣长及脚踝,内着长裤,脚穿长靴。这样的衣着特点就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纵观裕固族发展迁徙的历史,大多族人生活在北方中高纬的山川戈壁之中,寒冷的气候要求经常迁徙的裕固族人不得不准备具有良好保暖效果的服装。因此,高领且及脚踝的长袍能够很好地进行全身保暖,御寒效果更好。此外,从裕固族族源分析,裕固族源于回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高山、沙漠、戈壁、森林、草原。裕固族人民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经常要随季节的变化而迁移到水草丰茂的牧场,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为适应马背上的游牧生活,裕固族男子身穿高领、大襟、左衽长袍,长度与其身高相当,外系腰带,内着长裤。裕固族女子服饰略似于男子长袍,翻领、窄袖,衣身下长曳地,着长裤。这种窄袖紧身的服装,不仅线条优美,而且适用于草原马背游牧生活,可抵御风寒。

3 当前山川两地裕固族服饰的对比

裕固族居民经过历史上数次迁徙之后,最终定居于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区一带。河西走廊属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低平,平均海拔在1 200~1 800 m,为川区;祁连山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3 000 m以上,为山区。裕固族人民分驻于山川两区,由于地势、气候以及社会经济不同,生活方式和服饰发生了相应改变。因此,在历史的发展中,山川两地裕固族的传统服饰也略有不同。

3.1 裕固族的居住分布

裕固族在历史上的迁徙较为复杂,至清初时,主要居住于祁连山西部。时至今日,裕固族人民定居于祁连山北麓至河西走廊中部的狭长地带,主要聚居区有东、中、西三大块:东部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中部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首府红湾镇为中心,在大河区和康乐区;西部在河西走廊中部的酒泉和高台之间,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明花区和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4]。其中,东部和中部都是祁连山北坡山麓地区,地势较高。

民国时期的裕固族已分为大头目家、曼台部、东八个家、西八个家、杨哥家、四个家、五个家、罗尔家、亚拉格家、贺郎格家10个部落[4]。当前居住于川区的裕固族人只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明花乡居民,分属于贺郎格部落和亚拉格部落副头目辖区[7]。其余大部分裕固族人民仍然居住在山区,以传统的游牧为生。

3.2 山川两地不同的社会经济

回鹘西迁至河西走廊之后,仍然继承了传统的游牧文化,但自从汉武帝开设河西四郡,农业就在河西地区发展起来。至清朝后期,据学者调查记载,大多数裕固族人过着游牧生活,而肃州南部和东南部村落中的裕固族人民则在此定居[8]。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居住在川区的裕固族人民在发展畜牧业之余也进行农业生产,与汉族互通贸易、学习一些刺绣技术等,种植业的发展使居住在川区的裕固族人民鲜少迁徙,逐渐远离马背上的生活,这对川区裕固族服饰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居住在山区的裕固族人民仍从事游牧生产,保留着传统的游牧文化,鲜少与农耕民族融合,保留了裕固族先民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发展畜牧业经济。

3.3 山川两地服饰不同之处

山川两地服饰的不同之处如表1所示。

表1 山川两地服饰的不同

裕固族服饰的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时,服饰则保留传统模式;当地理环境相对开放时,则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生活在山区的裕固族由于天气寒冷,服饰多以皮毛为主,以御风寒,且由于山区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裕固族居民保留了原有的游牧文化,仍以放牧为生,服饰较为简单,只在部分袖口或衣衩部位绣花钩边作为装饰;川区裕固族居民在发展过程中与汉族逐步交融,以农业为主,且川区气候较为温和,衣物多以棉布、丝绸等为主,并且在衣襟等大片地方均有绣花或彩线钩边作为装饰。同时,居住在川区的裕固族居民逐渐远离马背上的生活进行农业生产,而传统的长袍在农耕劳作中多有不便,因此,川区男子多穿偏襟短衣及长裤,以方便劳作。

4 结语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向外展示的文化特征之一,体现了一个民族沧桑的历史。服饰最初的功能是御寒遮体,但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服饰逐渐融入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成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表征符号之一。同时,服饰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民族的交融、民族的信仰和地理环境等变迁的影响。尤其是地理环境,对民族服饰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奠定基调的作用。裕固族在历史发展中先后游牧迁徙,有4次大的地域变化,即漠北、河西走廊、阿尔金山南北及祁连山南北,始终没有离开群山和北方草原地区,而这一切也都充分体现在裕固族以家畜及猎获的动物皮、毛为服装主要材料上,形成了当代戈壁川区服饰、祁连山区服饰两大各具特色的地域性服饰。由此可见,北方游牧地理环境对裕固族服饰的形成具有奠定基调的根本作用。

猜你喜欢

裕固族游牧河西走廊
语言生态保护视域下裕固族口传文学英译及译介模式研究
都市游牧
继续向北
茶内无盐水一般
多元游牧
游牧精神
“学术敦煌”的定位是丝绸之路文博会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基石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游牧风灵动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