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如何在普通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

2022-08-17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

华夏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术创新评价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 王 沁

美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应责无旁贷地发挥其创造性教育功能,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潜能。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的通,想的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到社会去寻觅,去捕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普通初中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初中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我对普通初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仔细研究,大胆改革和实践,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我深刻体会到初中美术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教学观念的创新,二是教学内容的创新,三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四是教学实践的创新。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我认为更新教学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而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特征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特别要摒弃“填鸭式、教师范作式、学生模仿式”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交流合作等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地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习,反馈调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勇于创新教学观念既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又对学生提出一种有难度的目标,让学生在思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必依附在老师指点的拐棍上,这与现代西方教育中所说的“创造性教育”是相通的。从培养整体素质的角度来组织所教的内容,将学生置于一种探索知识的氛围中,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上下、左右、前后不同的角度和空间去观察、思考,同时讨论、分析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建立自己独到的观点。这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

学校的领导部门要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务体系,积极为课程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建立新型的美术评价考核制度,用评价改革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的管理,并把美术课程的评价列入学校的综合评估,表彰课改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课改中的优秀教改成果。鼓励教师在学术理论上的探讨和交流,鼓励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有了这样的思想才能组建符合这个理念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初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初中美术新课程设置了以下四个内容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我认为,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组合应具有开发性和时代性,力求创建一种结合现实需要和东方文化之长,从人生观和东方文化高度着眼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引进中国少数民族及其丰富的艺术宝藏,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艺术精华,又引导学生在民族的和世界的、传统的和现代的结合中训练创新思维,寻求创新途径。

总之,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感染力强,能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良好教学氛围,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要敢于鼓励和引导自我表现和个性张扬。

例如:《美丽的书》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因为一本好的书不仅要从内容上吸引读者,同时成书的形式还要有趣,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应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使书籍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从书籍封面、封底和书脊,再到内页,如果单独去看都是平面的,但随着人们的翻阅,视觉的流动,这些平面则组合成一本立体的书籍,带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课从书的整体形态,到书的构成要素、书的封面、书的结构,步步为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籍。我在上课时,结合当前的疫情,示范设计了一本“中国精神”的书籍,以中国长城为元素,设计书的整体结构,再以中国古代经折书的形式展现,书里绘制了各种职业的人抗击疫情的场景,使学生充分感受书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学生也通过老师的引导,参与自己的书籍设计,融入到书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之中,形成“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教材

美术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地方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本地区优秀的美术文物资源及自然环境资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初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审美发展,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知觉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因此,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在审美的情感体验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审美发展。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技能学习,而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

例如:《园林·探幽》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园林艺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苏州园林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其中蕴含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苏州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可谓“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我们将学生带到拙政园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等。西部主体建筑,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州六鸳鸯馆”“倒影楼”等。学生身处园林之中,任何一处景物都可入画,以线描、速写的形式记录园林的一角,配以自己对园林认识的文字,完成对园林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信息技术

巴班斯基在《教育学》中说:“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从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有根据地选择和实施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习兴趣,解放了学生天性,为创新教学奠定了基础。

以我校现在试行的人教版美术实验教材为例,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学科的教材中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就显得课时有点紧张。而且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搜集与美术课有关的知识,并制作电子课件。这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全面性的要求。

传统的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固定场所和相对固定的时间限制,而网络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拓展了现实课堂授课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并增强了其灵活性。网络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通过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及视频信息,这种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学习情景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打破固定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范围扩大到教室之外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当地文化遗产、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农村的热爱。

在上《美丽的书》这课时,我就将学生带到图书馆里上课,用环境激发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上《用心灵接触自然》这课时,我直接将学生带到校园里,以校园为课堂,学生席地而坐,欣赏校园美景,以平时每天都能看到的树为主体,现场观察,现场示范,学生现场拿笔拿纸进行写生,做到真正的亲身体验。

四、教学实践的创新

(一)改进学生评价方式

要利用科学的学习评估体系,教师不能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让学生不知好在哪里,也不知错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不能以传统的、单一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要树立评价是为了增加自信、促进发展、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关注和兴趣的观念。要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体现评价标准的多主体、开放性特点。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基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等因素,着眼于学生个体纵向进步,结合探索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在上《用心灵接触自然》这课时,我们最后将画好的树木,都展示在树的周边,同学们围成一个圈,相互欣赏同学的绘画作品,有的同学用线描表现,有的同学用素描表现,有的同学用色彩表现,大家相互点评,相互学习,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在上《美丽的书》这课时,最后都是由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美丽的书,讲解小组的想法、构思,如何合作完成,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最后设计完成了一本美丽的书。这样的评价方式更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增加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性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要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模块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美术课程模块中适宜的内容。

实践是初中美术教育中另一种基本的学习,学生对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学习过程,就是人的实践能力在美术领域的发展过程。学生在学会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巧的同时,体会的是创造的快乐和对自己创作过程中思考的一种满足感。这培养的是他们的自信力,和他们对工具及技能的控制能力。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改变眼前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样的工具去创造新的事物,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筹划、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让自己所表达的视觉形式能够在社会群体中交流。没有系统的、坚持不懈的实践活动,就没有成功的美术教学。

五、结语

当然,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绝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从初中美术教育的独特意义来看,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用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形式的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空间来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创新,这就是创造性教育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猜你喜欢

美术创新评价
美术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